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上門道歉(一更)
早飯剛吃過,穆雙雙和陸元豐正準備去鐵刀村挖池塘淤泥,還未走出院子,就聽見院子外頭有陌生人問自家的位置。
穆雙雙放下手中的水壺,稍稍往外頭一看,就見王鐵匠夫婦朝着她家的方向走了過來。
見到穆雙雙王鐵匠和周氏都愣住了,半響才回過神問。
“這是老穆家三房嗎?
”周氏面上有些怯弱,雖然已經确定就是這裡,但是還是忐忑不安。
這一次他們是來負荊請罪的,順便過來看看兩個孩子。
“我是三房的閨女,你們有啥事兒?
”穆雙雙語氣聽不出喜怒,十分平常,卻帶着一點點的疏離。
任憑給誰,見到買過自己弟妹的人,應該都沒有好臉色的,穆雙雙這樣,應該算是态度很好的了。
周氏得到穆雙雙的肯定回答,一臉激動的将自己帶過來的竹籃子遞給穆雙雙。
“這裡是五十個雞蛋,你拿着!小丫頭,你們家大人了,我找你們家大人有事兒?
”
周氏眼底,穆雙雙還隻是個十來歲的黃毛丫頭,說話做事啥的都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
“你有啥事兒可以和我說,我爹娘都很忙!
”
穆雙雙不去接那框子雞蛋,無功不受祿,而且來人是啥意思,她也不是不懂。
周氏為難的看了一眼王鐵匠,見王鐵匠沒意見,周氏便開口:“我們是來……道歉的,之前讓豬油蒙了心,買了你家弟弟和妹妹,我和我老頭子知道錯了,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你們一些補償,求你們原諒。
”
王鐵匠夫婦在鐵刀村的日子也不好過,上次二貴村的村長親自去村裡問這件事兒,加上陳紅當着全村人的面兒,将他們賣了她的事兒說了出來。
現在王鐵匠夫婦被整個村子的人孤立。
所有人看到他們第一眼都是護着孩子。
誰也不想和人販子做同村。
要不是村長念在老王家沒了兒子,又老實本分,早就将老王家的人趕出村子了。
“原諒擔當不起,畢竟這事兒您傷害的不隻是我,我能原諒你,被你們吓到的孩子能原諒你嗎?
”
穆雙雙說完,又繼續道:“你們最大的問題,不是買了我的弟妹,而是和人牙子說自己要買孩子,我理解你們喪子之痛,但是這件事,你們自己心滿意足了,可對于别人來說,卻是痛苦和災難。
”
這下子,王鐵匠和周氏都紅了臉。
這件事,确實是他們欠考慮了,明明知道,這兩個孩子可能是被人牙子偷來的,搶來的,可他們就是想找個人陪着自己。
哪怕這孩子是不正當渠道來的……
“我們已經知道自己犯的錯誤了,這次來,我們想再見見兩個孩子,當面和兩個孩子道歉,行嗎?
”王鐵匠道着。
“我不會讓你們見孩子的,小吱和元寶那晚回來哭了好久,第二天都怕,要是見到你們一定會想起那天的事兒。
”
不怪穆雙雙心狠,原本就是沒有交集的人,再牽扯那麼多,也是徒添煩惱。
王鐵匠家估計是想和她家打好關系,時不時的過來看看孩子。
可天下哪有這麼美的事兒,做錯了事兒,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彌補?
錯就是錯,該自己承受的,就要自己承受。
“小丫頭,就當我們求求你,我們一把年紀了……”
“王老爺子,王老太,元寶是我弟弟,他一直是一個特别開朗的孩子,再苦也沒哭過,但是在那天,他哭的很慘,我就知道,那事兒,是他心底的疙瘩。
”
“我和雙雙雖然不是啥大富大貴人家的孩子,但是弟弟妹妹們的一口吃的,我們還是能夠給的。
”
“有些事,既然已經發生了,我和雙雙就不會讓弟妹再次想起,若以後真的見了面,我們會和元寶、小吱解釋,那是一場誤會。
”
陸元豐的意思是讓老王家的人别強求,一切順其自然。
“其實……我們夫婦也不好過,不單單是因為村裡人的排擠,更因為元寶的乖巧,讓我們想起自己死去的兒子小匠,我們兒子也是這般的乖巧,會叫我們爹娘……”
回憶起兒子,周氏淚流滿面。
别人家都是成群的孩子生,隻有他們,怕孩子受委屈,隻生了一個。
誰知道,人到中年,卻連唯一的兒子都沒了。
“老婆子,算了,咱不找了,隻要知道元寶和小吱過的開心就行。
”王鐵匠扯了扯周氏的衣裳,安慰道。
這會兒王鐵匠一下子看起來老了十歲,頭上的白發多了,就連脊背都彎曲了不少。
周氏拎着竹籃的手抖了抖,終究是點了點頭。
兩個老人彼此攙扶着,朝屋外走去。
那清瘦的背影,蹒跚的步伐,每走一步,都會停頓一下。
其實兩人都沒老到沒有力氣走路,隻是覺得太累了。
也不知道啥才是活下去的勇氣。
漸漸的,當王家夫婦快要離開穆雙雙視野的時候,穆雙雙道了句:“等一下……”
讓王家夫婦看一眼小吱和元寶是穆雙雙臨時決定的。
半隻腳都踏進棺材的人,或許就隻有這麼一個願望了。
況且人生三苦,人家已經占了一苦,也不該再給予更多的苛刻了。
不過穆雙雙也說了,人可以看,但是不可以上前,至少不能吓着兩孩子。
等将老王家夫婦送走,時間已經耽擱了好久。
穆雙雙和陸元豐背着鋤頭,拿着水重新出發。
在村口遇上穆大郎,一聽穆雙雙和陸元豐要去挖池塘,穆大郎二話不說,袖子一撸,就跟着去幹活了。
穆雙雙忍不住調侃起了穆大郎。
“大堂哥,我大伯中舉了,爺奶應該迫不及待的安排你們的親事了吧?
說說看,是啥時候?
”
穆大郎紅了臉,慢慢的将事情經過道來。
“臘月十八号,不過我爹娘還是不同意,和爺奶吵了一架,爺奶強行定了時間,現在已經讓媒婆去通知黃家村的人了。
”
“這倒是個好日子,恰好趕在大伯的春闱前。
”
春闱是科舉十分重要的一堂考試,這一堂考試過了,就可以參加殿試見到當今聖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