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914:蟄伏兩年,天下大勢(五)
薑芃姬回歸丸州,這是她臨時起意的,故而並沒有通知丸州眾人。
當徐軻看到立在他面前的薑芃姬,險些嚇得丟開手中公文。
徐軻驚了一下,“主公怎麽突然從崇州回來了?
”
薑芃姬一邊說笑一邊解下遮陽鬥笠,她道,“時間緊迫,隻能自己過來了。
”
徐軻氣結。
“縱然如此,主公也不該隻身一人上路!
若是路上出了什麽事情……”
薑芃姬笑著應答,“能打得過你家主公的人,怕是還沒出生呢。
我要辦的事情,非得我自己過來不可,其他人不能替代。
回來的路上,順帶去上京看了看子孝等人,州府建得很順利。
”
徐軻無奈,他還想囉嗦兩句,但瞧她額上布滿熱汗,隻得起身給薑芃姬沏茶解熱。
薑芃姬接過茶,無意問了一句。
“對了,孝輿最近給尋梅寫過家書麽?
”
徐軻面上露出幾分和煦,眼底還有些愧疚,他道,“一月一封,她在河間過得還不錯。
”
自從大婚之後,他與尋梅常年分居兩地,家書傳情哪裡夠,思念得緊。
幸好公事夠多,他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想。
薑芃姬想了想,她道,“尋個時間,派人去把尋梅和你嬸母一並接到丸州吧。
”
徐軻目露詫異之色,過了一會兒,他低聲道,“可是……踏雪娘子背後那人還未……”
尋梅被安置在河間,為的就是讓她避開踏雪。
徐軻知道此事,正巧河間郡遠離戰亂、丸州局勢未定,他才安心讓新婚嬌妻待在老家。
後來丸州局勢穩定,但踏雪始終沒有解決,他擔心把尋梅接過來會害了她。
若非顧慮這些,早在亓官讓接妻女來丸州的時候,他就想把尋梅和嬸母接過來了。
“我已經想好如何處置踏雪了。
”薑芃姬抿了一口茶,神色添了幾分淡漠,“踏雪並非關鍵,總不能讓你一直孤身一人,已婚勝似未婚吧?
怎麽說也是男人,身邊若無妻子伴著,終歸不妥。
男人麽,我可了解了。
我怕你難耐寂寞,另覓新歡,反倒辜負了尋梅一片赤誠……”
對於一個新手司機來說,什麽事情最傷?
明明考到了駕證,真正開上了車,上班還是要靠兩條腿走。
感覺自己考了一個假的駕證。
薑芃姬的眼神變得不老實,氣得徐軻想打她。
“主公懂得倒是多。
”他陰陽怪氣。
“那是,怎麽說你家主公也是縱橫風月場所的老客。
”薑芃姬挑眉。
說鬥嘴,徐軻哪裡鬥得過薑芃姬。
“主公怎麽突然想起這事兒了?
”
薑芃姬道,“體貼下屬不行呀。
”
真相卻是慧珺十月懷胎、瓜熟蒂落生了一對龍鳳麟兒,她掐著指頭數了數班底成員下一代。
李贇這小子很給力,他去崇州上任之前,上官婉肚子有了消息,亓官讓有女兒、風瑾心心念念想二胎、豐真家的豐儀酷似基因突變、楊思風流不想成家、邵光本就有家室兒女、張平是個不婚的丁克族、孟渾沒有續娶的念頭、薑弄琴一心為薑芃姬,沒有考慮過個人婚姻……
數到徐軻這裡,突然想起來這對分居兩地的小夫妻。
她已經摸清背後之人是誰,繼續留著踏雪也沒用。
為了不和背後之人撕破臉皮,薑芃姬目前不打算對踏雪做什麽。
她打算找個借口,將踏雪從身邊支開。
徐軻聽後,暗暗翻了個白眼。
這理由誰信?
“對了——我這次回來是為了金鱗書院。
”
徐軻挑眉,“金鱗書院?
可是哪裡不妥?
”
薑芃姬道,“前陣子,豐真家的小子給他老爹寫了一封家書,抱怨《大夏韻書》。
”
徐軻笑道,“豐儀那孩子極有天賦,聰慧好學,程先生和淵鏡先生不止一次誇他。
他啟蒙早,《大夏韻書》對他來說應該算不上什麽。
主公為何會為了此事千裡迢迢趕回來?
”
“豐儀沒問題,但其他孩子沒基礎,學習磕磕絆絆。
縱有名師教導,學習進度依舊緩慢。
”
《大夏韻書》的注音,不管是直音還是反切,這都需要學習者擁有一定的識字基礎。
金鱗書院除了豐儀之外,其他學生全是戰亡烈士的遺孤。
烈士尚且是文盲,更何況他們的孩子?
“識字難,讀書難,主公仁厚,免費給他們提供學習條件,已是祖墳冒青煙的好事。
”徐軻歎息,“每個學子都是這麽過來的,若是他們學不好,隻能怪在自己不努力、天賦不足。
”
入門隻能靠死記硬背,若是無法入門,隻能說學生還不夠努力。
“這可未必。
”薑芃姬道,“孝輿去把幾位先生請來,我有事情要和他們商議。
”
雖然不知道是什麽事情,但徐軻不敢怠慢,連忙照做。
薑芃姬不在的這段時間,編撰教材的隊伍又擴大了。
除了程丞、淵鏡、風仁三個大腕,還有四名淵博的名士也加入其中。
值得一說的是,這四人是淵鏡和風仁的粉絲。
為了追星,他們千裡迢迢趕來丸州,如今預備在這裡買房落戶。
對於粉絲來說,再也沒什麽比跟著愛豆一起奮鬥努力更加幸福了。
丸州平和繁華的氛圍,也是吸引他們的要素之一。
風仁隻是外援,所以對薑芃姬的稱呼顯得公式化。
“不知柳州牧召喚吾等,所謂何事?
”
程丞和淵鏡也是面露狐疑。
薑芃姬不是去崇州了麽,怎麽突然又跑回來了?
“自然是天大的要緊事。
”
她取出整理好的嶄新《大夏韻書》,遞予他們。
在場幾個全是大佬,根本不需要薑芃姬費心解釋。
“這、這是注音?
”
淵鏡先生手一抖,差點把珍貴的《大夏韻書》摔地上。
另外兩人作勢欲接,三人的表情十分的滑稽。
“是呀,別看它們模樣古怪,但若是用於注音,遠比現有的直音或者反切簡單。
”薑芃姬說道,“最大的優點,其一,它們數量少,便於記憶;其二,啟蒙的蒙童不需要死記硬背幾百個字之後,再去學字。
大大減少了時間和精力,啟蒙的效率自然而然便會提升。
”
《大夏韻書》對於這個時代,算是創舉,但對於薑芃姬來說,過於繁瑣且容易出錯。
若是改為拚音,效率提升得不止一點兩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