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晨峻鑽過來了,道:“我也要聽。
”
“把錄音機拿出來,放在客廳裡放。
”孟爺爺表達着自己也想聽。
孟晨熙急忙道:“不行,大嫂和二哥在忙,會影響到他們的。
”
無奈之下,孟爺爺拿着報紙走過去,非要跟着到她們房間裡聽聽。
孟晨熙不好攔着自己爺爺。
客廳裡就此剩下了林尚賢。
看到自己家裡人都過來了,孟晨熙記起隻剩下他人時正想着不好,張望出去卻不見了他的人影。
所有人看她這個動作似乎都知道她在找誰告訴她:“他去了甯老師那裡。
”
甯雲夕看到林尚賢走來時眨個眼:“他們去聽磁帶你怎麼不跟着去?
”
林尚賢想,她都不讓他聽了他非跟着去幹嘛。
孟晨逸擡頭沖困窘的老同學笑了起來,低聲說:“成她那盒磁帶對你有秘密。
”
林尚賢轉頭對老同學眯個眼:你不厚道,背後說你妹妹的話兒。
甯雲夕笑看着他們兩個并不拆穿。
林尚賢其實和孟晨逸樣是相當好奇曹希敏十幾張紙究竟寫了些什麼,湊到了孟晨逸那兒塊看着曹希敏的信紙。
看着看着,他的表情和孟晨逸同樣的嚴肅。
“他寫的,挺難的是吧?
”林尚賢問。
孟晨逸眉頭緊皺着,說真,要不是曹希敏這封信,他真沒想到國内國外差距之大。
有些情況聽人家說,說是說,可是,說的沒有曹希敏這樣親自經曆并且記錄下來的字痛楚之深。
“我原以為他去國外是去學計算機技術和你樣,或是學數學,因為他是在奧數上得獎。
”林尚賢道。
這個原以為,同樣是孟晨逸同以為的。
不過不要忘記了,曹希敏的老師是他大嫂。
甯雲夕超于長人的長遠目光是連窦骁這樣的歸國學者都敬佩不已的。
曹希敏到國外學的是生物技術。
“計算機不是這個年代的新技術了。
”孟晨逸承認道,“準确來說,是屬于六十年代起的技術。
”
林尚賢自從讀了醫學對于這些理工科學已經不觸及,所以隻能聽老同學講述。
老同學說的确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畢竟在般老百姓的認知裡,計算機已經是很高大上的東西了。
結果居然是屬于六十年代的。
可見國内認知與技術前沿差距之大。
“大嫂。
”孟晨逸請甯雲夕來解答。
甯雲夕對他們點點頭,道:“四十年代塑料技術,五十年代晶體管技術,六十年代計算機技術,七十年代微電子技術,十年代新技術是屬于生物技術。
什麼是生物技術,它是直接或模拟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有機體,應用生物科學及某些工程技術原理開發生物體或其組分的技術。
換句話來說,生物技術打破了生物的種間屬間界間的遺傳界限。
使得定向改造和培養新生物品種成為可能和現實。
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将引起材料學的再次偉大變革,讓所有應用科學技術變為更加貼近大自然即接近西方所說的神的領域。
晨逸你學的計算機技術,同樣要逐漸靠近利用生物學技術的範疇上。
”
------題外話------
親們,晚安!
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