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清菱自然不可能告訴顧延章,自己不僅見過那幾冊《困學紀聞》的原稿,還仿制過不知多少遍。
這次帶去書鋪的仿本,連上頭的折痕、墨漬、乃至剪裁的形狀都已經全數照搬了,原稿跟自己的仿本放在一起,除非是大楚仔細鑽研過好幾年的那些個翰林們再世,不然真的難以分辨。
在她原本的設想中,隻是打算把那四冊書賣出一個普通的古書價格,一直以來,她與父親仿古都隻是興趣,極少拿出去過外頭招搖,更不知道這種書作真正的價格應為幾何。
适才她假借季母的嫁妝之名,也是想着為今後做“長久生意”打埋伏。
隻要這回順利賣了出去,王應麟著有上百卷書,雖然她笃定仿得出來十成十的隻有二三十冊,也能賣好幾年了。
到時候再弄點其他名人的畫作書籍,換點小錢,延州那邊也差不多已經能安穩下來。
屆時自己跟顧延章回延州,以他之才,考入延州州學毫不費力,等得了功名,顧、季兩家都仍有田地、産業,雖是州城初定,産業暫時賣不出價,可質押了換些赴京趕考銀子還是夠的。
記得曆史上顧延章是十九歲時高中狀元,當時糊名一除,朝野都沸騰了。
現在算起來雖然還有好幾年時間,可隻要他一進了延州州學,就會有朝廷的銀米供應,也不需要自己再擔心錢的問題了。
季清菱這邊還在做以後的長遠打算,卻不曉得自己本來想要當做普通古書賣的四冊《困學紀聞》,在被錢邁帶回清鳴書院之後,已經快把整個書院給掀翻了。
錢邁不愧為當代大儒,他确實是有兩把刷子,憑借着對王應麟現存各類稿本的研究,根據季清菱所仿的那幾冊書上下文,很快就确認了這幾冊書稿内容的真實性。
隻是這一本究竟是不是原稿,反複推敲之後,他卻也依舊拿不太準,索性把書院中那些個與自己交情密切的老師都請了過來。
這一下,可就鬧大發了。
對季清菱來說,王應麟隻是一個前朝的鴻儒,雖然留下了許多經典文卷,可畢竟離自己實在太遠。
況且晉朝又不是沒有比他厲害的文士,遠的不說,就是近的,自己身邊還杵着一個文才武略的顧延章,他的名氣在大燕可比王應麟大多了。
季清菱畢竟隻是閨中女子,并未經過尋常的塾中教育,啟蒙都是季父親自出馬,季父一慣與衆不同,才子裡多出狂士,便是在狂士之中,季父也能排個前三。
在他看來,天上地下,老子最大,如果不是怕犯忌諱,他都覺得自己比皇帝還牛,自然也瞧不上王應麟這類隻會埋頭做學問的老學究。
有意無意間,貶此褒彼,也對季清菱做了誤導,讓她以為這王應麟隻是一個學問做得厲害的儒士,如果不是他性格正直,被權臣貶走,在士林中也許還得不到偌大的名聲。
如果季清菱有機會去普通的學堂看一看,聽一聽,就會發覺,原來王應麟在士子們心中,居然有着如此高的地位,她在選擇仿作書籍的時候,必然會選擇換一個人的著作。
然而世上沒有如果。
清鳴書院有自己的屋舍,老師們幾乎都住在書院之中,錢邁才派人去請,沒一會,七八個人都過來了。
聽說這幾本有可能是深甯先生王應麟的原稿,清鳴書院的一幹老夫子們,人人圍在書桌前,三三兩兩各自湊着一本書在研究,不多時,大家都快要瘋了。
“一直覺得《儀禮》這一篇中,‘文公大儒,毋怪乎冠禮之行,不非鄭尹而怪孫子也’此句不通,原來當中少了一言‘猶以為無所用’!
簡直絕妙!
”
“原來傳說中深甯先生有評文若幹,我總不信,此時得見,原來如此……”
“獻坊刻本此處用的是‘芳草’,貴坊之中考證出來的卻是‘芳華’,看來還是‘芳華’才對……”
一幹人等,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讨論起書中内容來,倒把錢邁擠到了一邊。
“咳咳……諸位,今日請大家來,是想一起鑒定鑒定此四冊書是否原作,諸位不要本末倒置了。
”
錢邁清了清嗓子,一副見慣了大世面的鎮定模樣。
而在一旁伺候的書童連忙低下頭,把嘴邊的偷笑給擋住了。
這書童昨晚值夜,親眼看着自家老爺徹夜達旦挑燈而戰,一面看書,還一面拍案叫絕,那狂熱的架勢,比起此時屋中的諸位先生,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錢邁一連喊了好幾聲,才将将把在坐的各位老友的魂給拉了過來,猶有幾個人偷偷低下頭觑着那書頁内容。
都是熟人,他也不好說什麼,隻得睜隻眼閉隻眼,把前日在書鋪中發生的事情都說了,又将季清菱自述的來曆解釋了一遍,隻把自己那燕墨、馮滿軒之事瞞下。
他一言既出,屋裡一時之間,竟然靜默下來,頓時變得鴉雀無聲,過了半晌,才有人喃喃道:“想不到這驚世之作,竟然塵封箱底,不見天日百來年,若不是這稚子拿出來……”
他後半句沒有,可不盡之意,在坐的人都聽懂了。
有人附和道:“此書是否原稿,其實并不重要,看這内容,哪怕不是原稿也是善本無疑了,能補齊深甯先生身前所作,實在功在千秋,此四冊書價值不可估量……”
話剛落音,房中便響起來此起彼伏的迎合聲。
又有一人突然叫道:“那小兒說是家中母親的嫁妝,總不至于嫁妝隻有這幾冊書罷?
!
”
頓時屋中“轟”的一聲,炸開了鍋,人人追着錢邁問那小兒的下落,又問是否有其餘書卷。
一屋子人,根本沒有一個把心思放在鑒别真僞上,都嚷着去尋季清菱兄弟二人。
總算錢邁還記得自己的目的,忙把衆人的心思給拉了回來,解釋了又解釋,最終道:“總得把這書給搞明白了。
”
到底都是一流的學者,一群人圍在書前,你一言我一語,很快把這書的各種細節給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