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皓随邝南先去了他和喬楠的屋裡。
喬楠吃了藥剛躺下還沒有睡着,看到葉子皓來,又撐起身子想要起來。
“你躺着吧,跟我還需這麼客氣呢。
”葉子皓連忙阻止,笑道。
喬楠也就不講究了,他們這些人在青華州時确實與葉大哥很熟了,當年在城守府裡蹭吃蹭喝都好幾回了。
何況這一路南下也都是葉大哥出的盤纏,此時生病了再看到他,心裡更覺暖洋洋的。
就這會兒功夫,除了病重些已經躺着的,附近幾屋裡的人都知道葉子皓過來了,也到喬楠屋裡來打招呼。
“我剛才出了禦史台一看這雨下得更大了,就擔心你們這些人适應不及怕着涼,沒想到還真是病了幾個啊。
”
“好在及時請了郎中,沒有拖着不當回事兒。
”葉子皓看了大家一眼,又看向喬楠,還有略微有些咳嗽隻坐在另一邊的幾人。
“我們平時都很注意的,昨晚也就是突然下雨又正走在路上,一時躲避不及,看客棧就在不遠,就跑了回來。
”
“後來也都泡了熱水澡、洗了頭,想着肯定不會着涼的,誰知道還是涼着了。
”尹湛在一旁弱弱地解釋原由。
他病得輕一點兒,房間又在隔壁,這時候也躺不住,就套着薄棉袍過來了,手裡還抱着一隻湯婆子。
當初葉子皓就有給他們每人準備一隻湯婆子,南下時馬車裡配備的被子也給了他們,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
想着就算冬衣帶得不多,這個冬天還是能夠撐過去的,卻沒想到剛進臘月,就被一場突來的雨給打了個措手不及。
一時大家都很尴尬。
“這兩天好生休息,讀書不差這兩天,若是這雨一直不停,就去掌櫃那兒看看有沒有空下來的院子,你們轉到後院裡去。
”
“那兒燒火盆安全一點,這樓上你們兩人一間屋,燒火盆成本高了,書和紙又多,怕燒着就太危險了。
”
“跨院裡有小廳,一個廳上燒一隻大火盆,集中起來讀書既暖和又安全,睡覺的屋裡就别燒火盆了。
”
葉子皓想了想,和他們提議。
他們六十多人,再加上後來住進來這些日子也熟悉起來的其他考生,擠一擠,三到四個小院落應該擠得下,八到十個火盆應該是夠了。
“可惜後院裡也沒有炕,不然連火盆都可以省了,睡炕多方便呀。
”邝南小心嘀咕了一句,立刻讓大家附和又感歎不已。
他們都是北方來的,冬天就是睡炕的呀。
城裡人家不全睡炕,但也有火盆、地龍,或是有專門的大炕暖屋過冬。
總之冬天都有自家的禦寒方式,不會凍着啦,像昨晚他們就是生扛,半夜覺着冷時,便灌湯婆子也不方便了。
在這樓上,他們一屋住了兩人,掌櫃早早就交代下來了,不能燒火盆,怕一個不留神會把屋子點着。
除非是一人一間屋,人少物件兒少,才能騰出空兒擱放火盆,還會有夥計上來巡視,防止走水。
他們經營的是客棧,這屋子一間連一間的,可容不得任何閃失。
但後院裡燒火盆就方便多了,到是沒有那麼多要求。
也因此剛才葉子皓才有此一提。
可是大家都在嘀咕抱怨,卻沒人去應答葉子皓剛才的搬後院之說,因為後院裡都是整座小院一起租,價錢比這樓上貴多了。
雖然他們人多可以安排人數分配院子,但每人分擔下來的房租,也會比這樓上的貴吧?
沒人好意思說出這話,隻是抱怨後院裡沒有炕。
葉子皓聽了一會兒就有些明白了,不由笑道:“你們先劃算一下,比現在多出來的房錢,我來出。
”
一聽他這話,衆人既驚又喜,更多的是不好意思,神情卻忸怩起來。
“哪能讓葉大哥如此破費,這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
”
“是啊,咱們進京這麼多盤纏都占葉大哥便宜了,哪能還占呢,沒這麼理所當然的事兒。
”
“葉大哥還是算了吧,京城裡的人住得,咱們也住得。
”
“這次生病是意外,以後我們會注意的。
”
“葉大哥别擔心,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的。
”
“……”大家七嘴八舌,高興雖高興,但還是婉拒了。
開玩笑,幾座後院住下來最少還有兩個半月,房租可不是小數目,就算他們每人能夠分擔一些,葉大哥一人承擔的數目也不會小了。
他們可沒這麼大臉,一直理所當然地占着人家的便宜。
但拒絕是拒絕了,心裡還是很高興。
都七嘴八舌地說着他們的禦寒方法,大不了最後就一屋兩人都擠到一塊兒去取暖,還能有兩床被子呢。
見他們能夠積極面對現狀,并沒有因為有人生病而變得沮喪。
就是原來有些無措的人,在他來看他們之後,也都變回了原來那個積極樂觀、精神抖擻的朗朗書生了。
葉子皓笑着也就不再強求了,不過又交代了他們一些京城禦寒的自家心得。
畢竟當年他也是在京城跨過了冬、春兩季的,隻不過他租住的宅院,雨天裡火盆沒斷過。
大家正說着話,莊明宇就領着兩個郎中回來了,是客棧找來馬車,直接接過來的。
後生們沒想到葉大哥又找了郎中過來給他們全部看診一遍,心裡都很感動,也就沒有矯情,都排隊挨個去看。
“葉大哥是怕我們像當年你三叔那樣,一個風寒就讓自己差點傾家蕩産麼。
”許靖言裹着被子過來這邊,見此陣仗不由小聲道。
“嗯,當年若不是有縣學同窗在街上找到了我,我三叔怕就要被這客棧趕出去了,花錢又費時,小小風寒還沒治好,人都要下不來床了。
”
葉子皓笑了笑,将當年的事情簡略說了一遍。
這個故事,葉子皓在來京路上告訴大家注意事項時,曾提過,許靖言才會想到這裡,隻不過當時大家以為隻是要防着無醫德的郎中,到是忘了去想,若是治個病就耗盡盤纏,他們接下來的日子怎麼過?
關于一些進京趕考卻病倒客棧、荒廟,最後沒有盤纏又舉目無親而落難的舉子那些凄涼悲慘的故事,他們在青華州時,就沒少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