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茶香之中,琵琶聲越來越急,有人不經意地擡頭一看,倒吸一口涼氣:“呀!”
但見一個身着紅衣、戴七寶璎珞的袅娜美人,裝扮華麗,面紗低垂,赤着一雙玉足,反彈琵琶,自屋頂上緩緩降落,落到屋子正中的大圓桌上,且彈且跳,折腰飛旋,舞姿輕盈,仙氣飄飄。
好幾次衆人以為她會從桌上跌落下來,她卻又驚險無比地立住了,下一刻旋轉得越來越急,琵琶聲聲,催人心弦。
一曲終了,餘音繞梁。
“好!”壽王妃大喊一聲,高興地道:“賞!”
姣姣豪氣地把一粒金花生扔到圓桌上,有她開頭,其餘人便也跟着紛紛把小銀锞子、錢串子扔到桌上,竟也堆得密密麻麻的,瞧着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楊慕雲和檀悠悠咬耳朵:“宮裡來的人傲氣,被大家這麼賞,不會要的吧?”
檀悠悠也想知道沉香的底線在哪裡。這麼聰明識時務的人,不會這麼簡單,不像貴妃的人,更像是皇帝的人。
但見沉香笑眯眯地給大家團團行禮道謝,不客氣地将桌上的賞錢全收了,收完之後還可憐兮兮地問檀悠悠:“少奶奶,這錢能給婢子嘛?婢子想買糖吃。”
衆人哄堂大笑,紛紛讓檀悠悠:“給她呗!”
檀悠悠也笑:“賞你的就是你的,收着吧。”
窮人就喜歡錢!沉香高興地收了,退到屏風後頭換了古琴,展示自己另一項技能,技術還挺好的。
錢夫人瞧着,忍不住又給身邊的人八:“瞧瞧這手段……福王府的美人趕走,隻留下宮裡賞的,真是忠君啊!”
身邊的人不敢接話,雖說這是大家的心聲,但是心照不宣就可以了嘛,什麼都有話說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過了一會兒,女先生開始說書,說的内容沒人聽過,是個有關神仙的故事——一個凡人女子的靈魂,附着在一件仙衣上面,和一位名喚北辰的星君相戀,期間有許多波折陰謀,終究有情人終成眷屬。
女人都喜歡這種故事,何況裴家備下的糕點小吃實在是太好吃了!什麼銀絲卷、破酥包、小脆餅、雪花酥、奶棗、玫瑰冰粉,每樣都不多,個頭也不大,但是好好吃!
現場氣氛格外熱烈,大家讨論這宮中賞下的美人真是多才多藝,這女先生說的故事内容新奇好聽,點心好吃,服務周到。
錢夫人之前還想習慣性地繼續“叭叭叭”,後來完全被故事吸引,被美食吸引,根本顧不得說長道短,隻忙着吃喝玩樂。
等到宴席正式開始,菜上了桌面,大家更期待了。
除了應景的大菜,還有好些新奇菜式,什麼米湯魚片、魚豆花、麻辣香鍋、肉釀豇豆,此外還有清淡爽口的素菜搭配着,配的酒也與衆不同——琉璃杯子裝着紅寶石一樣的蒲桃酒,甜甜的,更适合女人喝。
衆人都等着檀悠悠這個女主人發話開席,她卻不急,言辭懇切地表達了一番對大家的感激,希望大家将來繼續照料她,然後表示自己準備了一件小禮品,不成敬意,聊表謝意。
漂亮的繡花緞袋依次送到衆人手上,有那忍不住的當場打開了看,看到裡頭的精緻小東西之後,簡直兩眼放光。
接下來大家都很忙,忙着品嘗裴家菜,讨論菜式味道;忙着讨論女先生說的故事情節;忙着比較伴手禮裡的胭脂水粉、面脂口脂是否好用,自己更喜歡哪個味道;攀比各自收到的通草花誰的更好看,似乎比外頭賣的更精美,形狀更别緻,似乎是定制的;有人喜歡熏香;有人喜歡傳說中的“十二花神箋”。
無論是識字的不識字的,愛打扮或是不愛打扮的,喜歡吃或是不喜歡吃的,都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
其中最為得意的,當屬壽王府、楊府的女眷,胭脂水粉她們都用過了,所以現身說法告訴大家這些東西究竟有多好,好在哪裡,以及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東西也很好。
由此,大家都知道這東西是“心靈手巧”的檀悠悠根據古方,多方驗證之後做出來的好東西,都願意試一試。
在之後就是熏香的味道,有人覺着這東西更适合男人用,可以給家裡那位使用;也有人覺着女子用也不錯,還有人說出,似乎在宮中哪位貴人身上聞到過,沒想到自己也能試一試。
至于“十二花神箋”,識文斷字的文雅女子願意自己留着,不識字的覺着給自家夫君收藏也極好,再因此聯想到檀悠悠母女的身份來曆,便對梅姨娘這個時運不濟的名士之女多了幾分同情,少了幾分對于“妾”的輕視。
檀悠悠大獲全勝。
檀如意以為她會在宴席上順便公布自家要開鋪子的事,沒想到她全程不提,隻顧招呼好客人,于是心急火燎,幾次三番提醒她别忘了。
檀悠悠氣定神閑:“不着急,等她們用了好用,自會尋來。這會兒人家還沒用,就忙着宣布開鋪子,一點不真誠!”
現在說開鋪子,送禮就是别有用心;等到問的人多了再說開鋪子,那是為大家排憂解難。
人生嘛,該裝的時候還是需要裝一裝的,必須順應潮流啊!逆流而行會掉鞋子。
與此同時,裴融在外院也是風生水起。
他這裡沒有美人反彈琵琶,也沒有女先生說新奇的故事,但是有個才從外地來的幻術班子,表演的幻術新奇好看,一流水準。
至于吃食就更不用說了,簡直吃得一群男人舔嘴抹舌,紛紛問他尋的是哪家四司人操辦的。
裴融笑而不語,自有楊慕飛替他解說——這是裴家的私房菜,裴檀氏獨創,外頭吃不着。
就有人和裴融開玩笑:“若是這樣的賢妻,我也願意畏妻如虎。”
裴融想着反正大家都盛傳他“畏妻如虎”了,辯解也沒意思,索性破罐子破摔:“你可沒這個福氣。”
倒把人家給噎得沒話說。
于是莫名其妙的,裴融又被冠上一個“随性自在、名士真風流”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