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溫婉的州城
對幕後這個人,齊瞻和溫竹青暫時還不想去惹,而且目前看來,隻是甯遠縣主、田家這些人為了瘋狂撈錢才将主意打到了齊家身上。
而悄悄搜集證據,也是基于這一點。
因為盡管沒說出來,但夫妻倆都想到了一種可能。
能讓這些皇族和跟皇族有關系的人感覺到将來能得到更大的榮華富貴,那是什麼情況?
他們現在的身份已經無人能及啊。
他們不滿的,應該是隻有身份,沒有尊榮,沒有富貴吧。
而他們供奉的那個人能給他們尊榮和富貴。
想想,什麼人能給這些皇族們尊榮和富貴?
再想想,能讓皇族們心甘情願去供奉的人,那個人做的事……
這就很明顯了。
所以,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人在謀這種事情,而且應該是在鹹陽城周圍,那齊家真的要多注意了,尤其現在還被盯上了,不管是從哪個方面看,齊家都必須小心謹慎起來。
而且被這些人盯上,這些人盤算的想用齊家的财富來謀他們的‘大事’,那麼齊家需要自保的力量,現在看來就不夠。
如果這些人謀得是大事的話,别說齊家,就是鹹陽城都未必擋得住。
所以查這些人的證據真的要特别的小心,而要查的證據更應該非常的謹慎,查出來的東西帶進京城,給能治得了這些人的人。
這才是上策。
夫妻倆現在都能感覺到,身邊似乎有一個巨大的暗流,正變成了一個大大的黑洞,想要吞噬他們。
婉州。
婉州隸屬濟南府,濟南府轄下一個州城,面積不大,但是景色非常的優美。
濟南府原本也有泉城的美譽。
濟南府内的泉水多,是因為流經這裡的河水多,濟水、清河全都從濟南府城外流過。
而婉州位于濟水之東,濟水河就從婉州城裡蜿蜒穿越而過。
竹風他們在出發前,規劃的就是在濟南府這裡停留,多玩幾天。
濟南府的泉水沏茶,也是别的地方無法品嘗到的。
喝着泉水沏的當地青茶,聽一聽山東本地的戲,還是很惬意的。
而進入濟南府城之前,就會經過這個婉州。
婉州的名字取得溫婉,而景色也确如其名,秀麗溫婉,濟水河蜿蜒而過,便如那首詩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侬愁。
竹風他們是七月十四日白天到的婉州,商量了一下,在這裡過中元節好了。
他們住在婉州城裡的官驿中,官驿也是他們這一路上最常選的住宿地點,主要是安全,起碼是官家的,小偷小摸是不會有,有家眷的情況下,官驿還可以有獨門小院可以住。
這就是常年出門在外的人了解的。
十四日這天到的時候已經是午時過後了,在城裡匆忙的吃了飯,時辰也不早了,商量了一下,就去河邊走走好了。
出門在外,兩位女眷都是穿着戴帷帽的大鬥篷,從客棧出來坐車到了河邊,将帷帽戴上,下車和夫君們在河邊走走。
這邊景色确實不錯,對面山上應該是有寺廟的,能聽到寺廟響起的鐘聲,河中間還有一座小島,小島上面有座高塔。
周圍郁郁蔥蔥的,因為是夏天,本就是花開茂盛的季節,小島上面的花兒開的郁郁蔥蔥的,花香彌漫在整個河岸邊。
“這個小島真不錯,咱們木峰濕地園子很好看,唯獨湖心小島從沒上去過,不知道什麼樣子。
”齊蝶說道。
木峰濕地的湖裡面也有一座小島,不過那島上是仙鶴、野鴨子的地盤,溫竹青不準人上去,叫人看守的非常嚴格。
“湖心小島上全都是鳥,也沒什麼好看的,估計上去就踩一腳鳥屎。
”袁超道。
袁紅宜‘噗’的笑了,竹風也好笑,齊蝶白了她丈夫一眼,忍不住的也笑了。
袁超笑着道:“你要是想上島,那咱們明天坐船吧,來這邊坐船上這個河中心的島上看看,這上面好歹的還有塔呢。
”
齊蝶馬上拍手:“好啊。
”
袁紅宜和竹風互相看了一眼,竹風笑着沒說話,袁紅宜道:“明天可是中元節,應該離水遠一點吧?
”
“那是小孩子,你又不是小孩子。
大人中元節不是還放燈嗎?
”齊蝶想去玩,因此極力的說服着袁紅宜:“不用怕的,咱們一路上來,也坐了好幾回船了,隻要不亂動沒事的。
”
袁紅宜也是看她很想來玩,自然是不會在說掃興的話,于是便笑着點頭:“好啊。
”說着轉頭看竹風。
竹風隻是笑。
幾個人沿着河岸走了一會兒,便轉身準備回來了,竹風扶着齊蝶和袁紅宜上了車,轉身上馬,一閃眼的功夫看見遠處兩個人的背影,他盯着看了一會兒。
袁超已經坐馬上等了,見他盯着遠處,便也回頭看了看,什麼也沒看到,就問道:“你看什麼呢?
”
竹風道:“剛剛那兩個人……好像一直跟着咱們……”
袁超又回頭去看:“哪兩個?
”
因着女眷們已經上車了,周圍的幾個護衛便過來了,躬身道:“爺?
”他們也看到了,兩位爺一個勁的回頭仿佛是在找人。
竹風道:“剛剛那兩個穿青布長衫的……是不是一直跟着我們?
”
一個護衛道:“是,從下車之後就跟在咱們後面,小的們也注意了,他們似乎是讀書人,也是來看景的,離得也不近,并沒有什麼異常,小的們也盯着呢。
”
袁超笑着道:“沒事的。
”
護衛都說盯着呢,竹風也就沒說什麼,點點頭道:“沒事就行。
”出門在外,确實也難免,尤其是帶着女眷,這些人裝成是看景的跟着,隻為了多看幾眼女眷,這種事情也有。
竹風隻是謹慎而已。
回到官驿住下,轉天起來,早上用過了早飯就去了城裡的茶樓,聽了一會兒當地的一種戲。
這戲其實是民間的一種小調,各地的人都是聽本地的民間戲長大的,所以如果頭一次聽别的地方戲,不一定習慣。
尤其是齊蝶和袁紅宜這樣的年輕女子,如果曲子溫婉些還好,若是鑼鼓喧天的,就實在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