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萱反應極快,道:“楊公公,自從禁足以來,皇後娘娘一直都很後悔以前做過的事,确是真心悔改,麻請您與太後說一聲。
”
楊海看着她道:“我雖然年紀大了一些,但還沒有老眼昏花,是否真心悔改,我看得一清二楚。
”說罷,他朝明玉欠一欠身道:“娘娘不必太過擔心,太後說了,隻要您确有悔改之心,就立刻釋了您的禁足!
”
明玉盯着他,下一刻,尖銳的聲音在坤甯宮中響起,“本宮日日依着太後的話,念足三遍述罪書,難道這還不叫真心悔改嗎?
”說罷,不等楊海說話,她又尖聲道:“本宮要見太後!
”
楊海伸手攔住她的去路,恭敬而堅決地道:“請娘娘見諒,您禁足期未滿,除了坤甯宮之外,哪裡都不能去!
”
明玉正在激動之中,哪裡聽得進這話,冷聲道:“本宮是當朝皇後,本宮的事輪不到你一個小小奴才來管,讓開!
”
楊海神色平靜地道:“奴才自不敢管娘娘,但這是太後的懿旨,還請娘娘遵從,您若強闖出去,隻怕禁足之期還會延長!
”
明玉目光陰寒地道:“你在威脅本宮?
!
”
“奴才不敢,奴才隻是不想娘娘做無謂之事罷了。
”楊海話音未落,明玉便厲喝道:“本宮不要聽你說這些廢話,太後根本沒有來過坤甯宮,她怎麼知道本宮不是真心悔改,是不是有人在她耳邊進讒言?
是娴妃對不對?
”瑕月是在明玉禁足之後被封的貴妃,所以這件事明玉尚且不知。
楊海垂目道:“娘娘誤會了,無人進什麼讒言,關鍵隻在娘娘自己身上,隻要您悔改,禁足即便可解。
”
明玉激動地道:“本宮悔改,本宮這一年都在悔改,你去将太後請來,她自然就知道了。
”
楊海神色平靜地道:“太後未曾來坤甯宮,但她老人家對娘娘一直很關心,對于娘娘是否真心悔改也很清楚。
”
“不可能,太後未曾來過怎麼會知道,你胡說!
”這般說着,明玉不知想到了什麼,緊緊盯着楊海道:“本宮想起來了,你每日都會來,是你将本宮的情況告訴太後的是不是?
”
楊海并不否認,道:“是,奴才每日都會将娘娘的情況禀知太後。
”
“原來是你,是你在太後面前進讒!
”明玉恨恨地盯着他道:“本宮明明已經真心悔改,你為何要在太後面前颠倒是非,令太後不肯放本宮出去。
”
面對明玉無中生有的指責,楊海未曾動氣,隻是平靜地道:“奴才與太後所言,句句屬實,并無娘娘所言之事,還請娘娘明鑒。
”
明玉哪裡聽得進去,待要再說,魏靜萱已是上前拉住她道:“奴婢相信楊公公不是那樣的人,主子您别動氣。
”說罷,她又對楊海道:“楊公公您先回去吧,主子這裡,奴婢會設法勸着一些。
”
楊海點一點頭,不顧明玉的叫嚷轉身離去,說實話,他一點也不想來坤甯宮見這個間接害死水月的兇手,隻是迫于淩若之命,才會每日過來。
待得宮門重重關起後,明玉恨恨地甩開魏靜萱,厲聲道:“你瘋了是不是?
明知道楊海存心不良,居然還幫着他說話?
難道你也想讓本宮繼續被禁足嗎?
!
”
魏靜萱搖頭道:“主子想到哪裡去了,奴婢怎麼會幫他說話呢,隻是繼續争論下去,對您一點好處都沒有!
”頓一頓,她又道:“就算真讓您見到太後又能如何,自從水月死後,太後對您一直心存偏見,再加上娴妃在太後耳邊嚼舌根子,偏見更甚。
冒然闖出去,隻會令太後更加不喜。
”
明玉惱聲道:“那依你之見,這件事就這麼算了?
”不等魏靜萱說話,她已是喃喃道:“不行,本宮已經受夠了,一天都不想繼續下去,本宮要出去,要離開這裡!
”
她一邊說着,一邊往宮門奔去,魏靜萱趕緊将她攔住,急急道:“主子,您冷靜一些,奴婢保證,您一定可以很快解除禁足!
”
明玉盯着她,臉龐扭曲地道:“你不過是一個奴才,而且還與本宮一樣禁足在這裡,你能有什麼辦法?
”
魏靜萱疊聲道:“您相信奴婢,奴婢真的有辦法,總之千萬不要沖動,那樣隻能令事情惡化!
”
在她的勸說安撫下,明玉終于漸漸冷靜了下來,魏靜萱在扶着她回屋坐下後,柔聲道:“其實說到底,太後之所以那樣為難主子,關鍵就在那份述罪書上。
”
一說起那個,明玉就一肚子氣,冷聲道:“整整一年,本宮已經将那份述罪書念了一千餘遍了,說句倒背如流都不為過,太後竟然還推說不滿意,分明是故意刁難本宮。
”
魏靜萱瞅了她一眼,道:“奴婢知道,主子并不情願念述罪書,所以這一年來,每次念起都頗為生硬,想必這就是楊海與太後覺得不滿意,認為主子不曾存心悔改的原因所在。
隻要您接下來幾日,念得……”她盡量婉轉地道:“稍稍溫和一些,表露出悔改之意,想必就會沒事了。
”
明玉煩燥地道:“難道本宮沒有嗎?
是楊海這個閹人雞蛋裡挑骨頭,非要尋本宮的錯不可。
”
究竟明玉有沒有好好去念,表露出忏悔,魏靜萱心中一清二楚,不過當着明玉的面,她不敢說的太過,隻得道:“奴婢也知他是存心挑錯,但如今勢不如人,這一時半會兒間,除了忍讓之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
明玉沒好氣地道:“就算本宮肯忍,可萬一太後就是揪着不放,那又該如何?
”
魏靜萱轉着眼珠子道:“主子,您給奴婢幾天時間,讓奴婢好好想想,說不定能夠想出其他辦法來。
”
明玉無奈地點頭,随後幾日,楊海依然每日過來,聽明玉念誦述罪書,随後又照常離開,始終沒有說明玉何時解除禁足的事。
明玉的耐心在這看不到盡頭的等待中逐漸耗盡,變得急燥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