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婆婆的誥命之路》第1490章 麻木
第1490章 麻木
昌禮擰了帕子給兒子敷額頭,小廝進來,“世子,縣令來了。
”
昌禮起身,“你看著公子,有什麽事隨時通知我。
”
“是。
”
昌禮到了酒樓包廂,縣令忙起身,“聽聞小公子病了,現在可好一些?
”
昌禮示意縣令坐,臉上並沒有多少笑容,“本世子有些疑惑想問縣令,此地沒有得到朝廷的魚餅和糧食?
”
縣令心裡一緊道:“得到了。
”
昌禮冷笑一聲,“可有分給百姓救命?
”
縣令額頭上冒出了細汗,“分了,每戶都有領到糧食和魚餅救命。
”
昌禮已經調查過,眼前的縣令也不是個好的,救命糧的確分了,分的卻不多,更多的私下賣了。
縣令不想繼續談論糧食,轉移話題繼續道:“現在很難買到肉,山上的野物又不好獵殺,喪盡天良的吳家就將主意打到孩子身上。
”
說著,縣令自己胃裡又一陣惡心感,太惡心了。
昌神色幽深,還是順著話題聊下去, 對於吳家, 他已經氣過了,現在反而很平靜,“劉家賣了守家衛國英雄的遺孤,其心可誅, 本世子已經寫明情況送回京城。
”
縣令小腿肚子都哆嗦, 又安慰自己,他給每戶都發了糧食和魚餅, 他不怕被查, 不敢看世子的眼睛,“劉家人已經入了大牢, 等待發落。
”
昌禮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 “縣令大人還是好好調查為好,我爹說過,人的道德底線一旦突破, 很容易傳染,我想吳家買孩子並不是個例。
”
縣令懵了,嘴唇子都有些打哆嗦,他腦子嗡嗡的,一旦查出來還有,不用查私吞糧食和魚餅的事, 他的仕途也到頭了。
昌禮放下茶杯, “生而為人不容易,既然有的人不珍惜非要披著人皮當畜生, 那就將他們當畜生對待,縣令你說呢?
”
縣令咽了下口水,“我這就去查, 仔細的查。
”
他現在能求的是將功補過,至於滅口世子, 別想了, 他腦子再抽也不敢。
昌禮等縣令走了, 沉默的坐著, 他胸腔內滿是憤怒,吳家買了劉家姐弟, 並不是缺糧食,搜查的時候,吳家有不少的糧食,真是畜生啊。
昌禮的信件送回京城, 已經是兩日後, 直接送到了戶部。
周書仁接到信件的時候, 他正和太子談正事,書仁接到信件還很詫異, 家書怎麽送到了戶部,打開一看, 將信件遞給太子,“太子殿下也看看。
”
太子疑惑的接過信件,看過信拍了桌子,“畜生不如的東西。
”
周書仁從字裡行間中看出大兒子的憤怒, 老實人憤怒起來很嚇人,這一次的差事, 大兒子會成長許多, 收回心神道:“此事不會是個例。
”
太子冷著臉, “查, 孤要將這些畜生全都揪出來。
”
周書仁給了主意, “開荒缺人,既然這些人不將自己當人,那就用來當畜生用。
”
太子覺得這個主意好,“死亡對他們來說是解脫,周侯的想法甚好,讓他們開荒種田直到死。
”
周書仁歎氣後又道:“臣覺得將士遺孤進京,最好派人疏導他們的心理,免得有些孩子心理極端。
”
信上的小男孩受到這麽大的刺激,心理的問題不小,三觀不樹立好,等著吧, 一定有報應的。
太子沉思著,“侯爺說的對,隻是派誰合適?
”
周書仁想說他最合適,他最會洗腦了, 可不能提自己, “殿下可問陛下。
”
太子嘴上這麽問,心裡想的是周侯,“嗯。
”
周家,竹蘭心情不錯,兩日的時間,捐贈的物資已經存放好,莊子內房子和暖棚一起建造,雇傭附近的百姓幫忙,人多力量大,進展的速度不錯。
李氏這兩日瘦了不少,累的,“娘,孤兒院什麽時候開始收孤兒?
”
竹蘭的好心情又沒了,還有太多的事要忙,“現在就可以,先從莊子附近的村子開始。
”
話音落下,女官進來,“老夫人,太後傳話,東城收養的孤兒入民間孤兒院。
”
竹蘭不意外,“是,我會派人去接管,等莊子的房子建好會將孩子們接走。
”
女官離開後,竹蘭準備親自去東城看看孩子們,讓丁管家準備馬車。
竹蘭帶李氏一起去的,李氏坐在窗邊,一直看著外邊,竹蘭問:“你在看什麽?
”
李氏回頭,“娘,我看看街上還有沒有小乞兒。
”
竹蘭,“別找了,不會有。
”
京城街上基本沒有乞丐,全因京城一直在改建,在沒有現代化機械的情況,需要大量的人力,乞丐也是人力,年紀大的乞丐都被帶走建房,用力氣換糧食,年紀小的有的被收入皇莊種田,有的被帶走培養,久而久之,乞討為生的乞丐不願意進京,深怕被帶走出力氣。
李氏不提乞兒了,反而問,“娘,您說會有多少孤兒?
”
竹蘭,“到時候就知道了。
”
到了東城,竹蘭走進去就皺了眉頭,怎麽說呢,孩子們神色木然,並沒有孩子的活力,男孩子還好一些,女孩子就更麻木了,管教的婆子說什麽是什麽。
竹蘭不動聲色的觀察後,不能這樣下去,混日子可不行,她對這些孤兒抱有希望的,他們種子是傳承。
竹蘭道:“太後旨意,讓我接手這些孤兒。
”
管事婆子恭敬的道:“已經傳話過來,這是一百七十三個孤兒的名冊。
”
竹蘭示意李氏接下,又去看了還剩下多少糧食,她沒和孩子們說話,這些孩子們被管事婆子管著,她問也問不出什麽,沒待多久就回去了。
李氏回到馬車上皺著眉頭,“娘,兒媳心裡沉甸甸的,這些孩子一點活潑勁都沒有,說話大聲一些,他們都害怕的直躲。
”
竹蘭,“我心裡有數。
”
她已經想好怎麽改變現狀。
李氏聽了不擔心了,她的心裡婆婆最厲害,這幾日她也學會了許多。
竹蘭看著李氏,日後她會走到哪裡都帶著李氏,李氏是未來的周侯夫人,她去世後,李氏要延續她的思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