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爺很快醒來。
沒有被母蠱故意控制的二王爺,就跟平常人一樣,看不出他被人控制的痕迹,而且,他被人控制着所做的事情,等他人清醒後,居然一丁點都不記得。
褚宣宇等人也沒跟他提糧食的事情,隻說他勞累過度暈倒了,讓他好好休息。
不過,褚宣宇,傲天辰,褚景琪,還有另外幾名大将軍,都密切的監視着他的一舉一動,特别是傲天辰,生怕他父王會在作出什麼對大盛不利的事情來,寸步不離的守着二王爺。
二王爺還覺得奇怪來着,“你做什麼,我上個茅廁你都跟着,臭小子,什麼時候,你成了離不開娘的奶娃子了?”
“我這不是擔心父王還會暈倒麼,父王,你都不知道,你暈倒後,可把我們給吓壞了,還以為你中了敵人的毒呢。”傲天辰扯了扯嘴角,堅定的跟着二王爺進入了茅廁。
二王爺脖子上青筋直冒,哽着脖子,吼道,“你跟個木頭一樣豎在這裡,要我怎麼拉出來?”
“我又沒有堵住你。”傲天辰嘀咕了一句,在見到二王爺眼睛都快冒火了時,又忙道,“父王,你……你就讓兒子不在,兒子都能忍受聞臭,你就也忍一忍我的存在吧。”
總之,就是不離他寸步。
以免他父王一個眨眼,人就不見了,又去做什麼壞事。
“你……氣死我了。”二王爺氣的直跺腳,但最終,還是沒有強硬的趕傲天辰出去。
傲天辰皺着鼻子在一旁等,心裡那叫一個郁悶。
他父王以為他願意站在這裡聞臭啊,要不是怕他會再做出什麼對大盛不利的事情,将來讓禦史彈劾,擔心他父王會愧疚,他才不來受這份苦呢。
還吃力不讨好,還被父王各種嫌棄。
哎……
一連半個月,二王爺都沒事,吃好睡好,身體一點兒異狀都沒有。
然而,這一日晚上,半夜子時,軍營帳外,突然想起了一陣悠揚的笛聲。
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這笛聲就顯得更加異常,硬賴着要跟二王爺睡一個營帳的傲天辰,第一個睜開了眼睛。
可等他轉頭,看向他父王時,突然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父王居然不在,那床,空了……
“父王……”
傲天辰渾身打了一個激靈,剛醒來迷迷糊糊的腦袋也瞬間清醒,他忙翻身下床,沖出營帳外。
眼睛四下掃射了一圈,見到幾條黑影,步如神速的朝南邊飛馳而去。
認出最後那一個是褚景琪,他忙飛躍跟上,連件外衣都沒來得及穿上,身上還是一身白色裡衣。
幾條身影飛出了營帳,飛出了萬豐城,直到城外一個小山坡上,才停了下來。
見二王爺停在了不遠處一顆樹底下,褚宣宇和褚景琪,白神醫三人,就藏身在了一處山坡中。
三人探頭,往樹底下望去。
隻見二王爺一個人愣愣的站在樹底下沒動,褚景琪就擰了擰眉,總覺得哪兒不對勁。
他道,“爹,我過去看看。”
“嗯,要小心點,我總覺得二王爺會站在這裡,這事有些詭異。”褚宣宇的心裡,也隐隐有些不安。
褚景琪就悄無聲息的潛了過去。
離二王爺隻有三米遠,他才停了下來。
觀察四周,卻沒有看到一個人影,連之前的笛聲也停了下來,吹笛的人,更是連一根毛也沒有出現。
褚景琪心裡的不安,更加大了。
突然,他想起了他和鞑子聯手,跟倭寇玩的那一手調虎離山之計,怎麼跟現在的情形有些像?
褚景琪大驚,暗叫一聲不好。
他沖上前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個手刀下去,打暈了二王爺。
背起二王爺,褚景琪就往回飛躍,還不忘跟褚宣宇和白神醫喊一聲,“爹,師傅,快回去,我們中計了。”
褚宣宇和白神醫聞言,大吃一驚,忙緊随其後跟上。
傲天辰正往這邊飛來呢,就見到褚景琪背着他父王急匆匆往這邊飛奔,傲天辰吓壞了,還以為他父王受人暗算了呢,就要沖過去。
褚景琪沒有停頓,隻急急道,“二王爺沒事,快回去……萬豐城出事了。”
話落,人就越過了傲天辰,繼續飛馳。
幾人還沒到萬豐城,就聽見了萬豐城裡面喊殺聲震天,褚景琪腳步急刹,把背上的二王爺扔給了緊跟其後的白神醫,道,“師傅,找個地方躲起來,城裡有我們在,會沒事的。”
說完,人就沖進了城内。
城内子彈漫天,刀光劍影,倭寇和大盛的将士打的激情四射,難舍難分。
褚景琪一出現,就大吼了一聲,直奔倭寇的将領而去。
大盛這邊的将士,被倭寇偷襲,見幾位将軍都沒出現,還以為他們遇害了,正人心惶惶,節節敗退。
褚景琪這一出現,就像是一針增強鎮定劑一樣,打在了大盛将士們的心中,特别是褚景琪一出現,就出其不意,打了倭寇頭頭一掌,直接把人掀翻馬來。
大盛将士們見狀的,都大喊了一聲好。
緊跟其後而來的褚宣宇傲天辰,都急急投入了戰争之中,鼓舞了大盛将士的士氣。
因為回來的及時,褚景琪又雷厲風行的把倭寇的頭頭給打成重傷,倭寇的兵馬就慌亂了,拼死把他們的頭頭給護着,退出了萬豐城。
這一次,倭寇利用二王爺,調離他們,向萬豐城偷襲,算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得不償失。
大盛護住了萬豐城,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死了好幾千個人,褚宣宇的臉色很不好看,陰沉陰沉的,十分吓人。
傲天辰自認這一次他們會被算計,他父王要負一大部分責任,在戰争結束後,他就顧不得胳膊上被子彈擦傷的痛,自動自發的領着二王府的士兵們,收拾戰場,帶人善後。
戰争結束半個時辰後,白神醫背着二王爺回來了。
中蠱的人沒找到,還中了人家的調虎離山之計,從這以後,褚宣宇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二王爺再一次被褚景琪下了迷藥,讓他整日陷入了昏睡之中,而倭寇這一次吃了虧之後,就退回了倭寇之地,也不敢再輕舉妄動。
褚宣宇站在城牆上,望着下面隻剩下最後的兩萬兵馬,滿心悲涼。
褚家軍五萬兵馬,二王府五萬兵馬,江南總兵兩萬兵馬,還有原本駐紮在萬豐城的五萬兵馬,整整十八萬兵馬,短短一年時間,就隻剩下兩萬兵馬,死了十六萬将士,大盛這一次的損失之大,隻怕是超過了所有人的預估。
這次戰争過後,大盛元神大傷,實力也大不如前。
而他兩萬鐵騎軍,也隻剩下八千人,褚景琪手下的三萬兵馬,也隻剩下九千人,二王府的兵馬損失更慘,隻剩下五千人……
死了這麼多人,這往後……戰争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
褚宣宇收回目光,下命令道,“明日發出布告,征兵十萬。”
再不征兵,隻怕再經曆幾場大戰之後,這大盛就要換倭寇來統領了。
“爹,你也别擔心,我們大盛兵馬損失大,倭寇兵馬損失也不小,我統計了一下,倭寇的兵馬損失也不低于十五萬人,倭寇地域窄,人少,損失十五萬人,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倭寇,也經不起再三的戰争。
“再過兩個月,幾年的糧食就要收成了,那時候,倭寇也該收手了。”褚宣宇手底下一員大将道。
褚宣宇深深歎了一息,道,“希望如此。”
身為一個大将軍,卻誰也不想起戰争,這戰争,太勞民傷财,死太多人了。
多少家庭,因為戰争,得支離破碎,家破人亡?
“我去給皇上寫信。”褚宣宇道。
褚宣宇給皇上寫了一封信,又把大盛如今的局勢擺了一遍,然後提出,讓皇上下旨征兵的事。
朝廷裡接到這封戰報,大臣們都鴉雀無聲。
死了十幾萬人馬,幾乎是大盛三分之一的兵馬,這南邊的戰事若再繼續下去的話……這大盛就支撐不住了。
這時,就有大臣提出派使者,跟倭寇和解。
和解,向來是誰先提出,誰吃虧,誰就要割地賠款。
割地賠款,皇上堅決不同意。
滿朝大臣激烈相争,一半人同意和解,一半人則支持在撐一段時間,興許再撐一段時間,倭寇先支撐不住了呢?
這次戰争,大盛損失大,但倭寇也好不到哪裡去,倭寇也跟大盛一樣損失不小,也經不起再次的戰争。
若是倭寇先一步提出和解,把什麼條件,豈不是任由大盛提……抱着這個僥幸,就有一半的大臣不同意和解。
而就在大盛朝廷裡紛紛擾擾之時,倭寇也做出了決定,派了使者前來,提出和解之意。
倭寇先一步提出,那另一半不同意和解的大臣,立馬舉雙手同意了。
倭寇提出和解,第一個條件就是,打通倭寇和大盛之間的海道,兩個國家之間通商往來。
第二個條件就是,倭寇會派一個公主過來,跟大盛和親,而大盛也要派一位公主過去跟倭寇和親,讓兩國之間的友誼橋梁,能更加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