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農家錦鯉小福女

正文卷 第614章 嫁禍

穿越農家錦鯉小福女 缺無暇 9488 2024-10-12 15:48

  “你說什麼?

  聞聽這羽林衛校尉的言語,永平帝的表情瞬間變得十分淩厲。

  并無多大的殺意?

  沒有殺意,那他的母後是怎麼死的?

  他的母後,可不是身中一箭而死,而是身中三箭。

  若無深仇大恨,何至于對她娘下此毒手?

  “聖上!

  大長公主看到永平帝明顯有種要遷怒這羽林衛校尉的意思,連忙出聲,攔住了想要發怒的永平帝。

  “若是這個發現屬實,那麼,至少可以确定一點,行此太後之人,目的很明确!

  攔下永平帝後,大長公主又向那羽林衛的校尉揮了揮手,道:“你先退下吧,繼續帶人追查刺客的線索!

  “是!

  “末将告退!

  這羽林衛校尉也不是個蠢的,當永平帝發怒的時候,他感覺得到。
而大長公主攔下永平帝代表着什麼,他也是清清楚楚的。

  也就在這一刻,他的心裡對大長公主多了一份感恩。

  巧的是,這一份感恩,正是大長公主想要的。

  别看大長公主在永平帝的信任下掌握了皇城司,手上有了一定的兵權。
可若是大長公主想要更進一步,那麼,她必須拿下南北二營三十六衛。

  而在南北二營三十六衛中,最為要緊的就是羽林衛。

  羽林衛,拱衛皇城。

  其中多數子弟都是出身不凡。

  若是能掌握了羽林衛,大長公主在朝中的威望,勢必提升到一個恐怖的程度。

  永平帝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也沒有意識到大長公主的小算盤。

  甚至于,到這一刻,永平帝都還在感激着大長公主。

  “姑母,此事,真的可能是燕王做的嗎?

  “朕還是有些懷疑!

  永平帝是真的不是很相信大長公主的判斷。

  畢竟,燕王當初帶兵進宮,若是想要為他的父母報仇,當時就能做到了,何至于等到現在?

  “聖上,如果是之前,臣也是有些懷疑。

  “但在剛才那羽林衛的校尉帶回來的消息,讓臣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此事,就算不是燕王所為,燕王也絕對是知情人。

  “宮内防衛布局,比之前些年,嚴密了很多。
可是,殺手居然輕易進了皇宮,甚至一點時間沒有耽擱地找到了太後娘娘的寝宮。

  “由此可見,此人對皇宮必然是十分熟悉的。

  大長公主現在是打定了主意,定要将這罪名扣到燕王的頭上。

  唯有如此,才能讓她徹底沒了後患。

  燕王,重情重義。

  若是她出手針對永平帝,那麼,燕王很可能會跳出來幫永平帝一把。
要知道,雖然燕王的父母是被先帝所害,但燕王跟永平帝打小一起長大,這份兄弟情義始終都在。

  當然,也有可能燕王不會出手。

  可哪怕是萬一的可能,大長公主都要徹底給他掐滅了。

  “姑母,就算是您的分析都對,但為什麼一定是燕王?

  “熟悉皇宮的人很多,未必就是燕王。

  “姑母,此事不要再說,若沒有确實的證據表明刺客跟燕王有關,朕就不信這事兒是燕王所為!

  哪怕是大長公主說的頭頭是道,永平帝依舊是不信這事兒是燕王所為。
他做皇帝的确是有很多的不足,也一度是十分忌憚燕王,但是他對燕王的兄弟情義也是一直都在的。

  說起來,永平帝是真的很矛盾。

  一方面,他忌憚燕王比他更出色,更得民心,擔心燕王可能會取代他的皇位。

  另一方面,永平帝又覺得燕王是他的兄弟,他們的兄弟情義比什麼都重要。

  在這樣的心态影響下,永平帝對待燕王的态度,顯得有些神經質。

  大長公主聽到永平帝的這一番話,表情有那麼一瞬的愣神,但很快,她就恢複了正常,很是恭敬地應下了永平帝的交代。

  隻是,嘴上答應得好好的,大長公主的心裡卻是另外的想法,她内心深處想要除掉燕王的心思也變得更加的劇烈。

  在太後被殺的情況下,燕王在她的描述下有着極大的可能的前提下,永平帝居然還能守得住,對燕王保持基本的信任,這無疑是證明了大長公主的忌憚的正确性。

  永平帝賭燕王有這樣的信任,那麼,燕王對永平帝,肯定也是一樣的。

  從皇宮出來,大長公主很快回轉了定國公府。

  而在大長公主回到定國公府沒多久,先前在乾天殿跟永平帝報告最新發現的羽林衛校尉就前來求見。

  “請他進來吧!

  大長公主稍一沉吟,就讓身邊的女衛将這羽林衛校尉給清了進來。

  “末将遲鈞參見大長公主殿下!

  “遲校尉無需多禮,請坐!

  大長公主很是禮賢下士的樣子,讓身邊的人準備椅子。

  “末将站着就好!

  遲鈞連忙回聲,他來見大長公主,是表示感謝的,同時,也是來給大長公主報告他沒有上報的最新發現。

  “大長公主殿下,末将在追查刺客行蹤的時候,發現了這個!

  遲鈞從懷裡取出了一個很小的物件兒,微微躬身,雙手舉起,經由大長公主身邊的女衛,遞到了大長公主的面前。

  “這是什麼?

  大長公主看着遲鈞呈上來的菱形之物,微微蹙眉,這東西,瞧着像是匕首,但有跟匕首并不同。

  “回殿下,此物名為苦無,乃是倭國浪人常用的一種暗器!

  遲鈞小聲回應。

  “你的意思是說,刺殺太後的刺客是倭國浪人?

  大長公主聽到遲鈞的話,臉色一下就變了。

  她想借此機會除掉燕王,是因為燕王可能成為她登上九五之尊之位的阻礙。
但若是刺殺太後的人是倭人,那麼,這事情就得另外考量了。

  她,的确是想要坐上那最高的皇位上。

  她也不介意使用各種各樣的陰謀算計。

  但有一點,那就是這是大唐内部的事情,不是任何外人可以摻和的。
莫說是東方彈丸之地的倭人,就算是強大如北蠻,也是不行。

  她要的大唐,必需是強盛的大唐,而不是被外敵給禍禍了的大唐。

  “回殿下,末将無法淡定刺客是不是倭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一把苦無,絕對是倭人所有,且打造苦無的,也是倭人!

  “此事,本宮知道了!

  “遲校尉,待會兒,你帶着這東西進宮面見聖上,将你的發現告訴聖上。

  “末将領命!

  遲鈞恭聲回應,旋即跟大長公主告辭。

  ……

  很快,遲鈞就回轉了皇宮,将自己的發現告知了永平帝。

  “朕就知道,朕就知道!

  聽了遲鈞的判斷報告,永平帝當即一副他早已看穿一切的架勢。
“你做得很好,退下吧,記得繼續追查此刻的下落!

  “末将遵旨!

  遲鈞答應一聲,告退離開。

  而在遲鈞離開後,永平帝立刻讓乾天殿内侍外出傳旨,召集滿朝文武和京中勳貴前來乾天殿議事。

  太後遇刺,刺客逃之夭夭。

  京城的氣氛是真的不太平,說一聲人人自危都絲毫不為過。

  當永平帝讓内侍召集群臣議事,所有人都是跑得溜溜快。
在這個節骨眼上,隻要不是傻子都明白,若是怠慢了,絕對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僅僅是小半個時辰不到,滿朝文武和皇族、京中勳貴,齊聚乾天殿。

  偌大的乾天殿,瞬間人頭攢動。

  所有人都在面色肅然,一副沉痛哀思的表情。

  乾天殿的龍椅上,永平帝面無表情地坐着,目光在衆人的臉上一遍遍劃過,讓這乾天殿的氣氛更加沉重。

  這個時候,大長公主本是沒有資格參與的。

  但自從她被永平帝安排了執掌皇城司的差事,這種朝堂議事的時候,隻要大長公主想來,就可以到場。

  而這個時候,大長公主出現在乾天殿,可以說是理由充分的很。

  畢竟,大長公主是要喊太後一聲嫂子的。

  比起譽王、恭王等皇族親王,大長公主才是先帝嫡親的妹子。
所以,這太後自然是大長公主的親嫂子。

  “經羽林衛查勘,謀害太後的賊人,乃是倭人!

  “如今,此賊已經逃出宮外,諸位愛卿,有什麼建言嗎?

  永平帝開口,目光卻是落在宗人府宗令譽王的臉上。

  譽王被永平帝盯着,隻能主動開口,道:“聖上,臣以為,既然确定了刺客來路,那就該将這刺客九族誅滅!

  “倭人,化外之民,前來我大唐求學,卻不知感恩。
臣以為,此國當滅,其族當亡!

  “倭人遠離大唐,居于海外小島,我大唐要如何才能滅之?

  永平帝聽了譽王的一番話,很是滿意。
在知道殺手是倭人的那一刻,他就有了要滅亡倭人的心思。

  你殺我母,我滅你族。

  但作為皇帝,永平帝還是要身後名的,這滅族的話語,絕對不能從他的嘴裡說出來,必須得讓别人來說,而這人,将是罵名的背負者。

  而誰是背負罵名的最合适的人呢?

  思來想去,永平帝就瞄上了譽王。

  為什麼是譽王?

  理由有二!

  其一,譽王乃是宗人府的宗令,在大唐的地位,僅次于永平帝,甚至于很多的訓隊和皇族之人,對譽王的恐懼還在他之上。

  這意味着,譽王若是動了不改有的心思,還真的是有可能成事。

  其二,譽王的份量夠重。

  一般的人說出這些話,份量不夠,很容易就被那些愛惜羽毛的禦史言官給堵回去。

  可是譽王就不同了。

  作為宗人府宗令,在大唐的地位僅次于皇帝,皇帝需要愛惜名聲和臉面,可是譽王在很多的時候,就不需要擔心這些。

  “聖上,譽王所言不妥!

  得!

  一如永平帝所擔心的,在譽王說出滅國亡族的言語後,立刻有禦史蹦了出來。

  “冤有頭,債有主!

  “就算太後是倭人所害,可就因為這個,便要興滅國之戰,臣以為此舉有失仁義,還請聖上三思而行!

  “聖上,還請三思!

  有一個禦史開口,便有更多的禦史跟随。

  這朝堂之上,若說什麼人最讓人不喜,最是難纏,那絕對是這一群禦史。
這些人中,或許有人是真心在為朝廷,為江山社稷着想,但更多的人,純粹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他們的名聲,他們别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他們還能為了彈劾而彈劾。

  他們彈劾朝堂上的高官,并非是為了匡扶正義,純粹是為了向上爬,為了謀取名聲,為了能讓自己迅速名傳天下。

  偏偏很多時候,這些禦史很容易就能占據道德的制高點。

  為此,永平帝是真的超級瞧不上這些禦史。

  但是他也明白,他不可能把這些禦史都給開革了。

  這些禦史的确是讨厭,但沒有了禦史震懾朝堂上的這些文臣武将,單靠皇帝自己,根本不可能掌控這些文臣武将。

  畢竟,一個人的精力和智慧都是有限的。

  皇帝要怎麼掌控朝堂?

  一句話來講,那就是拉一派打一派。

  要讓朝堂上的這些人鬥起來,鶴蚌相争,漁翁才能得利。

  “聖上,臣以為,此事非得滅國亡族!

  譽王被永平帝盯上,隻道自己不能半途而廢。

  别看他是宗人府宗令,但在這大唐,皇帝才是真正掌控一切的人。
他這個宗人府的宗令,隻要皇帝一道旨意,就能成為過去式。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譽王其實是胸無大志的。

  他對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都很滿意,并不想進一步。
當然,譽王也沒想後退,他就想保持現在的位置,一輩子富貴平安地走到盡頭。

  “倭人受我大唐恩惠,但他們不知感恩!

  “還有,倭人,彈丸之國,居然敢謀刺我大唐太後,若是不加嚴懲,這四方的小國,誰還會将我大唐當回事?

  “自古有言,蠻夷之輩,畏威不畏德!

  “大唐立國百年,對周圍的番邦小國太過仁慈,而今,我大唐是該亮一亮鋒刃了。

  “前些時日,那北境山裡的野人都敢侵入我大唐疆域,殺掠我大唐子民。

  譽王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目光兇狠地望向那些禦史,“你們,書生之見,為了所謂的仁義,受我大唐百姓供養,卻不思為我大唐百姓着想,你們,食君之祿,不能分君之憂,扪心自問,你們就不覺得羞愧麼?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