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瘋狂備戰
魏朝連忙走了過去,伸手把韓爌攙扶了起來,又扶著他坐了下來。
雖然韓爌的身體和年紀遠遠沒有到這個地步,但魏朝還是這麽伺候了。
韓爌看了一眼魏朝,笑著說道:“多謝魏公公。
”
等到韓爌坐下之後,朱由校又和他談論了一會。
當然了,聊的主要就是怎麽執行的問題,大緻上的計劃還是要朱由校擺握方向,剩下的才能交給韓爌去做。
談論完成之後,韓爌就離開了。
目送韓爌離開,朱由校站起身子邁步向著宮殿的門口走了出去。
很快,朱由校就來到了宮殿的門外,手扶著欄杆,眺望著遠處,面容寧靜。
良久之後,朱由校擡起頭看著天空,輕輕的說道:“不知道這最後一項會不會有人來諫言。
”
軍隊的事情如果完成,那就隻剩下官紳一體納糧了。
軍隊的事情,韓爌能夠來自己這裡諫言,甚至願意把事情攬到手裡面去做。
可是關於官紳一體納糧,恐怕沒人會做這個事情。
這種得罪人沒有好處的事情,實在是沒有人願意去做。
當年張居正權傾朝野也沒敢這麽做,因為他一旦提出這個論點,就會被他所代表的利益團體掀翻掉,沒有絲毫的遲疑和猶豫。
畢竟張居正本身就是文官團體的人物,他的權利是基於文官的權利的,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明朝內閣首輔大學士的頂端。
隻不過這個權利本身不是張居正個人的,而是整個文官集團的。
如果他做出來的改革有悖於文官集團的利益,下場就會很慘。
實際上,張居正隻是動了一點點,清查了一番田地,結果就那麽慘了。
不管你們怎麽想,這件事情一定要做。
朱由校舒了一口氣,隨後轉身向後面走了過去。
步伐堅定,腳步凝重。
接下來的日子裡,一切似乎都恢復了正常。
表面上,朝廷在按部就班的運轉,江南的錢財快速運到了京城,隨後便被分贓了。
一部分流入了皇帝的內庫,一部分流入了戶部的國庫。
分贓完成之後,這筆錢又快速花了出去。
戶部那邊撥款興修水利、整修河區、興建碼頭,同時開拓商路、整修道路。
這幾年,在商業上朝廷賺了不少錢,所以投入也比較舍得。
更何況,現在朝廷各家之中都有做生意的,這樣的政策一直在被積極推動著。
隻不過朝廷沒有錢,事情也被朱由校壓著。
現在有錢了,自然就提上日程了,朱由校也沒有繼續壓,他需要這些人把事情做起來,來解決國內的一些矛盾。
比如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把更多的農民轉移到工作上來,用這樣的辦法來提高佃戶的待遇,減少以後推行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的阻力。
所以這一次朱由校大筆一揮,直接就把錢撥下去了。
除此之外,一大筆錢流向了百工院,新的煉鋼廠準備開始,山西和陝西那邊甚至都準備動工了。
那裡是朱由校準備打造的第二個煤炭和鋼鐵基地。
原因也很簡單,提供就業啊。
山西和陝西的天災馬上就要來了,而且是非常慘的那種。
這兩年已經有趨勢了,旱災和減產都非常嚴重,朝廷每年都要調撥一大批糧食過去,運費很高。
朱由校準備為山西和陝西那邊的人提供工作,同時大力展開對西面草原的貿易,讓他們有一條活路——走西口,去做生意吧。
當然了,走私生意是不能做的。
同時朱由校也讓內務府從那邊大量雇傭工人和勞動力,至少讓他們在大旱的年間有一個能活下去的工作。
至於糧食,土豆生長期短,煮土豆吧。
還有就是地瓜,反正就是怎麽夠用怎麽活。
等到地都旱得厲害、什麽都種不了的時候,那就沒有辦法了,去草原上過活吧;要不然就到京城,到工坊去做工吧。
反正朱由校在盡一切的可能做準備,以現在的運輸條件,想要運糧食到山西和陝西養活那裡的人基本不現實。
即便有糧食都不行,運輸的損失太大了,根本就供不起。
所以朱由校要讓山西和陝西的人習慣去外面做工。
一旦沒辦法在當地活下去,他們可以去北面、可以去草原上,也可以到京城來。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錢財流落到百工院的武器研發部門。
朝廷下了一大筆訂單,或者說朱由校下了一大筆訂單,讓百工院快速製造新式的武器,采購材料馬上就投入生產。
畢竟戰爭就要開打了,武器還沒到位呢。
這怎麽打?
以前是錢不夠,現在錢已經有了,那就開足馬力生產,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朱由校相信很快就會湊足親軍的裝備。
除此之外,就是囤積糧食,順便在京城和遼東沿線建立糧食倉庫,一路上都可以吃用。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後勤補給很困難,鑒於此情,朱由校采用了笨辦法,像螞蟻搬家一樣,在京城和遼東之間修築了一條補給線。
在這一些補給沿線上,有很多類似於驛站的機構,裡面都存儲著糧食,而且在大明的國內也不擔心被襲擊,糧食都會提前運上去。
一旦開戰,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兩個點之間都是短途運輸,可以由當地的衙門來承運,這樣就不會出現問題。
甚至可以找商人來承運,給他們一些錢就行了。
雖然沒有對外公布,但是大明的一個機器已經開起來了。
整個國家都在為戰爭做準備,盔甲、兵器、糧食、人手,一項一項的都在進行著。
京城瞬間就安靜了下來,朝堂上的官員們也不再去說這些事情。
所有人都知道要打仗了,因為國家在瘋狂地備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口就不是明智的選擇,大家都在私底下抓緊布置。
勳貴和親戚家裡面的人都在找機會,看看有沒有機會上戰場。
所有人都知道這將是一次大勝利,上戰場之後就會立下功勞。
這是一個飛黃騰達的好機會,他們怎麽可能放過?
他們都在抓緊時間溝通關系。
另外一方面,這些人在抓緊時間布局商業,甚至有很多人在囤貨。
在他們看來,遼東和蒙古那都是好地方,這次如果能夠把建奴滅掉,那裡就歸大明了!
無論是山中的野山參,還是飼養出來的遼東山羊,那可都是好東西,羊絨的價格早就已經貴上天了。
而且除了這些之外,據說那裡還有更好的東西。
比如各種各樣的礦石,鐵礦、煤礦。
還可以從那裡運貨到朝鮮,將自己生產的東西傾銷出去。
這幾年在內務府的帶動下,很多人都已經有了傾銷這個概念,把自己這邊生產的一些東西以相對低點的價格賣出去。
當然了,隻是相對低一點,事實上還是非常的暴力。
然後用錢再低價從其他的地方購買物資,比如朝鮮的各種各樣的東西,販賣回來賣,還能大賺一筆。
這幾年,大寧城的生意非常火爆,與蒙古人的貿易進行得非常好。
大寧城已經成了新的貿易基地,無數的大明商人往北地。
除了蒙古人就是建奴,把他們全都乾掉,手上就有自己的草場了。
這些人都準備大撈一筆。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轉眼之間就入秋了。
今年入秋比較早,畢竟馬上就進入冰川期了,天氣很早就冷了。
樹葉枯黃,冷風直吹,呼呼的北風吹得人渾身發冷。
朱由校裹著一件熊皮襖子,頭頂上帶著一個狗皮帽,從車上鑽了下來。
說起來,這個還是朱由校弄出來的,而且是準備裝備給親軍的,最近也弄了一些棉花。
當然了,主要是用來做棉衣的,而不是用來織布和紡線的。
邊軍已經配上了新的棉衣棉褲,搭配上棉帽子。
那種蓋耳朵的棉帽很是能夠抵擋寒冷。
以後在遼東,大明要長期駐軍,所以火炕、鐵爐的這些東西全都已經有了配套的措施。
到時候就可以在遼東挖煤,然後燒了,還可以燒木柴,讓邊軍不至於冷,
這個時代的東北還沒有開放,遍地都是傻麅子。
雖然說不上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但也差不多,在東北的生活會好一些,除了保暖,沒有其他的問題。
天越來越冷,說不定在京城就能夠吃到東北的冷凍肉,一路運過來都不開化。
很快,長江以北都會下大雪,整個長江以北都會被大雪覆蓋。
山海關內都會冷到這種程度,很難想象東北會冷到什麽程度。
這也是後世的人不能夠體會,這種寒冷上廁所需要帶棍嗎?
趕走了自己的胡思亂想之後,朱由校下了馬車,看了一眼在不遠跪得筆直的畢懋康說道:“行了,大冷天的就不用跪了,快起來吧。
”
說完,朱由校直接往前走,一邊走一邊繼續說道:“有什麽事情進去說吧。
”
“是,陛下。
”畢懋康連忙答應道,趕忙在朱由校的身後跟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