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古裝言情 鳳回巢

《鳳回巢》第1124章 恩人(二)

鳳回巢 尋找失落的愛情 2144 2024-02-17 14:36

  第1124章 恩人(二)

  此事被當做笑談,很快在京城勳貴圈裡流傳開來。

  登門到定北侯府來做客的,大多懷著好奇之心,想見一見這位傳聞中“富貴不能淫”和已逝顧貴妃十分肖似的齊小姐。

  不過,齊小姐忙著處理貨物,無暇和內宅貴婦們見面寒暄。

  這等親力親為的做派,和十指不沾陽春的京城閨秀們又自不同。
貴婦們口中讚譽的同時,私下少不得要非議幾句。

  “身為閨閣千金,這般毫無忌諱的拋頭露面,和商賈掌櫃打交道,這等行事,實在不太妥當。

  “是啊!
喪父喪母,無人教導,行事有所偏頗。

  在貴婦們眼中,閨閣千金就該有閨閣千金的樣子,彈琴作畫讀書習字做消遣才是正理。
便是要學些庶務,也該囿於內宅。
想做什麽事,打發身邊的大丫鬟或管事去就是了。
哪有自己親自出面的道理?

  這位齊小姐,行事做派太不講究了!

  原本聽聞齊小姐依舊未婚生出結親念頭的貴婦們,紛紛打了退堂鼓。

  ……

  流言紛擾,對齊小姐顯然沒什麽影響。

  她暫住定北侯府,每日早出晚歸,忙忙碌碌,根本無暇顧及這些留言碎語。

  她租下了一家頗大的客棧,放置帶進京城的貨物。

  這些貨物都是從海外帶回來的,有極名貴少見的香料,有許多稀奇少有的珠寶,有海底特有的珊瑚之類。
更有從異域帶來的新奇調味料和糧食種子。

  京城商賈們趨之如騖,爭相高價購買。

  有定北侯府這座大靠山,誰也不敢動什麽小心思打什麽鬼主意。
齊小姐帶來的貨物在短短數日裡便賣得乾乾淨淨。

  有好事者私下替這位齊小姐算了一回。
不算本金,這些時日賣出的貨物價值已高達百萬兩。
刨去本錢,怎麽著也得賺上幾十萬兩吧!

  這麽能乾有本事的女子,娶回來做兒媳絕對是穩賺不虧啊!

  真正的高門大戶不屑娶這樣的兒媳,門第稍低一些的不免動了活絡心思。
因齊小姐住在定北侯府,便有人托請官媒到方氏面前探聽口風。

  方氏一律推辭不應:“齊小姐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反覆央求,她才肯在顧家暫住幾日。
我一個外人,哪裡敢替她做主。

  前來探口風的,俱都碰了一鼻子灰,悻悻而歸。

  ……

  “這些個窮瘋了的破落戶,誰的主意都敢打。

  羅府裡,羅夫人低聲對兒媳姚若竹說道:“也不動腦子好好想想,齊小姐怎麽可能再嫁人。

  短短一句話中,透露出意味深長。

  姚若竹卻恍若未聽懂一般,抿唇微微一笑:“婆婆說的是。

  羅家和顧家就在隔鄰,羅夫人對“已逝”的顧莞琪當然熟悉。
見過這位齊小姐之後,心中不無猜測疑惑。

  不過,有些事看破想破卻不能說破。
羅夫人也隻在兒媳面前露過一兩句口風罷了。

  羅夫人看了姚若竹一眼,看似不經意地笑問:“你前幾日回過侯府,也見過齊小姐了。
依你看來,齊小姐和已逝的顧貴妃有幾分肖似?

  姚若竹柔聲細語地應道:“兒媳不敢妄言,五六分總是有的。

  世上沒有完全一樣的人。
五六分相似,倒也不算特別罕有。

  羅夫人目光一閃,若有所指地說道:“方氏這幾年一直為愛女故去鬱鬱寡歡,如今多了這位齊小姐在眼前,倒也是個安慰。
隻可惜,齊小姐不肯認她做義母,否則,日後走動也方便得多。

  姚若竹微笑道:“聽聞齊小姐過了年就打算離開京城。
她四處跑動行商,根本不會常住京城,談不上走動。
最多便是來京城的時候在侯府借住幾日罷了。

  羅夫人點點頭:“這樣也好。

  到底好在哪裡,卻又不曾細說了。

  姚若竹也不再多問。
婆媳兩人隨意閑聊幾句,便移開話題。

  ……

  崔府。

  崔夫人少不得也在崔閣老面前念叨幾回:“這個齊小姐,既已來了京城,為何又不肯認方氏做乾親?
還每日拋頭露面,和商賈們打交道!
實在不成體統!

  崔閣老卻道:“婦人之見!
認乾親太過惹眼,也易惹來非議。
眼下這樣豈不正好。

  既能正大光明地來往,又不會落人口舌。

  “還有,經商也是樁好事。
這樣磊落光明的做派,和普通閨秀截然不同。

  如此坦蕩地露面,倒比遮遮掩掩強的多。

  越是如此,別人越是不會起疑。

  崔夫人想了想,不得不承認這麽做的好處:“老爺說的是,是妾身想得太多了。
早知可以這樣,當日我們也該為阿瑩安排好退路……”

  “慎言!
”崔閣老闆著臉孔打斷崔夫人:“這等話,以後永不準說出口。

  崔夫人也知自己失言,立刻訕訕應了。

  當日崔珺瑩假死出宮,崔家將她的衣物放進空棺裡下葬,然而暗中將崔珺瑤送走安置。
便是崔夫人,也不知崔珺瑩到底被送到了何處。

  這幾年來,崔夫人心中不時惦記,卻也知今生再無相見的機會。

  這些日子,見到齊小姐正大光明地歸京住進定北侯府,崔夫人的心思不免也活絡起來。
忍不住出言試探幾句……

  “我們崔家,和顧家不同。

  夫妻數十載,崔閣老對老妻的心思知之甚深,低聲張口道:“崔家歷代文臣,忠於朝堂。
榮辱全寄在天子身上。

  “而顧家簡在帝心,聖眷極濃。
顧海任吏部尚書,掌管大秦吏治。
謹行承襲定北侯爵位,以後坐鎮邊軍,軍權在握。
宮中還有顧皇後坐鎮,可謂聲勢鼎盛,崔家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顧家能做的事,我們崔家做不得。
不但不能做,還要將此事忘得一乾二淨,永不提起。

  崔夫人滿面愧色:“老爺說的是,是妾身一時糊塗,竟生出了奢念。
想著再見阿瑩一面……”

  說著,已然紅了眼眶。

  崔閣老為崔夫人擦了眼淚,神色依然鎮定冷靜:“阿瑩已更名易姓,嫁人生子。
此生都會過得安穩幸福。
你不必再惦記牽掛。

  ……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