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皓花了兩個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又為葉青凰做了一副大繡架,不過繡布還沒到,他還可以繼續細心打磨。
葉青凰則是細細畫出了兩幅花樣子,隻是又犯起了愁。
哥哥成親,要她繡花為禮,她當然盡心而為。
但家裡人不知道她哥哥呀,就算兩房爹知道了,可這事兒還不能往外說呢,她要如何解釋這兩幅一看就不同尋常的繡品?
“就說明珠閣接了一筆生意,想來想去手下的繡娘繡不好,就托到我跟前來了,我想着過去明珠閣知禮識趣,便承了這份人情。
”
葉子皓見葉青凰又在犯愁,于是想到一個主意。
就像過去将食方賣與雲來酒樓一樣,給些錢,就能在面子上解釋得清了。
“這法子我也想過,就是這繡圖比原來的難,再加上現在的身份,不可能二、三十兩類型得過去了。
”
“便是一百兩也不算多呢。
”這才是她覺得不好解釋的地方。
“一百兩不算多,那就兩百兩啊,正因為這筆帳多,你又許久不繡花了,便心動接下了這訂單嘛。
”
葉子皓到是沒想那麼複雜。
明珠閣掌櫃精明,幾次投巧示好,這在府城也不算秘密了,那就明着再來一筆生意又如何。
反正是先有訂單後有完成訂單的人,又不是收了貨再放在鋪中賣,買賣完成,府城百姓也不會知道。
隻是找個合理的由頭,讓自家人相信而已。
葉青凰一想也對,便笑了起來:“好,那就兩幅繡圖四百兩,到時若還有時間,我再繡個繡的算作贈品好了。
”
哥哥讓她繡花,自然是認可她的繡技,她也有心表現一下,讓哥哥知道她的本事,并不是說她這十幾年長在民間,就隻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女子。
就算哥哥不找來,她也可以發家緻富,讓自己過得很好。
有本事的人在哪裡都是有本事的人,就如明珠蒙塵,盡早會發出炫目光華。
葉青凰偏心滿滿,花樣子已仔細畫好,就等繡布到了。
葉子皓這邊繡架也快打磨好,轉眼就到了五月十四。
上午,葉青凰在松濤居又看到幾張桌屏繃好,心裡很歡喜,感覺就算這桌屏不是昂貴之物,但這繡品卻走了清新有趣的特色,到時便是收藏來賞玩,也是有些價值的。
更何況這樣看着輕靈生動的花樣子,擱在女子居住孔能添些活力,若是将這筆買賣鋪開,總能賺上一筆。
大家熱鬧地圍在這裡說着桌屏生意,都很高興。
這時大總管歐陽不忌匆匆而來,葉青凰連忙将小吉祥交給葉張氏,她走過去詢問。
“主子,繡布和繡線都到了,我已送到你院中。
”歐陽不忌低聲道。
“好,那我下午就可以繃繡布了。
”葉青凰一聽頓時眼睛一亮,有些振奮起來。
她學繡多年,除了不會雙面繡,複雜如七彩霞光、布局、立意都自認掌握住了火候。
但如今她要繡的卻不是平日繡得多的那些花兒,而是鳥和果實。
這很考較她的實力,就如好武者要去挑戰高手一般,讓人莫名興奮,而她自信自己能做好。
歐陽不忌離開後,她想了想,就和葉張氏說了一聲,便趁着小吉祥在玩耍時悄悄離開。
她等不及想看那繡布和繡線了。
東西都讓留守的錢氏放到了炕上,兩匹拿藍緞包裹嚴實的繡布,還有一大包繡線。
她一一拆開來看,不禁咋舌。
這繡線比她買得最多的還要齊全,仔細數了數,竟然有三百好幾十種,每一種都有許多。
幾種型号的繡針也有好幾包,看來哥哥思量周全、準備充分,是怕她這邊裝備不齊影響進度了。
也對,他們相隔那麼遠,可不是有什麼想法就能臨時商量一下的,這路途經不起他們改變主意。
葉青凰把畫了花樣子的大張紙放在炕桌上,就去挑繡線,百鳥、鳳凰、百花,如何讓不同的顔色在繡面上呈現光華,取決于線。
她不急着去剪繡布卻也忙了許久,直到葉子皓進來,才發覺已到了中午。
葉青凰這才把東西收拾了一下,扭了扭脖子。
“選繡線比繡花還累麼?
”葉子皓連忙過來幫她捏了捏脖子,又捏了捏肩膀。
“你盯着這麼多線看久一點試試,這比一點一點繡出來時呈現的顔色,還要累人。
”葉青凰笑道。
“我竟仿佛想到了當年拿着娘的七十七種繡線、去繡彩虹時的興奮。
”她兩眼亮晶晶的,有種要大展拳腳的喜悅。
“别,這可不能繡糊了,到時拿不出手,哥哥要失望了。
”葉子皓卻聽得兩手哆嗦了一下,連忙道。
“讨厭!
人家還是當年的小姑娘嗎?
”葉青凰回頭嗔了他一眼。
“嗯,人家早已是臭小子的娘了。
”葉子皓笑眯眯地調侃她。
當年她才多大啊,就像一個愛俏的小孩子穿了大人的衣裙,扮大人模樣罷了。
如今她經驗豐富,能繡得兩百多種繡線,實力自然非同往日可語。
“我打算下午繃繡面,繡架磨好沒有?
”葉青凰問起這事,又扭頭看了葉子皓一眼。
“磨好了,昨天才上的樹脂漆,還沒幹呢,不如等過了大端午再開始吧,一旦開始,也不差這一天半天的。
”
葉子皓連忙說道。
葉青凰想了想,也就答應了,真要開始繡,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到時說不得夜裡也要趕工的。
“‘百鳥朝鳳’要做中堂屏風,多子多福可以做内堂屏風,不用繡一樣大,你可以拿舊繡架用着。
”
葉子皓雖如此說,但也怕耽擱時間,最後累的還是凰兒自己,于是提議。
“也好,隻要四邊不繡東西,繡架小一些,繡布大一點,也是可以的。
”葉青凰又思考了一下,就答應了。
四周留白便是,若到時繡出來覺得單調了,再重新繃上接着繡便是。
以前在靖陽繡那二十五兩時,她也時常這麼做的。
隻是那時繡花賣錢,心裡隻為表面技藝多賺錢,到沒什麼波動,如今當然不同了。
這是給哥哥準備的禮,每一針、每一線都要用心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