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頭疼的事兒(一更)
穆雙雙将綠豆和米磨成漿,接着将石磨洗幹淨,然後開始做豆卷的餡料。
穆雙雙自個吃的就是一點蒜苗葉子,用點辣椒醬一嗆就行。
不過最近情況特殊,營養必須跟得上,加上又不是蒜青葉生長的時候。
穆雙雙決定自己調醬。
正好上次曬的幹蘑菇還有一些,穆雙雙拍了幾個大蒜,混在蔥一起,全部剁碎末。
這次用的醬料還是以肉為主,穆雙雙将肉也切成了沫,放了鹽入味。
等待入味的時候,穆雙雙開始生火做醬,熱鍋燒熱之後,倒入菜籽油。
将蔥姜蒜在鍋裡炝一遍之後,倒入肉沫翻炒,幹蘑菇跟着入鍋,快熟了的時候,加點辣椒醬和白酒。
豆卷的醬料就算是置備齊全了。
穆雙雙将一大鍋醬料放在櫥櫃裡,到院子外頭瞅了瞅,餘四娘沒有回來,陸元豐也沒回來。
就是不知道穆大郎有沒有追上黃碧桃。
希望這事兒,不影響他們之間的親事。
她大堂哥可以說,老穆家唯一一個有腦子,又對她好的很。
歎了口氣,穆雙雙去穆大山那屋裡坐了會兒。
最近一段時間,穆大山基本上就在家裡做些活兒,也不咋出去了。
家裡的蒲扇做了一大堆,都是準備明年夏天再拿去鎮上賣的。
見到雙雙進自個屋子,穆大山趕忙放下手中的活兒,招呼起了雙雙。
“雙雙,你坐,爹給你倒杯水。
”
“爹,雙雙不渴,您也别一直幹活兒,這到明年夏天還早着了。
”穆雙雙道,
漢子想了想,決定聽閨女的,停下來歇會兒,順便和閨女聊會兒天。
父女兩個,都好久沒聊貼心話了。
穆雙雙掃了一眼穆大山的房間,原本這屋是破破舊舊,就連窗子也沒有,基本上白天太陽光都照不進來。
後來是陸元豐幫着開了個口子,做了窗戶,這間屋子才量敞。
加上三房的家底漸漸的厚了,穆雙雙填充了一些家具,新的櫃子,兩把凳子。
穆大山和餘四娘的房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起來更像一個家了。
“雙雙,我昨兒個和你娘聊了天,你娘說,這個家多虧了你和豐子才能撐起來。
豐子肯幹活兒,你又勤快,你們兩個在一起,我們三房才有這麼大的變化。
”
穆大山心中感慨。
三房之前的情形是咋樣的,穆大山還記得清清楚楚,到現在想想都覺得是個奇迹。
也正因為這樣,三房那頂瘸了腿的破立櫃還在三房,沒被丢棄。
“爹,一個家,不是哪兩個人能夠建設起來的,我娘也很努力,她跟着我一起出去幹活兒,一起去給人做酒席生意。
還有爹您,您在家忙活這麼多活兒,娘不在的時候,您收拾屋子,一個人做蒲扇,做竹筐子。
小寒努力念書,小吱和元寶也将自己照顧的好好的。
這些人加在一起,才組成了一個家。
”
穆雙雙不敢邀功說自己做的有多好。
因為她曉得,她就算做的再好,家人不在,也是無意義的事兒。
穆大山聽了雙雙的話,愈發覺得這個閨女的大氣,是一般男兒都不及的。
“雙雙,爹覺得你能有這般開闊的胸襟,遲早是要跟着豐子一起幹一番大事業的。
”
穆大山從未笃定的相信過一件事,但是閨女能成才,他堅定不移的相信。
“哈哈,那雙雙就等着。
爹,今個晌午我爺奶那邊的事兒,我娘和你說了嗎?
”
穆雙雙一貫的怕穆大山無聊,所以老穆家那邊的奇葩事兒,都會和穆大山說一番。
漢子剛開始聽到那些奇葩事兒的時候,還會生悶氣,覺得家裡人過分,漸漸的,不生悶氣了,似乎已經習慣了,家裡人做的那些事兒。
“你娘說了,晌午的時候,她說你奶和你二伯母咋樣對待的黃家人。
說實話,雙雙,爹年紀愈發的大了,對這些事兒,漸漸的不如之前那般的氣憤了。
唯一後悔的就是自己醒悟的太晚了,若是早些醒悟,你娘也就不用受這麼多苦了。
如今最可憐的是大郎堂哥,年紀輕輕的,媳婦還未過門,還不知道要遭多少罪,哪怕過了門,你奶那關也不好過。
”
穆大山早就對自己說過,不管以後老穆家雞犬升天到了啥程度,他都不會回老穆家。
哪怕真的像雙雙娘擔憂的,大房打壓三房,讓三房不好過,穆大山也不會走回頭路。
“大堂哥确實可憐,我二伯母不喜歡黃姐姐,我五叔又時刻想着讓大堂哥的親事黃掉,可謂是步步緊逼。
不過轉念一想,興許是上天給我大堂哥的考驗,他和黃姐姐度過難關就能夠在一起了。
”穆雙雙安慰道。
“也是,好人有好報,你大堂哥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雙雙,小寒和元寶去學堂念書的事兒,我前幾天問了村裡同樣有這想法的人。
說是可以一起送到鎮上的百草堂,那裡的夫子專門收些沒啥基礎的學子,小寒和元寶之前都沒接觸過念書、識字,正好符合要求。
”
“爹,您這招牛,在家也能觀天下大事兒,我正愁着要給元寶和小寒找啥樣的學堂了。
隻是鎮上十多裡地,是不是太遠了些?
”
穆雙雙和陸元豐平日裡推個獨輪車,有時候趕個牛車都要個把時辰才能走到鎮上。
兩個小娃娃小胳膊小短腿的,一天天還好,若是一直下去,也吃不消啊。
“那要不咱家派個人接送?
”漢子提議。
穆雙雙馬上搖頭拒絕。
“這不是長久之計,三四裡地接送還好,這十幾裡地下來,一天四個來回,腿都要跑斷。
”
“那咋辦?
”漢子滿臉的擔憂。
“當初你大伯念書,是直接住在你大姑家的,你大姑家在鎮上,出入啥的都方便,咱家鎮上沒有靠譜的親戚,難不成兩孩子就不念書了?
”穆大山道。
穆雙雙心中也在想這事兒。
一開始的打算是讓鎮上的人帶過去,可村子沒有誰是每天都去鎮上的,就連一些趕牛車的,掙點車錢的村裡人,都是每逢初一、十五,鎮上趕集的時候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