首頁 女生 古裝言情 鳳回巢

《鳳回巢》第407章 流言

鳳回巢 尋找失落的愛情 2164 2024-02-17 14:36

  第407章 流言

  太子沒料到顧莞寧這般好說話,頗有點一拳重重擊出去,卻打中了棉花的感覺……太子有點難以置信地看了過去。

  顧莞寧溫和地說道:“兒媳想著,此事少不得要傳到皇祖父耳中。
以皇祖父的脾氣,怕是又要動怒,對二弟生出疑心。
到時候兒媳自請進宮,向皇祖父解釋,免得皇祖父對二弟生出誤會。
不知父王意下如何?

  太子:“……”

  如此通情達理,如此深明大義,如此賢良兒媳,如此寬容長嫂。

  他還有什麽可說的?

  太子清了清嗓子,張口道:“你有這份心意就好。

  顧莞寧又微笑道:“父王還有別的吩咐嗎?
隻要有用著兒媳之處,兒媳絕不會推脫。

  ……太子抽了抽嘴角,半晌才道:“有事孤自會吩咐你。

  然後,就沒話了。

  枯坐了片刻,有內侍來稟報:“啟稟殿下,於禦史遞了名帖求見。

  於禦史是當朝禦史大夫,也是於側妃同父異母的胞兄。
素日和太子來往頗多,太子對精明能乾的於禦史頗為欣賞。
相較之下,太子妃的娘家兄長可就差得遠了。

  太子一直偏愛於側妃母子,和於家也不無關系。

  於禦史親自登門賠禮,太子當然不能不見:“請於禦史到書房稍候片刻,孤很快過去。

  內侍應了一聲,迅速退下。

  太子也順勢起身。

  太子妃領著顧莞寧一起恭送太子。

  待太子離開之後,太子妃立刻看向顧莞寧:“你真打算進宮為蕭啟辯駁?

  顧莞寧淡淡一笑:“有何不可?
”不等太子妃追問,又說道:“皇祖父最是英明,一定會看出我的‘苦衷’。

  太子妃這才會意過來,越想越覺得此計極妙,笑著說道:“不知這流言要幾日才能傳開。

  顧莞寧眸光一閃,悠然笑道:“母妃放心吧!
不出五日,流言必定會傳遍京城。

  她為何說得這般篤定?

  太子妃心裡一動,下意識地看了顧莞寧一眼,想問出口,卻又忍住了。

  ……

  書房裡。

  年約四旬蓄著短短胡須的中年男子,一臉愧色地拱手道:“於側妃犯下這等大逆不道的罪行,死有餘辜。
微臣實在無顏來面見殿下。

  這個男子,自然就是於禦史了。

  於側妃是庶出,容貌承襲生母,美貌嬌柔。
於禦史卻肖似其父,其貌不揚,膚色略黑。
兄妹兩個乍一看,幾乎毫無相似之處。

  相差十歲,又是嫡庶之別,兄妹之間談不上有多少感情。
如果不是於側妃嫁給了太子做側室,於禦史根本不會將這個妹妹放在心上。

  這些年,於側妃在太子府裡風風光光。
於家和太子府來往密切。
前些日子太孫病得快不行了,於家不免也生出了些活絡心思。

  如果太孫病逝,太子膝下隻有安平郡王這麽一個兒子。
少不得要改立太孫。
到那個時候,於側妃地位截然不同,於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沒曾想,顧莞寧一過門,太孫的病竟又好了。
於家等來的,是於側妃被賜死的噩耗,還有一具冰冷的屍體。

  於禦史身為家主,當機立斷,連停靈都免了,立刻命人將於側妃草草下葬。
然後親自到太子府來賠禮。

  “於禦史快些請起。

  貪花好色性情平庸之外,太子也不是全無優點,對待心腹格外寬容親切溫和,親自攙扶起了於禦史:“於側妃的事,就連孤也一無所察,被蒙在鼓裡。
你身在於家,又如何知曉。
此事怪不得你。

  於禦史既羞愧又感動:“微臣身為於家家主,於側妃犯的錯,微臣委實不敢推托責任。
今日前來,一來是向殿下賠禮,二來,也是向殿下表明於家的忠心。
於家上下,都忠於殿下,甘願為殿下赴湯蹈火。

  一番慷慨陳詞後,於禦史略一躊躇,又提起了安平郡王:“微臣聽聞了一些風言風語,是有關安平郡王的。
微臣以為,這一切都是於側妃所為,安平郡王隻是一個沒成年的少年郎。
此事應該是不知情的。

  如果安平郡王再被牽連,於家也會大受影響。

  於禦史不得不挺身而出,為安平郡王說情。

  好在太子也是這麽想的,反過來安撫於禦史一番:“那個胡亂嚼舌的宮女已經被處死,孤今日也會下嚴令,不準任何人議論此事。
於禦史不必擔心,流言很快就會平息。

  但願如此!

  於家可禁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還有安平郡王,萬萬不能落下弑殺兄長的名聲。
否則,日後也沒臉面再出面見人了。

  於禦史暗暗松口氣。

  ……

  很快,於禦史就發現這口氣松得太早了。

  太子府內宅裡發生的事,不知為何在短短時間裡就傳了開來。
於家女眷不敢出門做客,卻架不住有人登門探詢,明裡暗裡探聽於家的反應。

  於家兒郎就更不消停了,做官的也好,讀書的也罷,走到哪兒都會遇到異樣的目光。

  安平郡王和於側妃合謀毒害太孫一事,也迅速傳遍街頭巷尾。

  酒樓茶館裡,市井百姓們見了面,少不得也會議論幾句。
還有說書人,將此事改頭換面,變成了“說一說前朝皇家那些事”。
據聞大受歡迎。

  流言越傳越烈,說得有鼻子有眼。

  礙著於禦史的顏面,一眾禦史們暫時按兵未動,並未在朝堂上啟奏此事。
然而,於禦史已經嘗到了“城門起火殃及池魚”的滋味,真是有口難辨,有苦難言。

  太子勃然大怒,暗中派遣太子府侍衛追查。

  流言紛紛擾擾一直不曾停息,必然有人在暗中煽風點火。

  查來查去,說書人抓了幾個,傳播流言的混混也逮了一些,卻於事無補。
流言不但沒平息,反而又多出了新版本。

  當今太子偏心幼子,明知安平郡王謀害長子,卻隻做不知,一力保下安平郡王。
這是想廢嫡立庶啊!

  太子聽到最新版本的流言,幾乎要吐出一口老血。

  其中到底有沒有被說中心底隱秘心思的惱羞成怒,就不得而知了。

  在一片流言聲中,太孫妃顧莞寧主動進宮,求見王皇後。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