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的神色看起來有些無奈,“此事暫且擱下吧,雖然本宮不願承認,但她現在确實得盡皇上恩寵,一句話頂過他人無數句,不是本宮或是任何人能動的,不過本宮相信,隻要齊佳氏被定罪,她就會背上一個處事不公,刻意偏坦的名聲,皇後可以借此設法将掌管後宮的大權奪回來,這也是皇後肯幫本宮的原因,說到底,她是為了自己,隻是本宮沒想到許答應居然會是皇後的人,隐藏的可真夠深。
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
如此一直到了午後,負責在外打聽的海棠匆匆走進來,朝劉氏行了一禮後,神色驚慌地道:“主子,熹貴妃找到目擊者了。
”
“什麼?
”劉氏悚然起身,死死盯着海棠道:“你不是說沒有人看到你推弘瞻嗎,為何又突然冒出一個目擊者來。
”
海棠苦着臉道:“奴婢動手的時候,确實仔細看過沒有人,不知為何又突然冒出一個目擊者來,聽說當時那人正在禦花園修剪花木的,或許是因為他彎着腰所以奴婢沒看見。
”将打聽得來的事情了後,她又緊張地道:“主子,這……這可怎麼辦好?
若是熹貴妃将這人呈到皇上面前,那咱們的事就全捅穿了。
”
“行了,你還嫌本宮不夠煩嗎?
”劉氏怒斥了一句後在殿中來回走着,該死的,好不容易搞定了弘瞻這邊,突然又冒出一個目擊者來,這下子該怎麼辦才好。
劉氏走了一圈後後,道:“這人現在在哪裡,已經帶去皇上那裡了嗎?
”
海棠連忙道:“還沒有,聽說熹貴妃還在盤問其他人,或許她是想再找到其他的目擊者,然後一并送去。
”
劉氏咬一咬牙道:“走,随本宮去承乾宮,本宮倒想聽聽,那人究竟看到了些什麼。
”
“主子且慢。
”金姑喚住她道:“您現在就算過去了,以熹貴妃對您的防備也一定不會讓您見那人的,不過是空跑一趟罷了。
”
劉氏此時心思亂得很,沒好氣地道:“那你倒是說說,該怎麼辦才好?
”
金姑低頭想了一會兒道:“依奴婢所見,不如去求見皇後娘娘,讓她幫着主子想想辦法。
”
劉氏猶豫了一會兒道:“你真覺得皇後信得過?
”
“不,奴婢并不相信皇後娘娘。
”金姑這個回答令劉氏甚是意外,不等她說話,金姑再次道:“但在這件事上,想來她不會害主子您,否則昨夜也不會派人來與主子說那些話了。
皇後如今最想對付的人,不是主子您,而是熹貴妃,所以在熹貴妃倒台之前,皇後不僅不會動主子,還會想方設法地幫您。
”
劉氏一直仔細聽着,待她說完後緩緩點頭道:“你說的倒有幾分道理。
也罷,本宮就去見一見皇後,希望她能有辦法。
”
當劉氏到坤甯宮的時候,那拉氏正在小憩,劉氏在偏殿中等了一會兒方才見小甯子出來傳話,說那拉氏醒了,請她進去。
内殿中,那拉氏坐在床榻上,杜鵑正半跪在地上,為她穿着繡有鳳穿牡丹圖樣的花盆底鞋。
看到劉氏進來,那拉氏溫和地道:“謙嫔過來,可是有好消息要告訴本宮?
”
“隻怕要讓娘娘失望了。
”劉氏這話令那拉氏露出詫異之色,“怎麼了,不會是熹貴妃那邊真的盤問出什麼來了吧?
”
“回娘娘的話,熹貴妃找到一個在禦花園中修剪花木的人,他看到了當時的情景。
”劉氏的話令那拉氏沉下了眉眼,扶着杜鵑的手起身冷冷道:“本宮一直以為謙嫔是一個做事小心謹慎之人,沒想到竟也這麼大意。
”
劉氏連忙低頭道:“都怪海棠大意,臣妾一定好好懲戒她,但眼下最要緊的是,如何阻止此人成為熹貴妃的證人。
”見那拉氏不說話,她趕緊跪下道:“娘娘,臣妾實在是想不出辦法,才會鬥膽來求娘娘,還請娘娘為臣妾指點迷津,好讓臣妾度過此難。
娘娘大恩,臣妾來日縱使肝腦塗地,也必當報答。
”
那拉氏眼皮一動,彎腰扶起劉氏道:“不是本宮不幫你,而是這件事實在棘手得很,一時半會兒間本宮也想不出一個妥善的法子來。
”
劉氏垂淚道:“臣妾明白,可是除了娘娘之外,臣妾實在不知還能去求誰,還請娘娘垂憐。
”
那拉氏歎了口氣後,道:“小甯子,你去外頭打聽打聽,承乾宮那頭究竟是個什麼情況。
”
“是。
”小甯子躬身退下,過了半個多時辰方才回來,與劉氏說的相差仿佛,不過慶幸的是,淩若始終隻尋到一個目擊者,再沒有發現第二個。
在劉氏焦急不安的時候,那拉氏忽地道:“你記不記得齊佳氏手中帶的是什麼?
镯子或是戒指都可以。
”
劉氏對于那拉氏的問話奇怪不已,但是如實道:“臣妾記得好像是一串玉珠,底下垂着一隻小小的金葫蘆。
”
那拉氏點一點頭,對剛回來不久的小甯子道:“你去一趟許答應那裡,讓她趕在熹貴妃之前去見皇上,就說雖然沒看到是誰推的,但隐約看到那隻手上帶着一串玉珠,讓她不必說的太詳細,含糊一些就行了。
若是皇上問起她之前為何不提,就說是念着與燕貴人一道入宮的情誼,不忍揭穿,但事後實在受不了良心的譴責,這才決定吐露實情。
”
小甯子明白她這是想讓許答應當劉氏的證人,猶豫着道:“主子,這樣一來,熹貴妃與燕貴人便會知道許答應是咱們的人,無法再接近她們了。
”
那拉氏輕歎一聲道:“本宮知道,不過這是唯一的辦法了,往後的事慢慢再商議着吧。
”
在小甯子出去後,劉氏放下心來,一臉感動地道:“娘娘大恩,臣妾不知該如何報答,往後但凡娘娘有所吩咐,臣妾必當竭盡所能,萬死不辭。
”
那拉氏溫言道:“行了,别說這些見外的話了,在這宮裡,能與本宮說上幾句體已話的,也就謙嫔你了,本宮可不希望你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