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怪他們戶部辦事不力嗎。
“第二,下官以身作則為百姓先樹立一個榜樣,那就是請出禦賜黃金十錠拍賣,拍得銀兩二十八萬兩八千,二十八萬兩全部捐助,八千兩自家所得。
”
“想以将禦賜之物轉出換錢而彈劾下官的人免開尊口。
”在議論聲又起時,葉子皓立刻提高了聲音開口。
“這種拍賣若好用,相信陛下也願意再拿些金錠子出來的。
”葉子皓在壓下議聲之後,又微笑地說了一句。
“葉卿所言在理!
”皇上适時捧場,間接表明了态度,議論的聲音立刻就打住了,沒人敢在此處作文章。
“之後,下官不見地方士紳,忙于交接、清理此前政務,便有人送禮卻是照單全收,之後,再将那些禮物轉而拍賣,又獲得一筆不小數目。
”
“再有府城大戶世家的家主們支持,初期兵田一應成本、赈濟寒門百姓和困難戶,一州十二縣皆有名單可查。
”
“而這些錢皆不出自戶部,為示公平公正公開,下官在府衙外面圍牆之上刷白了很大一塊空白,做為公示牆,請當年剛考上秀才的一些年輕士子來核算、書寫,府城百姓個個皆可監督。
”
“世人隻道葉子皓民心所向,是為青天,卻不知道,葉子皓自上任之日起,就聯合了士農工商,不拘一格辦實事,不空談廢話,所言所行皆在百姓監督之下,也讓百姓參與其中。
”
“再有,說到吏治也不能忽略百姓訴狀,下官的第一份告百姓書的第一條,便言明在城守交接的同時接受官告、民告及各類訴狀,無需擊鼓,狀紙直呈、分類六司,第二條就針對各縣吏治上報及百姓可超級申訴冤情等。
”
“很快,下官就收到各類大小案子八十多張狀紙,其中十三樁殺人命案、六樁陳年命案,其中一例是青華州第一冤案。
”
“之後整個夏天裡,下官便在種兵田、捐資錢糧、赈濟百姓、扶持士學、審理案子這些吏治之中,勤勤墾墾,下官的努力,百姓看得到,士學看得到,衙門上下也看得到。
”
“除了百姓生計問題,也有未雨綢缪的防冬問題,下官再次發起捐助,不論是大戶士家還是小門百姓,皆可盡自己一份心意。
”
“舊衣、舊棉被皆可,一文錢、十文錢、一兩銀子也可,量力而為,衆心一緻,功德無量。
”
“告示一出,府城百姓積極響應,當天就捐出家中一些舊衣物,銅子兒也是各盡心意,府衙門,來捐助的隊伍排出很遠。
”
“下官的用心,百姓感受到了,大戶人家也捐出不少陳糧、陳棉花,甚至有條件優勢的大戶,直接跑去一些縣城,從當地直接捐助,省了下官再派車馬人手前往。
”
“這些士農工商全都積極參與的善事兒,主理的是衙門六房、三班捕快,下官再派出府兵護送。
”
“當地士學協助、監督,縣衙都不會太辛苦,因為不計酬勞、不說辛苦、不談利益的人手很多。
”
“既為防冬,除了錢糧和禦寒之物,也要檢查房屋、田地、山林,需要修繕的、需要重建的,全部都在其中。
”
“而下官也在中秋之後親至青華州最窮兩縣,親自督辦防冬事宜,那個冬天,青華州無人受災。
”
“寒冬臘月、大雪封路,北方的冬天就是這般寒苦,下官又聯系了城裡城外的寺廟收容無家可歸的流浪人、乞丐,由衙門提供錢糧,助他們過冬。
”
“由府城而延續縣城效仿,除夕一早,下官就帶着人在城中巡視,命人沿街敲羅提醒百姓,嚴防積雪傾壓房屋、清理溝渠防止内淹。
”
“便有救濟錢糧耗完過不了安穩年的百姓,下官也及時補上第二批赈濟,開春立刻張羅春耕。
”
“下官任上的青華州吏治,忙忙碌碌、清清白白,每一件都是實事。
”
葉子皓不疾不徐款款道來自己那一年裡的主要政績,目光突然看向楊文旭。
“楊尚書大人,從下官這一年裡的大略吏治過程中,可有找到城外災情的治理之法?
”
葉子皓突然一問,不止楊文旭,便是其他衆官,也是一時啞口。
短短一年時間,便是他們如今身居高位的朝臣,也不敢說有何表現,能站穩腳跟就不錯了,有的還隻能在翰林院裡熬資曆呢。
可是葉子皓卻年紀輕輕就為四品城守,在地方上大展拳腳,一年時間已有一份漂亮的政績,此時說來也依然亮眼。
而這些事情他們早就聽聞了,也正是知道此人實力,覺得前程無量,才會有人起了拉攏的心思。
而沖在最前頭的,便是當初最早有優勢知悉葉子皓政績的戶部尚書陳志忠了。
可惜,陳志忠卻因此丢官丢命,讓人唏噓。
再看向被葉子皓反問的楊文旭,都下意識地替他捏了一把老汗。
根據過往一些實例,得罪葉子皓的人,真的要有命扛啊。
皇上坐在龍座上,目光也是沉了沉,心裡有些難以壓制的郁結。
若不是當時聽信了陳志忠的提議,沒有那道聖旨,此時葉子皓還在青華州,五年下來,青華州能成為東黎最繁榮、穩定、昌明的州縣了吧……
站在前頭被無數人盯着的楊文旭,此時也早已漲紅了一張老臉,心下懊惱不已。
葉子皓剛才說了那麼多自己任上的吏治,除了高調炫耀了一把自己的政績,也是在指出他戶部的問題。
拍賣、募捐、安置、赈濟受災百姓,這些,都是戶部可以做的,但是……
京城不是地方,戶部不是城守府,他便為二品尚書,也做不到一個四品城守能做到的事情。
這麼得罪人的事情,誰會做?
誰敢做?
他楊文旭才沒有那麼傻。
也正是如此,他答不上葉子皓的反問,可在衆目睽睽之下,他也不能保持沉默,該當如何?
“看來楊尚書大人并未聽明白下官所言,下官剛才已結合地方吏治而對城外災情給出了下官的建議。
”
“采不采納,就是楊尚書大人的事兒了,下官也不能直接撸起袖子大聲說,你讓開,讓我來!
”
“呵”突然一聲笑自人群中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