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父兄得知後,想要為年羹堯求情,然連胤禛的面都未見着便被打發回去了,無奈之下,隻得寫信托宮人帶給年氏。
雖年氏彼時因弘晟的死心情低落難以展顔,但畢竟關乎親哥哥的生死,說什麼也得顧,當即稍稍收拾了一下,趁着夜色去了養心殿。
四喜遠遠借着燈光看到年氏過來,忙迎上來打千,“奴才給貴妃娘娘請安,娘娘吉祥。
”
她睨了四喜一眼道:“進去通禀皇上,就說本宮求見。
”
“這個……”四喜為難地搓了搓手,“回娘娘的話,慧貴人正在裡頭呢。
”
年氏冷冷一笑,低頭盯着四喜道:“怎麼了?
慧貴人在裡頭,本宮就連求見的資格都沒有了嗎?
還是說喜公公覺得本宮連慧貴人也不如?
”
四喜聽出年氏話中的不善,惶恐地道:“奴才不敢!
”不等他再說下去,年氏已經語意冰冷地道:“那就趕緊進去通禀。
”
“嗻!
”四喜無奈地答應一聲,叩門進去後,硬着頭皮道:“啟禀皇上,年貴妃在殿外求見。
”
胤禛眸光一沉,他很清楚年氏這個時候過來是為了什麼,待要回絕,舒穆祿氏在一旁道:“皇上,既然貴妃娘娘來了,臣妾就先告退。
”
胤禛搖頭道:“不好,朕都已經讓敬事房記了你的名字。
至于貴妃,讓她明日再過來就是了。
”
舒穆祿氏嘴角蘊着一縷輕淺的微笑,“可是貴妃娘娘剛剛沒了三阿哥,更需要皇上的安慰。
皇上若真覺得不好,明日再翻臣妾牌子就是了。
”
見舒穆祿氏這般明白事理,胤禛贊許地點點頭道:“也罷,朕讓四喜送你回去。
”
“是,臣妾告退。
”舒穆祿氏轉身往外走去,四喜趕緊小跑幾步,開了殿門,在經過年氏身邊時,舒穆祿氏屈一屈膝,溫順地道:“臣妾給貴妃娘娘請安,娘娘萬福金安。
”
年氏看也不看她,徑直走了進去,令舒穆祿氏頗為尴尬,還是四喜在旁邊小聲勸了句,“貴妃娘娘就是這xing子,再加上三阿哥剛剛沒有,心情就更不好了,貴人千萬别往心裡去。
”
舒穆祿氏回過神來柔柔一笑道:“喜公公放心吧,我沒事。
”見四喜要去拿宮燈,她忙道:“有如柳陪我回去就行了,喜公公不必再送一趟,沒得累了腿腳。
”
舒穆祿氏雖頗得恩寵,卻從不倚仗自己寵妃的身份,對宮人呼來喝去,這一點讓四喜對她很有好感,笑着道:“皇上吩咐下來事,奴才可不敢不遵,再說奴才這腿腳都跑慣了,閑着反而難受,貴人請!
”
“那好吧。
”舒穆祿氏不再勉強,由着四喜在前面引路,她則扶着如柳的手慢慢往景仁宮走去。
與此同時,養心殿内,年氏在行禮過後,迫不及待地問道:“臣妾聽聞皇上要将臣妾的哥哥調往西藏任守備将軍,不知是否屬實?
”
胤禛坐在禦案後,随後拿起一枝細長的狼毫筆沾着松煙墨在紙上徐徐寫着字,涼薄如水的聲音适時響起,“貴妃久居深宮,為何會對前朝的事這般清楚?
”
“這……”年氏心知不妙,胤禛最不喜後宮幹涉前朝之事,即便是皇後也要繞着圈子才能提上一二,自己這樣冒冒然問出口,實在有些不妥。
隻是話已經出口,再後悔是來不及,隻得如實道:“是臣妾的父親寫信給臣妾。
”
“年瑕齡?
”胤禛手腕一提,一個“年”字在紙上成形,眼眸微眯道:“他也是兩朝元老了,該知道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卻還寫信給你,當真是老糊塗了。
”
見胤禛當着自己的面訓斥父親,年氏心中不喜,卻不好發作,隻能低眉道:父親并非不懂,隻是擔心兄長安危,皇上又不肯見,實在迫于無奈,這才寫信告之臣妾。
”
胤禛頭也不擡地道:“規矩就是規矩,豈是随口一句迫于無奈便可以壞的,要是人人都這樣,那還要規矩做什麼?
”
年氏沒想到,胤禛說得這樣不留餘地,且對自己态度冷淡疏離,全無莫日溫言和悅的樣子,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讓她不知所措,好半晌才定了神道:“皇上教訓的是,但臣妾私以為這并非全是前朝之事,畢竟他也是臣妾的親哥哥。
臣妾過問一下,算不得太過不妥。
”
“年羹堯犯錯,朕降他為西藏守備将軍,這有何不對?
”他問,始終神色平靜,沒有一絲波瀾起伏。
“可是西藏乃苦寒之地,除卻原地住民之外,其他人去了都難以适應,再加上民風彪悍,随時都有可能挑起事端。
再加上這兩年來,前後三任将軍都前後出事,皇上讓臣妾兄長去上任,豈不是将他往火盆裡推嗎?
”
“放肆!
”一直淡然無波的的胤禛驟然發難,将狼毫筆往案上重重一擱道:“誰教你說這些大逆不道的話,年羹堯是朕臣子,朕豈會害他。
至于說西藏苦寒之地,那麼依貴妃的意思,那裡就不要派人去了?
”
那拉氏神色一滞,想了一會兒方才道:“臣妾并非那個意思,隻是為何要是臣妾兄長?
皇上就算要降他的職,也沒必要貶到西藏這種地方。
”
“那該貶去哪裡,貴妃倒是給朕說個章程?
”胤禛語氣愈發不善,陰冷bi人,年氏不敢再與他頂撞,垂目盯着自己腳尖道:“臣妾不敢,臣妾隻希望皇上看在臣妾兄長屢次平定戰亂,為皇上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的份上,放他一條生路。
”
“朕從未要絕過年羹堯的生路,前幾任西藏将軍出事,朕已經派人查過,不過是湊巧罷了。
要說民風彪悍,西北不也一樣嗎,既然年羹堯可以将西北管治的這麼好,那麼區區一個西藏,自然也不在話下。
貴妃與其在這裡跟朕說這些,倒不若修書一封告訴年羹堯,讓他在西藏好生當差,将功贖罪,隻要做得好,将來未必沒有機會回京城。
”胤禛的意思很清楚,不論年羹堯曾立下多少功勞,錯就是錯,必須受罰,沒有任何還轉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