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衆人詫異的目光中,馬岱帶着兵馬出城了。
“總兵大人不可啊!
”邱钺急忙提醒。
黃飛立刻附和道:“是啊總兵大人,我軍隻有區區兩千騎兵,無論勝敗都是弊大于利!
”
黃飛說的沒錯,就算黃得功的騎兵能打赢建奴騎兵,對他們來說也是得不償失。
因為建奴騎兵數量是他們的五六倍,甚至是七八倍。
損失數量同等情況下,對他們的打擊更大。
黃得功手中拿着千裡眼表情凝重的搖頭道:“首先,兩軍對壘打的是士氣。
如果我軍龜縮不出,還未交戰便丢了三成士氣,于我軍不利。
”
“其次...”黃得功轉回身看向衆人:“建奴不知我軍的實力,我軍也不知道建奴的戰術!
在遼東打仗時,我大明邊軍與建奴每次交戰前都會派小規模部隊進行試探,這是雙方默認的規矩。
”
“至于随行的五百步兵,我另有他用。
”
在衆人的目光中,一千騎兵和五百步兵出城了。
一千騎兵全是勇衛營出身,是精銳之中的精銳。
他們身穿嶄新的棉甲,頭戴明亮的頭盔,牽着馬匹緩緩向八旗騎兵移動。
沒辦法。
他們的戰馬之前長期缺糧,最近雖然大補了一番,但無論速度還是耐力都比不上八旗戰馬,為了盡可能節省戰馬體力隻能這麼做。
(隻給戰馬喂草會掉膘,标準是草和豆料一起喂。
)
五百步兵出城後與這些騎兵一起向前走,走到距離城牆一裡的地方後站在原地開始布陣。
他們沒有攜帶拒馬,也沒有戰車,完全是用人牆組成的軍陣。
五百明軍站成三排,組成了經典的三段擊陣型。
又走了百步之後,馬岱吩咐道:“全體上馬。
”
等所有騎兵上馬後,馬岱從行囊中拿出千裡眼,看向遠處的八旗騎兵。
一是看對方人數,二是看對方的裝備。
裝備不同,戰術也不同。
首先,騎兵有輕騎兵和重騎兵之分。
輕騎兵穿棉甲或暗甲,戰馬無甲或者半甲(這裡的半甲是戰馬的臉和前胸附近用棉甲覆蓋,李成梁時期的遼東鐵騎基本都是這種裝備)。
如果對方攜帶了火器,那麼這夥人肯定不是傳統騎兵,而是火器騎兵。
遠距離用鳥铳射擊,然後上馬用弓騎射,近距離肉搏。
也有用三眼铳的,在近距離發射後把三眼铳當做武器掄。
如果沒有火器,那麼戰術就偏向傳統。
對戰時騎兵對沖或者畫八字互相追逐。
建奴騎兵戰術介于蒙古騎兵和大明邊軍騎兵中間,既有傳統騎兵也有火器騎兵。
看過八旗兵的裝備後,馬岱心中稍定。
這些八旗騎兵身穿棉甲,戰馬披半甲,身邊沒有火器。
這種情況下,雙方比拼的就是戰鬥力和戰術了。
馬岱觀察遏必隆的時候,遏必隆也在觀察馬岱。
一千明軍騎兵盔甲鮮明,左邊弓囊裡挂着弓,右邊挂着兩個箭袋和一把馬刀。
戰馬雖然沒有甲胄,但這些騎兵戰力絕對不低。
敢與他們對壘的騎兵,絕不是善類。
想到這,遏必隆翻身上馬:“上馬,迎敵!
此戰,必勝!
”
“必勝!
”
“必勝!
”
這些八旗兵挺胸擡頭,高傲的大聲呼喊着。
自崇祯二年第一次入關以來,八旗兵鮮有敗績,就算有也是敗在關甯軍手裡。
而明朝關内之兵,尤其是騎兵,面對八旗兵鐵騎總是力不從心。
今天雖然遇到黃得功,他縱然有勇衛營的光環,但勇衛營不是關甯軍。
關甯軍尚且擋不住八旗兵,勇衛營何德何能?
所以,他們今天一定會勝利。
一千名正黃旗八旗兵緩緩催動戰馬,朝明軍的方向開始集結。
馬岱左手持弓,右手放在箭袋上聲音高昂:“今日遇鞑子,當橫刀立威!
”
“五十步弓拉滿放箭,二十步拔刀沖進去肉搏!
”
“此戰,乃立威之戰!
”
“明軍威武!
”
衆人微微一愣,心中雖有疑慮,但大敵當前,隻能将疑慮先壓在心底,同時大喊道:“明軍威武!
明軍威武!
”
小規模騎兵交戰基本都是一個套路,先對着沖鋒用氣勢吓唬對方。
在雙方快撞到一起時,要麼同時往一個方向轉,要麼互相朝相反的方向騎行。
此時雙方會處于相對平行的狀态,距離多則十幾步,少則五六步。
騎兵們張弓搭箭,自由射擊。
由于有甲胄在身,即便能射中對方也不能造成緻命傷害。
所以大部分騎兵都會用之前提到過的貼臉箭!
這是馬岱研究了一夜的戰術,論騎射,他自知手下這些兵沒有八旗兵擅長。
雙方都在打仗。
但...對手不一樣!
建奴的對手是關甯軍,勇衛營的對手是張獻忠。
俗話說和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打仗也是一個道理。
前者能鍛煉騎術,射術和戰術,後者雖然也能讓勇衛營通過戰鬥學習經驗,但是收獲的經驗騎射有限。
相反,收獲最多的是近身肉搏的經驗!
所以...
他制定了這個戰術。
轟隆!
轟隆!
戰馬的鐵騎踩在地上,發出震懾人心的聲音。
雙方在距離一百步的時候同時停了一下,随後在雙方雙方主将的命令下催動戰馬開始加速。
多爾衮和黃得功同時拿着千裡眼,目不轉睛的盯着戰場。
他們沒和對方交過手,對彼此的實力都不甚了解。
騎兵是野戰戰鬥力的天花闆兵種。
所以此戰主要目的是試探。
試探對方的戰鬥力,試探對方的戰術,最終試探出對方的綜合實力。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雙方都想用最小的傷亡試探出對方的底細,所以都派出了精銳。
這時候沒人會示弱。
一是會影響士氣,首戰都想取勝。
二是條件不允許,騎兵都是寶貝疙瘩,少一個心疼一個!
齊聚文學
轟隆--轟隆--嗖!
五十步時,一千明軍排成兩列橫隊,張弓搭箭将手中的箭矢用抛射的方式射了出去。
箭矢在空中劃過一道完美的抛物線,在八旗兵騎行的方向提前落下。
八旗兵這邊陣型與明軍不同,他們排成一字長蛇陣,橫着向明軍推移。
面對明軍抛射而來的箭矢,他們大部分人伸出左臂遮擋住臉頰。
五十步外的箭矢基本無法穿透他們身上的甲胄,除非直接釘在臉上。
少部分八旗兵輕輕一勒缰繩,戰馬速度降低,那些預判的箭矢紛紛射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