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的院子裡照舊的人來人往,熱鬧得出奇。
呂氏歡快地逗弄着浩郎:“把棗糕給娘咬一口……浩郎乖啊……小壞蛋,怎麼就這樣吝啬?
”眼睛瞟向林謹容,吩咐丫頭素錦:“給***奶換杯熱茶。
”然後又告罪:“對不住啊,二弟妹,你看,這人多得……一天到晚總也不停。
再等會子吧,應該快停了。
”
林謹容無所謂地道:“說到底是我來遲了,二嬸娘有事要忙,總不能專坐着等我。
隻是讓嫂嫂閑下來陪我,真是不好意思。
”
呂氏笑道:“也不能怨你,今日二弟要出門麼,你要照顧他,還要送他出門,能來這麼早已經讓我想不到了。
”頓了頓,補上一句:“多虧得你,不然我也偷不得這懶。
”
“機會難得,我們妯娌倆就閑叨閑叨。
嫂嫂和我說說這家裡的管事媽媽們罷?
”林謹容溫溫和和的一笑,就是在這坐着等,也比和林玉珍、陸雲一言不合就翻臉的好。
呂氏隻好把浩郎交給乳娘,滔滔不絕地講起來。
人家介紹人事,都是從最上頭說起,再說到下面,唯獨她,從最下面的婆子說起,不分巨細,熱熱鬧鬧地說了許久也不見說到重點,更無條理。
荔枝聽得頭大,本來還有點數都給她攪得沒數了,由不得的就有些生氣。
林謹容卻是含着笑,聽得津津有味。
隻是呂氏一停下來,她就發問,呂氏隻好又回答。
今日的情形是在林謹容的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
說是意料之外,是因為宋氏婆媳對她的策略态度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當年,也許是她們根本沒有把她放在眼裡,對她的态度是以拉攏親和為主,她一來,就讓她在一邊旁聽跟學,宋氏表現得格外體貼和大度,呂氏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小心眼,喜怒形色。
當然,她這一聽就聽了很久,管的也是一些無關緊要,但是很難纏的瑣事。
說是意料之中,是因為根據她這些日子以來的觀察,宋氏和呂氏都十分防備她,再加上陸老太爺的态度,她料定今日定然不會輕松。
似這種機會恰當,理由充分,看似無傷大雅,很拙劣,實際最容易激怒人的為難,她要是認真,她就輸了。
她本來就年輕,又剛進門,怎能輕易就被人扣上一頂心浮氣躁的帽子呢?
如此,轉眼間就過了三盞茶的功夫,林謹容還端坐如松,不急不躁,呂氏卻說得口幹舌燥,有些坐不住了。
于是給丫頭素錦使了個眼色,讓去隔壁問問宋氏的意思。
素錦會意,慢慢蹴将出去,行至隔壁,朝宋氏的心腹肖嬷嬷招了招手。
肖嬷嬷忙走出去,低聲道:“坐不住了?
”
素錦搖頭:“坐得穩穩的,不氣不惱,一直笑着呢,是大奶奶讓我來問太太的意思。
”
“還真沉得住氣。
”肖嬷嬷微微一皺眉頭:“眼看就要吃午飯,是差不多了。
”言罷掀起簾子往裡去尋宋氏。
宋氏不急不緩地打發走回話的婆子,捧起茶盞,唇邊露出一個淡淡的笑容來:“怎麼,她急了?
”
肖嬷嬷笑道:“不是,穩着呢,是大奶奶急了。
”
宋氏垂下眼簾,靜默片刻,低聲道:“白白比人家多活了這幾歲。
急什麼?
有什麼可急的?
”
肖嬷嬷道:“大奶奶怎能和她比?
她是從什麼地方殺出來的?
老奴瞅着也差不多了,既然沒有用,就不必再浪費功夫。
”她今年四十五歲,是跟着宋氏嫁過來的,深得信賴,堪稱左膀右臂,自有一套行事方式,日常說話做事也大膽。
宋氏抽出帕子拭了拭嘴角,起身道:“走吧,你去安排一下,留她吃午飯。
”行至門前,并不立即進去,站着聽了片刻,隻聽林謹容和呂氏談笑風生,果然是不焦不躁的樣子,微微一沉吟,邁步入内,笑道:“兩隻小老鼠,我在那裡忙,你們倒在這裡吃喝玩樂,叽叽喳喳說個不休,好不自在。
”
林謹容站起來與她見禮,大大方方地打趣道:“二嬸娘說這話我可不依,我們是小老鼠,您是什麼?
”
宋氏一噎,随即又笑了,伸手去捏林謹容的臉頰:“看看這嘴利索得。
誰再和我說林四姑娘不多話,是個悶葫蘆,我就和他急!
”
林謹容巧妙地一讓,躲開了襲擊,将手親親熱熱地摟住宋氏的胳膊,笑顔如花:“二嬸娘,别捏,疼呢。
”
宋氏就笑:“你這丫頭,還沒碰着你就叫疼?
等急了吧?
你運氣不好,沒想着今日事兒會這麼多。
你要是昨兒提前過來和我商量妥當,今***就可以跟着一起處理事情了。
”
彼此心知肚明怎麼回事兒,偏來要在這些小事情上繞彎子,林謹容也不戳穿她,直截了當地道:“那不是怕有人說我迫不及待麼?
我是想幫嬸娘分憂,但也怕人家說我呢,我剛進門,臉皮薄,禁不住的。
”
宋氏給她惡心得,幹笑了兩聲,道:“時辰差不多了,在這裡吃午飯罷,咱們商量商量分工。
”
林謹容從善如流:“叨擾二嬸娘了。
”
宋氏道:“你是貴客,難得請到,何來的叨擾?
”命人擺了飯上來,卻是精緻整齊得很,四個炒菜,兩個湯,兩個蒸菜,四個涼碟,四盤幹果,還有荔枝酒一壺。
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天上飛的,最時新的菜蔬,樣樣都有,不過數量少了一點,精緻程度和樣數,竟是比陸老太太那裡還要過些。
荔枝驚訝不已,猜不着宋氏這是要幹嘛。
林謹容臉色不變,仿似她平日裡吃的就是這樣,舉止從容地說了一句:“二嬸娘疼我,弄這麼多好吃的,我以後得日日在這裡蹭飯吃。
”
宋氏“呵呵”笑了兩聲,也不解釋,就命呂氏來給林謹容添飯布菜,苦勸林謹容一定要多吃一些。
少傾飯畢,命人送了茶水果子上來,宋氏方道:“阿容,我先和你說說家裡的情況,再叫管事的媽媽們過來和你見見面。
”她不比呂氏那般粘糊,一來就把家裡幾個大的方面給林謹容點明,從采買,月錢,廚房,針線這些家常的開始說,再到外面的人親來往,有幾個莊子,鋪子,等等都一應介紹了一回:“咱們家呢,說起來人不多,但事情着實不少,老太爺交遊廣闊,來來往往的朋友很多,四時八節要備的禮就要把人給折騰夠,族裡那邊也時不時地要周濟,下面的人生老病死,迎娶喪葬,都少不得要管,要過問……”
林謹容并不打岔,安安靜靜地聽她說。
這一說,就說到了下午時分,宋氏抿了口茶,喘了口氣,試探着道:“阿容,你想從哪方面開始入手?
”
林謹容道:“二嬸娘覺着我該從哪方面開始學?
當初大嫂是從哪裡開始入手的?
”
呂氏看了宋氏一眼,道:“我跟在婆婆身邊學了兩年多,需要做什麼就搭把手,後來,元郎大了點之後,婆婆方才讓我管了廚房。
”
廚房是個妙地,不但是個肥缺,還是了解、熟悉各房各院情況的最佳途徑——人必須得吃飯,誰愛吃什麼,吃多吃少,什麼時候點什麼菜,身體狀況,回來吃或是不來吃,請客與否,客人的身份和主人的親密程度,廚房都是最先知道的。
還連着各房各院的财務狀況,都能看出一二來(公中所出,大家的夥食标準都一樣,但保不齊誰嘴饞了,想額外吃點好吃的稀罕的,那就要另外花錢,有錢人和沒錢人自然一目了然。
)
可是呂氏既然已經管了,林謹容就不可能去和她争。
且不論先來後到,就說人呂氏跟着宋氏學了兩年多,又生了長子之後才能管上的,她就好似沒資格和人家争(廚房重地,豈是一個剛進門的新婦能管好的?
)林謹容索性拉明了問宋氏:“嬸娘安排吧,看看什麼适當我就做什麼,反正也是您主事,我襄助。
”
宋氏假意想了很久,才道:“阿容,不如這樣,你來管采買。
”
這話一說出來,呂氏的眼睛就瞪大了。
采買,這銀錢手中過,管家管家,主要管的就是這些,如果采買這一塊都交給林謹容去做了,還有什麼意思?
這也太大方了些。
好大一個肥餌!
可這塊骨頭又哪是這麼好啃的?
負責采買的管事就是宋氏的人,背着她胡天胡地一氣,得利的是旁人,背黑鍋的卻是她,稍不小心就會臭了名聲,就會被質疑,惹上一身的腥臊。
林謹容毫不猶豫地推辭:“多謝嬸娘好意,我年紀太輕,經驗不足,鎮不住,不合适。
”
宋氏道:“你怕什麼?
你聰明能幹,有我幫着,再不濟,還有你婆婆。
老太爺也說了,還有他!
誰要是敢不聽你的話,我唯他是問!
你要熟悉家裡的情況,就是從這裡開始做最好。
”
林謹容微微一笑:“嬸娘,您是疼我不假,您大方沒有私心也不假,但我有多大的能力,我就做多大的事。
好大喜功,貪心,都是要不得的。
您就别害我啦。
”
書迷樓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收藏書迷樓(.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