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昨夜東便門外射進來幾支箭矢,上面綁着信件。
”
乾清宮内,朱連剛要躺下休息,内閣首輔李邦華坐着轎子來了。
“信上寫了什麼?
”朱連徑直坐了起來。
能驚動李邦華的消息,大概率是真消息。
“薊遼總督王永吉率領五千關甯軍奉旨勤王,預計明天早晨到達京師城外!
遼東總兵吳三桂率領一萬關甯軍奉旨勤王,此時已到達玉田一帶,預計三日後抵達京師!
”
呼…
朱連松了口氣。
還好,雖然吳三桂和王永吉來的慢,但終究是來了。
京師被圍五天,他們是第二支勤王的大軍。
“朕知道了,到時候直接讓他們進城吧!
具體查驗身份的事,你們兵部負責。
”
李邦華猶豫片刻後說道:“陛下,按照朝廷的規矩,勤王大軍不能入城。
臣的意思是讓他們在城外紮營,與流賊野戰!
”
明朝有制,勤王大軍不能入城。
這個制度應該與朱棣造反有關,所以無論勤王的是不是王爺,都不能入城。
這也是己巳之變時明軍傷亡慘重的原因之一。
“規矩?
”朱連苦笑一聲,水晶都快被敵人偷了,還特麼搞規矩。
“朕讓唐通入城時就已然破壞了規矩,再破一次規矩又有何妨?
他們千裡奔襲,本就沒有帶辎重,此時讓他們在城外紮營隻會寒了将士們的心!
”
李邦華皺着眉頭想了想,點頭同意。
規矩是約束人的,不是約束皇帝的。
能約束皇帝的從來都不是規矩,而是皇帝自己。
“李閣老,你覺得關甯軍來了,流賊會退兵嗎?
”
李邦華搖頭,意思好像是說不會退兵,又好像再說不好說。
“說話。
”朱連有些不滿。
李邦華這人怼人的時候說的話能怼死人,和他閑聊的時候反而不敢說了。
“臣以為,流賊會退守宣府。
”李邦華認真分析道。
“說說看。
”
李邦華點頭,“宣府乃我朝九邊重鎮之一,進能觊觎京師,退能退守大同,屬于進可攻退守守的地方。
”
“居庸關雖然易守難攻,但距離京師太近,流賊不會在此處停留。
”
“所以臣以為流賊如果退兵,會退守宣府。
”
朱連點頭。
形勢确實是這麼個形勢,意料之中,不會有意外。
當然也不排除李自成會退守大同。
“李閣老,知道朕到底想問什麼嗎?
”
“知道,陛下想問流賊退兵後,京師防線該如何布置!
”
對喽!
朱連高興的一拍大腿。
朱連考慮的是,後流賊時代,北京城的防線該如何布置!
皇太極能屢次進關,靠的可不是什麼騎兵和大炮,而是蒙古人的消息。
明崇祯元年二月,皇太極親率精銳在敖木倫閃擊多羅特部落,俘獲一萬一千餘人。
九月,又率滿、蒙軍征察哈爾,追至興安嶺獲勝而歸。
皇太極擊敗察哈爾蒙古後,知道了幾條進關的路線。
路線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合适的位置在長城上挖洞,随後鑽洞進關。
李邦華早就有所準備,他伸手從袖子裡拿出一封題本,遞了上來。
朱連沒心情看,直接問:“李閣老有話直說,朕現在不想看。
”
“是!
”李邦華清了清嗓子。
“守衛京師的重中之重在于薊州鎮!
”
“薊州鎮距離京師三百裡,往東可以支援山海關,往北可以守衛喜峰口,往西可以支援京師,居庸關,甚至宣府!
”
“崇祯二年,就是因為薊州鎮武備松弛兵力不足,才導緻建奴以夷(指蒙古)為向導,通奴入犯中原!
”
“臣以為在薊州鎮屯以重兵,不但能震懾建奴,還能拱衛京師!
”
“隻是……”李邦華的話說了一半,不說了。
朱連淡淡一笑:“李閣老是信不過朕?
還是新不過大明?
有話直說!
”
“隻是關甯軍太少了,駐守山海關就無法駐守薊州鎮。
”
朱連明白了李邦華的意圖。
他想調關甯軍駐守薊州鎮,但又怕被調走一部分人後,剩下的人守不住山海關。
“李閣老想多了,朕會用關甯軍守山海關,但不會用他們守冀州鎮。
”
“難道陛下信不過他們?
”
朱連沒說話,而是輕輕點頭。
有些話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前他對内閣說的那些話已經夠明顯了,宮裡人多耳雜,以後那種話能不說盡量還是不說為妙。
他不是信不過關甯軍,而是信不過吳三桂。
這種政治投機犯隻會為自己考慮,他效忠的也不是大明,是他自己。
不過。
大明朝和他這位皇帝能用可用的人實在太少!
對于關甯軍的态度是可以利用,不能重用。
用他們守山海關,但不會用他們守京師。
曆史上吳三桂能打開山海關的關門,同理就能打開北京城的城門。
“那陛下用什麼人鎮守薊州鎮?
”李邦華有些費解。
現在大明朝四處用兵,兵力早已捉襟見肘,如果不用吳三桂和關甯軍,那還能用誰?
朱連想了想,反問道:“李閣老,如果朕派你練兵,新招募的士兵多久才能擁有一戰之力?
”
李邦華閉着眼認真的想了想。
練兵可不隻是練習殺人那麼簡單。
首先是裝備,騎兵得有馬,有了馬之後還得有武器和甲胄。
在錢糧充足的情況下,一個月最多配齊一萬人的裝備。
當然還有更快的方法:征用其他地區守軍的裝備。
..
裝備配齊了,剩下的才是正事。
騎兵練習騎馬,騎射等;步兵練習結陣,弓弩,各種火器的使用等。
李邦華皺着眉思索良久後說道:“回陛下,臣至少需要半年時間練兵,才能讓他們擁有一戰之力。
”
“好!
”朱連站了起來。
“立刻拟旨,等流賊退兵後馬上發出去。
讓山海關總兵高第率領麾下一萬兵馬去往薊州鎮駐守。
擢兵部招募三萬新兵去往薊州鎮,練兵備戰。
”
“戰馬不足沒有關系,朕昨日不是與你們說過建奴的重步兵嗎?
你們就按照那個标準給士兵配備雙甲,造戰車。
”
“他們建奴有的,朕的大明也要有!
他們建奴沒有的,朕的大明更要有!
”
“朕不怕建奴不來,就怕他們不來。
隻要來了,中原就是他們的葬身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