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臨行之前下一章: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煽事
瑕月猶豫了一下,道:“若本宮當真早産,你有多大的把握保住孩子!
”
宋子華沉吟半晌,謹慎地道:“龍胎已經将近九月,若是早産,微臣有很大把握保住小阿哥;相較之下,微臣更擔心娘娘,早産最傷母體,而娘娘的身子又不算很好,所以娘娘千萬要小心鳳體,切不可大喜大悲。
&65288;&26825;&33457;&31958;&23567;&35828;&32593;&32;&87;&119;&119;&46;&77;&105;&97;&110;&72;&117;&97;&84;&97;&110;&103;&46;&67;&99;&32;&25552;&20379;&84;&120;&116;&20813;&36153;&19979;&36733;&65289;另外,微臣會伴駕前往天壇,若途中娘娘有所不适,一定要告訴微臣。
”
“本宮知道了。
”說着,瑕月扶了錦屏的手與宋子華一起前往養心殿,這個時候,天色依舊一片漆黑,将圓未圓的明月也依舊懸在天上。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hua.]
還未走到宮門口,便見江豐快步奔了過來,朝瑕月打了個千兒,呈上一張對折起來的紙片道:“主子,剛才有人将這張紙交給奴才,說奴才呈給主子。
”
瑕月接過紙片,蹙眉道:“知道是誰嗎?
”
“那人一過來就将紙片塞到奴才手裡,然後就匆匆離開了,因為天色很暗,再加上她又刻意低着頭,奴才未曾看清,隻知是一個女子。
”
“那總聽出她的聲音了吧?
”面對錦屏的追問,江豐尴尬地道:“她故意粗着嗓子說話,所以奴才也……”說着,他惶恐地跪下道:“請主子恕罪。
”
“行了,你起來吧。
”這般說着,瑕月借着齊寬舉過來的風燈看打開了紙條。
待得看清紙片上的字,瑕月臉色頓時為之一變,錦屏離得最近,見她神色有變,連忙道:“主子,上面寫了什麼?
”說話間,她将目光探了過來,然這個時候,瑕月已是合起了紙片,令她無法看到上面所寫之字。
瑕月将紙片收入袖中,淡淡道:“沒什麼,走吧。
”
見她不肯說,衆人隻得忍着心中的好奇,随她一起前往養心殿,到了那邊,隻見内外殿燈火通明,宮人裡裡外外不停地忙碌着,進了内殿,弘曆已是換好了朝服,正在與欽天監監正說話,瞧見瑕月進來,招手示意她來到身邊,随後盯着宋子華道:“皇後脈象如何?
”
“回皇上的話,皇後娘娘脈象除了有些虛弱之外,還算平和,隻是不能太過勞累。
”宋子華的話令弘曆露出猶豫之色,幾經思量,轉頭道:“皇後,不如……”
瑕月知道他要說什麼,笑言道:“皇上放心,臣妾會照顧好自己,還有啊,君無戲言。
”
見她這麼說,弘曆隻得收回嘴邊的話,“朕問過唐齊章,他說今日是最适合與上天溝通的日子。
”
瑕月将目光轉向垂手立在一旁的唐齊章,季長明死後,弘曆便升了他為欽天監監正;後者見瑕月看過來,連忙拱手道:“皇後娘娘放心,隻要誠心祈求,定能溝通上天,降下甘霖!
”
“這樣自是最好。
”在命其退下後,瑕月陪着弘曆用了幾口早膳,然後在宮人的簇擁下往午門行去;允禮、弘晝率文武百官候在午門外,看到帝後出來,一齊拍袖跪下,齊聲喊道:“臣等參見皇上,參見皇後娘娘,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
“平身!
”弘曆掃了衆人一眼,朗聲道:“朕今日與皇後一起前往天壇祈雨,望上蒼憐憫百姓疾苦,降下甘霖,以解百姓于水火之中!
”
允禮恭聲道:“臣等想念,皇上與皇後之仁心定能感動上天!
”
弘晝站在一旁,神色複雜地望着瑕月,他并不贊成瑕月陪同祈雨,也曾為此事與弘曆提過,無奈此次同行祈雨,是瑕月自己要求,弘曆也沒法子。
近一兩日,弘晝隐約聽到城中多了一種流言,說皇後不祥,之所以宮中接連死人,京城又大旱,就是因為皇後之故。
所以,這次若能求下雨還好,若不能求下……弘晝不敢想象會發生什麼樣的事。
然帝後祈雨一事早就已經公告天下,任何人都不能也不敢改變,如今隻希望,他的擔心是多餘的。
在登上辇車之時,瑕月意外看到徐容遠,驚訝地道:“怎麼徐太醫也來了?
”
“朕怕宋子華一人照應不過來,所以傳了他随行。
”這般說着,弘曆歎然道:“希望這一切都是朕杞人憂天,天降甘霖,而你與孩子也都好好的。
”
待得他們上了辇車後,大内侍衛在前引路,百官與宮人随辇車而行,一路上,比有官兵把守,在官兵身後,擠滿了民衆,大多數人看起來皆是面黃肌瘦,不過在這一刻,他們的精神卻很好,每一個人的眼眸中充滿了希望。
百姓的要求其實很簡單,不打仗,安居樂業,有活幹,有口飽飯吃就行了,然就算他們千方百計規避人禍,也難免躲避天災;而現在,弘曆與瑕月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弘曆看到那些人的目光,原本就有些發沉的心變得越發沉重,百姓将希望都寄托在他們身上,若是此行求不來雨,他不知該如何面對這些百姓。
一隻柔荑覆在他手背上,柔聲道:“皇上放心,此行一定會順利求來甘霖解百姓苦難。
”
弘曆沒有說話,隻是用力反握了瑕月的手,此行,他不止背負着無數百姓的希望,也背負着瑕月的安危。
到了天壇,弘曆二人下肩輿,自昭享門入天壇,到了此處,便不可再乘辇車,得一路步行前往圜丘壇,那是專門用來祭天的地方,台上不建房屋,對空而祭,稱為“露祭”。
那些随辇車而來的百姓并沒有散去,皆圍在天壇外,等着最先感受雨水落下的甘快與淋漓!
祭天時辰為日出前七刻,因為瑕月身懷六甲走不快的緣故,再加上天壇比紫禁城更大,所以弘曆特意留多了一些時間,等他們走到圜丘壇前的時候,堪堪是日出前七刻,随着禮部官員一聲“吉時到”,齋宮鳴太和鐘,帝後一起登臨圜丘壇。
弘曆望着百餘台階,望着臉色有些發白的瑕月道:“可以嗎,若是難受的話,就歇一會兒再上去。
”
瑕月深吸了一口氣,努力止了喘氣道:“臣妾沒事,咱們上去吧,若是誤了時辰便不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