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娘嚎了半夜,這會兒還沒起呢。”
葉重信見兒子那麼小心,不由好笑,但心裡也很無奈。
母子倆鬧成這樣,也不知以後這結如何解開。
“不過子晨也快過來了,家裡一個賭氣一個懶,隻能往這裡來尋早飯了。”
葉重信說完看向葉青凰,雖未迎進門,但名份上已是他們二房的兒媳婦了啊。
“二叔放心啦,我做了不少呢,夠吃。”葉青凰連忙笑着說道。
把肉包子用碗裝了兩碗出來就放到廚房的桌上,她立刻又從甕缸裡拿了水煮雞蛋出來。
肉包子配雞蛋,隻是沒有牛奶、沒有豆漿,沒有煮飯連米湯都沒有喝。
不過葉青凰早有準備,煮了紅棗茶放了些紅糖,大家一人喝一碗,甜甜的,還補氣血。
剛開始吃,葉子晨就背着書箱跑過來了,打了招呼就伸手拿包子,愉快地吃了起來。
葉子皓吃了四個包子、一個雞蛋、一碗紅棗糖水,這才飽飽地起身。
葉青凰忙這忙那,隻吃了一個包子、一個雞蛋、一碗糖水,見他吃完,連忙跟着他出去,幫他再次檢查東西,又把那包紅棗給他。
“像我昨天那樣,把紅棗掰成碎塊泡在茶裡,焖涼了喝就是,不方便就直接當零嘴吃。”
“知道了,媳婦兒,你這幾天在家安心繡花,等為夫打勝仗歸來。”
葉子皓說着,突然關了屋門,在葉青凰發愣時,将她抱住就親了起來。
葉青凰吓了一跳,連忙推拒着他。
兩人各自執着時,就聽見屋外傳來腳步聲,還有葉青喜的說話聲。
“今天又不上學,你把書箱背着幹啥?”
“不上學也要念書呀,正好大哥去縣城,我這幾天在你這裡住好不?”
“可以呀,不怕你娘罵你就行。”
“……”
屋外的聲音已到門外,葉子皓無奈隻得放開葉青凰,打開了屋門。
“子晨,通過老哥我的經曆,你要想清楚你自己的未來,可别讓娘擺弄了,有自己的主意最好。”
葉子皓站在屋門口,一臉認真地教導着自己,不要做一個愚孝的兒子。
而葉青凰在屋裡也趁機緩了緩情緒,擡手摸了摸發燙的臉頰,呼了一口氣,便伸出手指點了點葉子皓的後背。
葉子皓這才轉身讓道,笑看着臉頰有些紅的媳婦兒。
“凰兒,我得出發了,祝我考上頭榜吧。”
“嗯,祝你名列前十,但你自己要以平常心去考,放松心态,不要緊張。”
葉青凰立刻順着他的話祝福他,但又習慣性叮囑了幾句。
都是這時代女子不可能說得出來的話。
葉子皓笑了笑,不再多說,就把書箱背了起來,再提了包袱就往外走。
“恭祝大哥一路順風!考個案首回來!”葉子晨立刻高聲喊了一句。
“恭祝堂哥事事平安!高中頭榜!”葉青喜也連忙道出自己的祝福。
“承你們吉言!”葉子皓随意地擺了擺手,便走出了籬笆院門。
葉青凰跟着走到了院門口,看着葉子皓沒有再回頭,潇灑的身影一直往村口走去。
她也沒有送去村口,隻是默默看着,心想,這麼自在的堂哥,狀态應是不錯的。
“凰兒,我和你二叔商議成親的事,你忙你的。”葉重義在屋檐下說着,就和葉重信去了自己的小廳。
葉青凰答應了一聲,便去廚房收拾了一下,喂了豬,便回屋去繼續繡花。
而此時,赴考學子也在村口會合,坐着王野的驢車直奔縣城。
葉家村隻有幾個童生,此次大概是為了一圓舊夢,連五十多歲的老先生都去了。
書箱加行囊,甚至還有人帶了幾個窩窩,準備中午做口糧,省一文算一文。
葉子皓看着這些人裡有叔、有伯、有兄,個個都比他年紀大,就連坐在驢車上還拿着書,想多讀一點算一點,不由在心裡搖頭。
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标,也很拼了。
不過他沒有再讀,他隻是安靜地看着路邊的風景,心裡卻将過去所學開始推演試題。
越往縣城,可見考生越多。
路上可見别的驢車上,幾乎都坐的赴考學子,有認識的也會打聲招呼。
葉子皓上一期因病沒有去考,加上又年輕,因而他除了同村的人,幾乎沒認識幾個。
但大家對他這個少年童生,卻是久仰大名的,一聽說葉子皓來參加院試,都會慕名打招呼。
葉子皓隻得應酬一二,心裡卻并不喜歡明明是寒門學子卻偏要學些酸腐之氣的行為。
到了縣城,他們沒有下驢車,而是一路去找客棧,最好最貴的客棧,肯定是被有錢學子給定了,他們隻能去找便宜的。
葉子皓到不計較住什麼樣的客棧,但看到大家都要住通鋪,他就擰起了眉頭。
“實不相瞞,我出門之前,凰兒一再叮囑不讓我睡通鋪,要我租個單間,以免人多心雜,影響溫書。”
在下車之前,葉子皓委屈地勸着大家。
“我想,既是同村,一同出來考試,當可一同安全地回去,不如我們去找間略好一些的客棧,兩人一間也能省不少花費。”
然而,大家聽了他的話卻有些為難。
“子皓說得有理,不過……你第一次來參加院試,不是我們來過幾次的能比,雖是幾天,可也不是一筆小錢,還是省着點花的好。”
“是啊,我們上回也是住的通鋪,還能和别的村考生交流心得呢。”
“你家凰丫頭能賺錢,我家媳婦可沒這麼好的手藝,她隻給了我一吊錢做盤纏啊。”
“那是沒辦法比了,凰丫頭可是能繡五兩銀子的繡件,如今重義叔又還清了債,以後日子就輕松喽。”
“這是苦盡甜來嘛,以後有凰丫頭貼補家用,子皓讀書也能專心,不必為筆墨犯愁了。”
“……”聽着大家的議論,葉子皓再說不出提議的話,他突然覺得,凰兒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的。
就算這些人并無害人之心,但他們的一些行為,卻會無意中影響到他讀書的清靜心情吧。
更沒想到的是,就連兩個村塾的夫子,也沒反對,跟着大家一起去住了通鋪。
他們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