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就是小鋪開張的日子。
鞭炮聲裡,掌櫃拓鋪子門前與被鞭炮聲吸引來的路人、鄰裡、鄰鋪都熱情地打了招呼。
并說新鋪開張,這天所有購買一律九價優惠。
今天下訂年貨、年禮的單子,一律八折。
一開始熱衷的人并不多,直到武昌伯府的管事到了。
直接下訂就買了五十兩的貨,按開張優惠就是四十兩。
之後林将軍府的人也到了,也實付了四十兩。
之後,林平湛又來全部買了一遍,也有小二兩的生意。
隻不過他買這些糕點卻不是要來看陸微雨,而是送去了城外溫泉山莊。
趕在傍晚開張生意要結束前,溫泉山莊有人趕來下訂了十六兩。
再加上伯府和将軍府的大單很快就傳開了。
也帶動了其他一些門第過來或買一、二兩,或直接下訂一、二十兩。
有了這樣的幾家年貨大單,零買所賺反而不算什麼了。
當初定價就是所有的貨不管品種、重量,隻按數量定一個價。
每一份的單價為一百文,也就是一錢銀子。
這樣,五十兩的訂單就得有五百份。
再分散到不同的糕點品種還有一些甜品上,也不算太多。
畢竟除了自家府裡要的,還要送年禮呢,親戚朋友同僚的人情往來。
有人家買的,也有人家沒買。
但若你的年禮裡恰好有并送到了,也是間接的口碑宣揚。
有了這樣的人情單子,林勝華的計劃實現了。
首先是要借着年關生意,一個月抵兩、三個月的利潤。
月租金七兩五錢,加上其他人工等成本,單月經營額得超過十五兩。
開張一天的經營額就超過了半年,堪堪在七個月的樣子。
但今天一應賣價都是實算九折、八折,利潤小了許多。
但年關剛開始,今天是以暖鋪、保本、賺吆喝為主,接下來還有八天好經營。
林勝華以東家的身份在鋪中看了看,跑出去又拉了幾個小單客人過來。
到下午的時候,陸微雨便派了吉祥坐着馬車去鋪中看看情況,再将所有糕點都買上三份。
又貢獻了二兩多的經營額。
之後她送一份到素心堂,再送一份到春華堂。
至于父親那邊,隻是讓人通知了一聲,想吃自己去春華堂。
之後是自己一份,讓人去接了陸芸芸過來。
陸芸芸一聽大姐姐接她來玩兒,可高興了。
還主動拿着自己這些日子寫的字、在讀的書過來,獻寶似的表現着自己讀書的努力。
陸微雨如她所願地表揚了她,讓她與铮兒在暖閣玩耍。
吃了晚飯才帶了一些糕點,讓人用暖轎送回攏翠軒去。
這陣子,陸天堯得空時又去了兩回攏翠軒,還陪徐氏母女一起吃飯。
陸芸芸今天都說與陸微雨聽了,說父親變好了,也疼她了。
看着孩子這麼單純,陸微雨隻是微笑聽她說,到是陸铮能與她聊得熱鬧。
不說春華堂那邊,素心堂老夫人和常嬷嬷看到送來這麼多點心。
其中還有幾種口味的鳳凰卷,都是一陣咋舌。
前不久才送了兩種素卷過去,這才沒多久,果然就有了新的吃法了?
隻不過配料都别出心裁,就是多有肉松,味道好、不葷腥。
老夫人供奉佛堂這麼多年。
雖不完全吃素食齋,但也以清淡為主,不會大魚大肉地吃。
這肉松到是合了她的胃口。
有了林勝華的關系,老夫人那邊果然沒有多想。
隻當是微雨身邊的那丫頭着實厲害,就配出不同口味出來了。
小年生意也不錯。
趕在臘月二十九結算開張以來的部分工錢、發了年賞,讓鋪中的人都能開心地回家過年。
之後,掌櫃關帳、交帳、打烊。
下午,林勝華來接清風院四個主事婆子出去。
當初約定放假的,一直也沒有放,留到過年放年假了。
陸微雨也讓她們去帳房領了工錢和年賞,約定正月初六回來。
趁這時機,林勝華簡單說了鋪中經營情況。
知道生意不錯,陸微雨便很高興了,也沒細問。
現在就是要優先将那三百兩賺回來。
之後經營隻要付得出所有成本,盈利多少都沒壓力。
而所有成本将不再有租金成本了。
照這開門紅的趨勢,希望一年半時間能賺到買鋪的錢。
先租後買,是要提前與鋪主确定好的,隻要鋪主不刁難作梗,基本沒有問題。
陸微雨完成的兩幅梅花圖,終究是沒能賣出去。
到不是她沒有畫完,而是等畫完時,也到臘月二十七了。
到這時節,書畫鋪子是不會收畫的,除非有客人等着要買。
不然光是裱出來就得最少兩天。
因此,陸微雨沒有在第二幅畫上提字落款了。
她在等大表哥的壓歲錢。
在這之前,她讓吉祥如意去領清風院正月的俸銀還有她的月例。
陸铮的月例是在春華堂,孩子也不懂用錢,不操心這些事兒。
而明天就是除夕了,伯府從主子到下人,都會額外再領到一份年例。
作為嫡長女,陸微雨的年例是嫡庶幾人裡最多的。
足有二十兩。
是兩個月的月例了。
到手三十兩,陸微雨開心不已。
說不定靠着過年就能湊齊一百兩本錢呢。
不過賣畫到底是慢了些。
她作畫需要時間精力,便是每天都在忙這事兒,也得是不用出門的情況。
可若每天都在畫,這些畫又不見了,時間一長總會招人注意。
之前是下雪、養病,有天然的優勢在。
年後春暖花開,各府裡走動也會頻繁起來,她總不能一直待在屋裡養病。
誰的風寒都要在開春之後好轉的,就算是落下了病根兒,也隻是病得頻繁一些。
因此,賣畫賺錢好像也不是特别好的路子。
若能出府去,遇上一個有錢的病例,讓她大展身手現賺個幾兩、幾十兩就好了……
看着桌上的一堆銀錠子,陸微雨思來想去,卻隻剩下歎氣。
想得太美好,可哪個病例會放心讓她這樣一個将滿十二歲的小姑娘治病?
這名氣和口碑,恐怕比東靈山陸筝更難積攢。
“姐姐,明天我穿哪件新衣去給父親母親拜年呀。
”
這時,陸铮卻在對着鋪了一炕的新衣裳發愁,忍不住喊姐姐過去幫他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