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萱不過是一個宮人,怎麼能夠控制你的家人?
”知春許音剛落,一直未曾說過話的阿羅開口道:“魏靜萱是宮人不錯,但她背後的人卻是皇後,以皇後家族的勢力,想要掌控幾個人的生死,根本不在話下。
”
知春啐了一口,厭惡地道:“皇後還真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這樣的人,真不值得皇上對她一再容情。
”
瑕月問出一直憋在心中的疑惑,“你是如何将藥下在飯菜之中的?
”
夏晴見無法再隐瞞,如實道:“魏靜萱找到奴婢,以奴婢家人性命要脅,讓奴婢在兩日之内,把她給的砒霜下在朱用二人的飯菜中。
奴婢原本一直想不出法子來,誰知第二天下起了雨來。
”
“雨?
這與你要做的事有何關系,難不成下在雨中?
”知春本是随口一句話,沒想到夏晴竟然真的點頭,“不錯,就是下在雨中,趁着天黑,我設法尋來梯子爬上那間雜房的屋頂,等宋嬷嬷送飯菜過來後,我就掀開他們放置飯菜之處的瓦片,然後把砒霜化在雨水之中,滴落下去,他們隻以為是屋頂漏雨,根本沒想到裡面會混有砒霜。
”
任誰都想不到,朱用二人所食飯菜中的砒霜竟然是這麼來的,夏晴之計,實在是匪夷所思。
瑕月最先回過神來,道:“這樣精巧絕倫的法子,怕是連魏靜萱自己都想不出來。
”
夏晴黯然道:“奴婢不想要他們的命,但他們不死,我的家人就要死,我别無選擇。
”
“為什麼不來告訴本宮?
”面對瑕月的詢問,夏晴搖頭道:“奴婢不敢冒這個險,萬一被他們知道了,我的家人就會死;而且……據奴婢所知,娘娘在宮外并無勢力,根本救不了奴婢的家人。
”
瑕月默然不語,夏晴說的是實情,除非她提前将事情告訴弘曆,否則無法阻止這件事。
知春在一旁恨恨地道:“老天爺真是無眼,魏靜萱做了那麼多壞事,居然還讓她活着,連那五十大闆都沒要了她的性命。
”
夏晴神色幽冷地道:“她逼我雙手染血,這件事,我絕不會就這麼罷休,定要她付出代價。
”
瑕月看出她心中的恨意,怕她做出什麼過激的事情來,道:“這筆帳,本宮會代你向她清算,你莫要胡來,以免報仇不成,反而害了自己,她倚着皇後,手段又毒辣,你不會是她的對手。
”
夏晴低頭道:“娘娘不怪奴婢害死他們倆人,奴婢已經感激不盡,不敢再勞煩娘娘。
”
“魏靜萱慫恿皇後害阿羅,單是這筆帳,本宮就不可能放過她,所以根本說不上勞煩二字。
”說到此處,她微微一笑道:“怎麼了,不相信本宮可以對付得了魏靜萱?
”
夏晴連忙道:“奴婢不是這個意思,隻是……”
瑕月擡手打斷她的話,“你說的不錯,本宮在宮外并無勢,但隻要魏靜萱身在宮中,本宮就有辦法對付她;不為任何人,隻為本宮自己。
”
聽得這話,夏睛眸中現出感激之色,她心思聰敏,知道瑕月這樣說,是為了讓她好過一些,跪下道:“奴婢多謝娘娘。
”
“起來吧。
”瑕月思索片刻,道:“趁着皇後與魏靜萱被禁足在坤甯宮中,你最好寄一封書信回家中,讓他們搬離住處,以免将來魏靜萱又故伎重施。
”
夏晴連忙道:“是,奴婢也正有此打算。
”
“好了,沒事了,你回去吧,人既已死,你也無謂再自責,本宮會請高僧為他們頌念往生咒,希望他們來生可以投胎到一個好人家,擺脫為奴為婢的命運。
”
夏晴再次道謝,随後離開了延禧宮,在她走後,齊寬不解地道:“主子,夏晴瞞着您害死朱用二人,雖說她是受人所迫,情有可原,終歸是對您不忠,您不怪她就已經是格外開恩了,為何還要對她那麼客氣?
”
知春連連點頭道:“可不是嗎,要不是您後來設法套出了皇後的話,可就讓皇後毫發無傷地給逃脫過去了。
”
“她本就不是本宮的人,怎能要求她像你們一樣忠心,且還是在關系着家人性命的情況下。
”
知春不服氣地道:“可您對她有救命之恩,受人滴水之恩,都當湧泉相報,更不要說是救命之恩了。
”
看着知春氣呼呼的樣子,瑕月輕笑道:“你這丫頭,本宮都沒生氣,你生什麼氣;處置夏晴自然容易,但一來,她确有苦衷;二來本宮還要倚仗夏晴做事,還有五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内,藥……絕對不能停。
”
阿羅開口道:“奴婢看愉貴人如今才四個多月便胖的跟尋常孕婦七八個月一樣,再這樣繼續下去,等到臨盆之時,這腹中孩子一定不小。
”
瑕月微一點頭,涼聲道:“讓她養着吧,這孩子越大越好。
”
齊寬等人皆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意思,與愉貴人的事比起來,夏晴一事,确實不甚重要,畢竟夏晴并非存心壞了計劃,而且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再追究也沒什麼意思。
随後幾日,禮部與内務府忙着籌備下月二十所要籌備的貴妃冊禮,高氏當初雖然也被冊封為貴妃,但因身在病中,所以不曾行冊封禮;瑕月這次是弘曆登基後,第一次行貴妃冊封禮,所以格外隆重仔細。
另外,弘晝那邊開始有好消息傳來,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弘晳對他戒心漸失,開始與他說一些事,不過想要打心到核心的消息,還需要一段時間。
弘曆讓密探交給弘晝的信中,隻有四個字――萬事小心!
他對弘晝的能力與忠心,沒有任何懷疑,隻是擔心他的安危,萬一被弘晳知道真相,一定會對弘晝不利。
十二月初,淮安府有人發現白鹿,經當地知府派人查驗之後,發現确為白鹿,并且在其口中銜有一株碩大的靈芝,乃是上瑞之兆,知府當即命人呈送進京,并且在奏折中言稱此乃因為皇帝明惠,德流四表,所以上天降下祥瑞。
弘曆看到奏折之後,極為高興,沒有哪個皇帝不希望自己的功績能夠得到上天認可,他自是不例外,立即命人在禦馬房旁邊建一所鹿舍,專門用來蓄養這頭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