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得功一臉的凝重:“建奴不怕我軍突襲,而是怕咱們跑了!
”
“跑?
”黃飛眨了眨眼睛:“卑職不懂!
”
“懷來衛距離居庸關約有九十裡,如果我軍兵敗或者不戰退往居庸關需要一天半時間。
而騎兵隻需一天就能追上,所以建奴此舉是為了防止我軍逃跑。
”
黃飛轉過身看向東南居庸關所在的方向!
明軍沒有進攻,建奴也沒有進攻。
雙方騎兵對峙了半天後,各自回營。
此時營地已經布置完畢,随着夜幕降臨,明軍中軍大帳内點起了火把。
在場的衆人正在讨論戰場策略。
與昨天不同的是,今天氛圍格外親和。
所有人都盯着巴克勇,聽他講解建奴在遼東是如何用兵的。
“努爾哈赤造反前期,進攻或用詭計,或用内奸,或用死士在前。
”
“以渾河之戰為例,建奴攻沈陽,童仲揆與陳策馳救,未至城破。
至渾河時,被建奴包圍。
”
“當時童仲揆與陳策隻有三千戰兵,而建奴人數是他們數倍之多。
在火藥未用盡前,建奴死傷慘重卻未能踏入童仲揆一步!
直至他們火藥用盡,建奴才憑借死士和數倍的兵力優勢将其擊潰,最後童仲睽、陳策奮勇殺敵,各殺十餘名建奴後戰死。
”
“攻下沈陽,建奴擁有大量火炮後戰法變了。
”
“哦?
勞煩巴參将詳細說說!
”黃得功手下的副将翁之琪拱手施禮。
巴克勇有點不好意思了,對方可是副将,竟然對他如此客氣。
他不知道的是,翁之琪對誰都是這般文绉绉的樣子。
“天啟三年,努爾哈赤開始建立戰車營,用于野戰!
從以前的野戰死士在前,變成了依托火器和戰車作戰。
努爾哈赤甚至規定:遇敵若無盾車,切勿出戰。
”www..
“到了黃台吉(皇太極)時期,建奴對火器和戰車的依賴程度不比我軍低!
”
在衆人疑惑的眼神中,巴克勇面色瞬間暗淡下來。
他無奈的甩了甩腦袋,苦笑一聲:“以大淩河之戰為例,建奴左翼發起攻勢。
我軍用戰車結營,巋然不動,火器齊射,聲震天地,鉛子如雹,矢如雨霞,瓦解了建奴左翼攻勢。
”
“黃台吉(黃台吉)見進攻受阻,随後命令火炮營向前。
用大炮和火箭摧毀了我軍的右翼車陣,建奴中軍一擁而入,先前遇挫的左翼也随後跟進。
”
“最後,建奴列行盾車在前,護軍、蒙古兵及厮卒列于後,于是營兵推戰車近敵,縱馬兵發矢沖擊,最終我軍兵敗。
”
翁之琪拍了下腦門:“也就是說,建奴不但擁有我軍常用的戰車和火炮,還有我軍沒有的死士,對嗎?
”
“差不多吧,諸位莫要忘了,努爾哈赤早期可是建州左衛的指揮使。
我軍這些戰術,早就被他抄了個七七八八。
”
聽完巴克勇的介紹後,在場的衆人心頭烏雲開始聚集。
這些人心中的慷慨激昂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疑惑。
建奴這麼強,能打赢對方嗎?
對方八九成都是騎兵,有戰車,有死士,有火炮...
全員披甲...
而他們,不但裝備落後對方,就連戰兵數量也沒有對方多。
要不...撤退吧!
情緒像是會傳染一樣,整個中軍大帳頓時充滿了各種怯戰的情緒。
黃得功倒背着雙手站了起來:“諸位,你們是不是怕了?
”
“沒有!
”黃得功麾下幾位副将幾乎同時站起身,态度堅決。
王永吉,巴克勇跟着站起身:“陣前怯戰乃是大忌,靖南伯無需多慮。
”
黃得功淡淡一笑:“我不知道諸位怕不怕,但我确實很怕!
”
“啊?
”王永吉不可置信的盯着黃得功,被他的言論吓到了。
靖南伯,黃闖子,陛下眼前的紅人,被陛下派來與建奴決戰!
他...竟然怕了!
這是什麼情況?
巴克勇更是一臉震驚,他呆呆的站在原地,大腦飛速運轉。
黃得功這句話什麼意思?
難道他想投降?
不能啊!
黃得功可能會背叛朝廷,但是他絕不會背叛當今皇帝!
而黃得功麾下幾名副将已經被震麻了。
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主帥會說出這種話,而且是當着這麼多人的面。
就在衆人思緒萬千的時候,黃得功悠悠說道:“諸位,我怕的不是多铎,而是失敗!
”
呼...
此言一出,在場的所有人同時松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沒有發生意外。
“所以...”黃得功表情變得無比嚴肅:“我的要求是明日首戰必須勝!
隻有勝了,才能讓陛下的計謀順利實施。
”
“計謀?
什麼計謀?
”王永吉眉毛一挑。
通過京師保衛戰,他對這位大明皇帝已經是刮目相看了。
尤其是用兵方面,不是詭計就是奇襲。
現在黃得功又搞得什麼神秘,肯定隐藏了天大的詭計。
搞不好會讓多铎損失慘重或者全軍覆沒!
“隻有勝了才能說出來!
也隻有勝了才能使用此計!
”
見黃得功這麼說,其他人不好再問。
畢竟裡面涉及到當今皇帝,言多必失。
“那明日該怎麼打...?
”
黃得功想了想:“想一戰解決多铎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會貿然大舉進攻!
但小規模的試探對我軍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
”
“所以得意思是...明日全軍列陣,逼迫建奴決戰!
”
......
随着諸位将領離開,中軍大帳再次陷入到短暫的安靜之中。
“啟禀靖南伯,卑職已将城中百姓全部遷往延慶州,特來複命!
”軍帳外,徐文樸站在原地拱手施禮。
“這可是一千多條人命,你想好了嗎?
”
“想好了!
”徐文樸目光無比堅定。
“唉...”黃得功歎了口氣,“我黃某人佩服你們的勇氣,有些話我得提前告訴你。
”
“此戰沒有勝敗之說,不可投降,凡戰死者發二百兩撫恤銀,忠烈祠刻名!
家中老幼婦孺皆由朝廷供養,直至死亡。
”
“這是陛下親筆書寫的密信,你仔細拜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