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頭有一萬多兩現銀,是想在京城開精品鋪子的,但目前這點本錢還不夠看。”
“若一直擱在手中也是閑置,更不劃算。”
“若拿去挑合适的地方和時機,增加幾家酒樓也能早些賺錢。”
“就以借款開鋪立帳,以後每月分攤債務,按季度還與我便是。”
“我想了三天隻想到這麼個辦法。”
陸微雨說到這裡時,無奈地笑了笑。
正在吃着西瓜的林勝華卻贊許地呵呵一笑。
“大小姐這麼做才是正确的,雖說無法在年内将本錢全部還清,但……”
“北線并不是京城,鋪價低了很多,生意隻要做起來,要還錢還是容易的。”
“假設此去四城,盤鋪開兩家酒樓,租鋪開四家酒樓。”
“隻要經營得當,又有咱們家的酒可以先賒帳的優勢,前期生意定能穩定做起來。”
“年内若能還上一半欠債……”
“大小姐就算不能如期在京開那家鋪子,卻能得到外地四家酒樓或是兩家酒樓産業。”
“今年能增加這幾家酒樓,再與大家的合夥,大小姐的目标其實已經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等我這趟回來,看京城這邊鋪子與作坊的總營收如何,盡量湊出一些本錢來。”
“大小姐也不必執着于酒樓賺進的錢隻能開酒樓、作坊賺進的錢隻能開作坊。”
“真要說起來,目前一應開鋪建作坊的本錢,不都是大小姐拿出來的嗎。”
“若等它們自己生錢拓展生意,今年就不可能,等明年又晚了。”
“因此,咱們就按三條線湊一湊。”
“一個是大小姐繼續自己湊本錢、一個是北線的酒樓還回的一半欠債。”
“一個是京城這邊不管是鋪子、作坊還是莊子,到時所有利益能拿得出來的現銀湊一湊。”
“若還不夠就想辦法再借一點,争取年關前将那鋪子開起來,趕上年關生意總能回些本。”
“我問過父兄,精品鋪子要的是品種琳琅滿目,每一個品種其實不需要囤太多貨。”
“但供貨渠道、作坊一定要有可靠合作的人脈,若客人要貨多,可以訂貨、送貨上門。”
“可以做品種豐富也可以做特色,但不能讓客人進了鋪中卻覺得無貨、貨比不了三家。”
“若就近有供貨商,可以随時補貨,就不需要太多成本自己大量囤貨了。”
“比如東家有酒、西家有茶、南家有菜、北家有飯,你把四家貨一湊,就能好好擺上一桌席面待客了。”
林勝華舉了個形象的例子,并不擔心大小姐聽不聽得懂。
“因此,大小姐無需為本錢焦慮,隻要先存足盤鋪的錢就能動手試一試了。”
“盤鋪到開鋪到暖鋪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便在京城還有其他幾家鋪子和作坊在穩定進帳。”
“昨天不夠錢花,不代表今天還不夠花,說不定明天就還有多的錢去做更多的事情呢。”
林勝華的一番話,說得陸微雨連連點頭,心中豁然開朗了不少。
這些,父親并未與她細說,她也未表現得非精品鋪子不可。
父親已經借買莊給她們學習的機會,給了她六千兩現銀了。
也不能插手太過,不然就失去了她自己努力規劃生意盤、自己闖出一番出路的初衷。
“那行,就按你說的辦。”
陸微雨去拿了一萬九千兩銀票出來,厚厚一大撂。
因是多次累積,全是一百兩面額的銀票,能數半天了。
“這些錢隻用于北線,東線暫時不拓鋪。”
“就連舅舅都隻能先開四家小吃鋪、兩家酒樓。”
“咱們不用大量投入,也要給舅舅家留些餘地,跟舅舅競争生意,不好。”
“北線這邊是大表哥有酒莊生意在。”
“他也要開酒樓,咱們就湊個熱鬧吧,反正也争不過他們的優勢。”
“我不知各地物價和行市,勝華叔你是跑過的,可以估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這一萬九千兩還是不夠看,你回去看所有鋪子能不能再湊上一千兩來。”
“桦城租鋪,畢竟離京城近,以後巡鋪方便。”
“豐城、晉城和楊城太遠,咱們不能時常去巡鋪,租鋪就有風險。”
“盤下來慢慢暖鋪也行,隻要不虧本總是産業在。”
陸微雨說着她的想法,也都是這幾天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當她将目光放在京城精品鋪子上時,想了許多折中的辦法都不适用。
除非暫停精品鋪子的計劃,先拿着這些本錢去做别的生意。
而不是将這麼多本錢一直閑置在自己手中。
就算花掉了這筆錢暫時回不了本,因而拖累了她原本要開精品鋪子的計劃。
但她也能從這筆錢開張的新鋪子獲利。
要走的路不隻一條,也不止這一條,隻要肯變通,就總會有辦法的。
剛才林勝華說的,就是綜合所有情況最合适的一條折中後出路。
“再湊一千兩來沒有問題,就從兩家酒樓和一家茶樓去湊,肯定不止一千兩的。”
“桦城離京城還近,物價低些但比豐城和晉城要高了不少,租鋪是個法子。”
“豐城、晉城盤鋪,再看剩下多少本錢,楊城能盤就盤,不能盤就暫時租鋪。”
“或是盤個小些的鋪子不開酒樓,開雜貨鋪、糕點鋪都行,開布莊也好。”
“楊城外有條鯉江,直通東海口靈山港。”
“沿着港口南下與東線台城會合,可以将東線、北線的貨做一個流通。”
“因而,從長遠打算,在那裡不管何時備下一個流通的據點,都是有潛力的。”
“因而,開雜貨鋪、布莊、幹貨或是别的以賣貨為主的鋪面,都比開酒樓要強些。”
“這是我兄長告訴我的,夫人在楊城沒有什麼生意,但伯府肯定是有的。”
“你不是要開那鋪子嗎。”
“若以楊城為據點,收集北地的各種布料、棉花、大小雜貨、幹貨、木器等。”
“通過貨船運到東線的台城,再從台城内港南下到鳳城的桃江上岸。”
“再用馬車運回京城,要比直接從楊城運回京城方便多了,也快捷一些。”
“我還不知哪條路線的運輸成本更低,畢竟我也沒運過,但從路線和方式上衡量。”
“對于大量運貨長途跋涉而言,受季節、天氣和路途、環境還有吃住的影響和成本。”
“還有途中的損耗,顯然船運要更好,除非有什麼天災人禍的意外損失。”
“當然,目前還用不上這條線而看不出優勢。”
“以後生意做大了、産業多了,這個路線無疑就是最合理的。”
林勝華的提議,讓陸微雨陷入了深思。
雖然她現在要做的都是短期投入和快速回本的計劃。
因此才不願意将一大筆錢閑置在手中,甯可暫時擱置另一個計劃。
目的很簡單,就是長線準備不夠時,就先保短線。
而現在林勝華說的,又是長線中的另一條長線。
現在用不上,不是說以後都用不上。
現在他要過去,就不要浪費了這一趟過去的機會。
可以利用這個時機為長線中的長線先行布局。
這個據點也并非閑置,而是以開雜貨鋪、布莊或是其他幹貨等為經營項目的鋪子。
并非酒樓。
酒樓顯然短期更有盈利趨勢,但對據點而言并不方便,投入還更高。
主要是酒樓鋪面的價錢比其他鋪子宅子要高。
“好,那就在楊城的城西或是相對便宜些的地方租一家布莊。”
“維持經營并把在楊城的投入賺回來,這是初期開那鋪子的目的。”
“附近再買一家大些的宅院作為貨倉,收集附近的特産通過這樣的路線運回京城。”
“不急着收貨送回來,先熟悉以楊城為中心的附近特産和行價,找好供貨商資料。”
“隻要京城的精品鋪子能開起來,這些貨就運往京城來。”
“以精品鋪子的貨為主、其他各地特色能夠存放時日的貨為輔。”
“大不了在京城再開一家雜貨鋪,或是咱們的貨直接供給家裡這樣的鋪子。”
“不求這些貨賺多少錢,把本錢賺回來就行,也是累積了經驗。”
“明年的目标是藥材生意,總要先練練手,把運貨的路子走熟了。”
陸微雨也想到了更長遠的目标。
她現在所有的努力,不都是在為将來做籌備?
藥材生意是一定要做起來的。
等她能自己出京跑這買賣時,她還要去尋一些藥材,早些配出解藥,以應對最後的殺局。
這,才是她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嗯,若楊城回京這條路走好了。”林勝華笑道。
“明年可以再試着将東線的徐城、臨城、濱城和桃江下遊的懷河連接起來。”
“通過水上将貨運到南線的懷城,離京城也很近了。”
他到是不記得藥材生意了。
隻是見大小姐一直惦着精品鋪子,就想到鋪中要賣的貨。
不能總依靠伯府的力量,總要走出自己的路才算真本事。
大小姐需要這種表現,他同樣需要通過這種表現來展示自己的實力。
對得住大小姐起用他的慧眼。
“今年的人手夠用嗎?”陸微雨突然問出一個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