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悶死了(二更)
“娘!
!
!
”
楊華梅不樂意了。
譚氏趕緊屈服。
“老三媳婦,你們幾個來都來了,也不坐下就走?
這樣也說不過去吧?
”譚氏道。
孫氏和鮑素雲再次面面相覷。
楊若晴更是翻了個白眼。
就算是挽留的話,怎從譚氏那張嘴裡說出來,味兒都變了呢?
咱可不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楊若晴正要擺下譜,孫氏和鮑素雲卻妥協了。
兩個婦人都轉了身,朝床那邊過去了。
楊若晴看了這畫面,一口老血差點沒吐出來。
有強勢的婆婆,自然就有懦弱的媳婦。
她還能說啥呢?
於是,隻好也硬著頭皮跟了回去,好隨時為孫氏她們‘保駕護航’。
“三嫂,五嫂,你們來我這邊坐啊!
”
楊華梅看到孫氏她們回來了,很是高興。
拍著床邊的位置,招呼她們兩個坐。
位置有限,譚氏還坐在那,孫氏和鮑素雲都不敢挨著譚氏做下去。
楊華梅便催促譚氏:“娘,你到那邊凳子上去坐,這裡騰出來給我兩個嫂子坐,我們姑嫂要說貼心話呢!
”
這驅趕的話,也就楊華梅敢說。
要是別人說了,譚氏得拚命。
這會子,老太太當真站起身,撈起邊上的拄拐往屋門口走。
“我去栓子娘那屋,催她給你做夜裡的吃食!
”
撂下這話,譚氏出了屋子。
這邊,孫氏在譚氏坐過的位置坐了下來,鮑素雲坐在孫氏邊上的一把凳子上。
楊若晴沒坐,吃過了夜飯,她習慣多站一會兒,有助於消食。
楊華梅招呼了一聲後,便迫不及待的拉住孫氏的手,詢問起孫氏和鮑素雲關於懷孕的事情來。
楊若晴站在一旁,聽著,看著。
是不是每一個女孩子在初孕的時候,都是這樣的激動和新奇呢?
邊邊角角,吃啥喝啥,甚至夜裡怎睡覺,往那邊側躺的事兒,楊華梅都要拿出來問。
她問的認真,孫氏和鮑素雲也回答的認真。
甚至,楊華梅都問到了快要臨盆的時候的事兒。
譬如:生孩子痛不痛啊?
孩子吃奶,是啥滋味呀?
等等……
姑嫂三人聊得很是投機,孫氏和鮑素雲都是過來人。
她們把自己懷孕,臨盆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告訴了楊華梅,不帶一丁點兒私心。
這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了。
楊若晴在一旁,一開始是帶著無聊的聽。
後來聽著聽著,不知不覺也被吸引進來了。
直到……栓子娘端著一碗熱騰騰的鯽魚湯進來,後面還跟著譚氏。
屋裡的談話,這才暫時停下。
“呀,三嫂和五嫂你們來看梅兒啦?
”
栓子娘看到屋裡的孫氏三人,極為開心。
孫氏站起身,讓到一旁。
“夜裡無事,就過來看看梅兒。
”她道。
栓子娘笑道:“你們有心了,白日裡那麽忙,還惦記著咱梅兒……”
孫氏也笑,看了眼栓子娘碗裡的魚湯,轉身對床上的楊華梅道:“梅兒啊,那你喝魚湯吧,我們回去了,改天再來看你。
”
楊華梅卻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
“三嫂,五嫂,晴兒,你們得空了一定得來看我啊!
”她道。
“我娘每日把我關在屋子裡,不讓我出門,我都快要悶死了。
”她又道。
話音才落,譚氏走了過來。
“傻閨女,你懂個啥?
”
“這懷了身子的人,前三個月孩子沒生根,得好生捂著。
”
“這會子外面水沒褪掉,你摔著磕著了怎辦?
親家母,你說我說的在理不?
”
譚氏問栓子娘。
栓子娘點頭:“在理,在理。
”
聽這話,孫氏和鮑素雲也不好多說啥,告辭了。
在回後院的路上,鮑素雲對孫氏道:“前三後三這個幾個月多當心點,我也讚同。
”
“可我怕梅兒這樣會越發的嬌弱,我當初懷綿綿,是身子不好才要捂。
”
“後面捂著捂著,就越發的嬌弱了,哎!
”鮑素雲搖了搖頭。
孫氏笑了下,道:“也是有那個條件才捂,擱在我和你大嫂四嫂那會子,還不是照樣該幹嘛幹嘛!
”
“進小子後面,其實你大嫂還是生過一個閨女的。
”孫氏道。
“哦?
”
鮑素雲訝了下。
楊若晴也挑眉。
“沒聽說過呀,那個堂姐呢?
”楊若晴好奇的問。
孫氏道:“夭折了。
”
“啊?
”楊若晴更訝了。
“娘,快跟我說說唄。
”她催促道。
孫氏便接著道:“那會子正是摘棉花的時候。
”
“我記得是個大晌午的,原本我也跟她一塊兒摘,後面我先回村來燒晌午飯了,就留下你大媽一個人摘。
”
“那會子她都九個多月身孕了,許是肚子痛了吧,蹲在地溝裡就生了個閨女。
”
“臍帶是自個咬斷的,孩子沒地方放,你大媽就把頭上的麥草帽倒了過來。
”
“裡面墊了幾朵棉花,孩子就擱那棉花上面拖著。
”
“我燒好了晌午飯,去棉花地裡接她。
”
“剛走到塘壩上迎面就瞅見她往村口這邊過來,手裡托著個孩子,孩子臍帶拖了一截在地上,跟段豬小腸似的……”
“嘶……”
鮑素雲倒吸了一口涼氣。
“大嫂這生孩子,比母雞下蛋還利索啊!
”她道。
孫氏搖頭:“沒法子啊。
”
楊若晴打斷了她們兩個的話:“娘,五嬸,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那個堂姐養了多大夭折的啊?
又是為啥夭折的啊?
”
鮑素雲也很關注這個問題,兩個人都等著孫氏的下文。
孫氏接著道:“還沒出月子,約莫十多日的樣子吧,就夭折了。
”
“老村醫福伯說,孩子是得了‘臍風病’,許是生下來那會子,沒伺弄好的緣故罷!
”
說到這兒,孫氏歎了口氣。
“那孩子要是沒夭折,到如今應該已經嫁人生娃了。
”
“你大媽,是個苦命人,養了四個兒子,要是再多一個閨女幫她洗洗衣裳,做做針線,指不定比現在好呢!
”
這話,楊若晴和鮑素雲都讚同。
這時代,典型的農耕社會,兒子是家裡的頂梁柱。
男丁再多也不嫌多。
可是,真正從貼心和細膩方面來說,閨女還是要勝兒子一籌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