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侯門醫妃有點毒

第四卷 第900章 大捷

侯門醫妃有點毒 我吃元寶 8575 2025-02-24 13:56

  大捷!

  少有的大捷!

  大周,北榮,西涼,三方集結超過十萬人的兵馬,在大草原上的打了一場大會戰。

  這一戰,持續近半個月的時間。

  魯侯親自督戰,裴蒙為先鋒,正面剛北榮騎兵。

  劉诏摔邊軍側翼包抄,半路伏擊西涼。

  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天地為之變色!

  青青草原,被鮮血染紅。

  勝利的天平倒向了大周。

  随着西涼敗退,北榮不得不選擇退兵,退守到草原深處。

  休養生息,擇日再戰。

  大規模野戰,赢了北榮西涼,這在大周上百年的戰争史上,都屬罕見。

  過去,守住關隘,城池,不投降堅持到援軍到來,就是勝利。

  而今,大周軍隊主動走出關隘城牆,并且赢了這場戰争。

  數年練兵終于取得了輝煌成績。

  大周軍隊不僅能打野戰,還能赢得戰局。

  消息傳到京城,全城歡呼,家家戶戶張燈結彩。

  難民營更是難得的,殺了上千頭肥豬,全體難民人人有份,大家一起打牙祭。

  幾十萬難民手舞足蹈。

  吃着肥膩的豬肉,油汪汪,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狂歡興奮。

  數月不知肉味,對美味的肥肉十分想念。

  雖然每人隻能分到幾片肉,還有一碗骨頭湯。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發自内心的真誠笑容。

  “朝廷軍隊赢了,這仗快打完了吧。這個時候趕回家,還能搶種一季。”

  “先别想着回家。隻是暫時打退了北榮和西涼,遲早這兩個狼子野心還會率兵南下。”

  “照你這麼說,這仗打不完了?”

  “沒聽人說嗎,北榮窮得都沒吃的,不劫掠我們大周,他們就得餓死。隻有殺光北榮人,這仗才算完。”

  “北榮有多少人啊?”

  “不清楚。那麼多部落加起來,少說也有七八十萬人吧。”

  “不止!早些年,北榮從邊關城池擄掠了數十萬人百姓,這麼多年繁衍生息,怕是早就有了百萬人口。我大舅子的連襟的表兄的叔叔就是當兵的。聽說這次北榮南下,沖在最前面的都是那些當年被擄掠到北榮的漢人。”

  “漢奸走狗!”

  “數典忘祖!”

  “連祖宗都忘了,這種人該死。”

  難民們義憤填膺。

  “這麼多年過去,那些被擄掠的人的孩子都已經成年。如今北榮沒糧食吃,首先殺的就是老邁不堪的漢人奴隸。”

  “北榮殘暴不仁,殺人以節省糧食,該死!”

  “最好殺光所有北榮人,連帶那些數典忘祖的漢人。”

  “想要殺光北榮人,可不容易啊。”

  “不容易也得殺。”

  “還有西涼。兩面三刀,不是個東西。”

  “大皇子殿下威武。聽說帶着一群才操練半年多的邊軍,竟然硬生生阻截了西涼兩萬騎兵。打得西涼人屁滾尿流。”

  “這回大皇子殿下功勞最大。報紙上都說了,若非大皇子提前敗退西涼,一旦西涼騎兵同北榮彙合,西北軍這回必定大敗而歸。魯侯一世英名毀于一旦。”

  “别聽報紙上瞎吹。我就不信,操練半年的邊軍,能比得上威名赫赫的西北軍。即便西涼同北榮彙合,西北軍照樣能拿下這一局。”

  “吹牛不打草稿。西北軍再厲害,也不可能獨扛西涼和北榮,能保存實力徐徐退兵就不錯了。”

  “不管你們怎麼說,在我眼裡,西北軍最強,魯侯威武。”

  難民因為誰的功勞大,争論不休。

  朝廷的态度卻很統一,也很沉默。

  大捷,值得慶賀。

  但是,這場大捷,不能将功勞算在魯侯頭上,更不能替魯侯父子張目。

  魯侯旗下的西北軍,本就尾大不掉,聽調不聽宣。

  宣傳魯侯的功績,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朝廷不會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情。

  那麼宣揚大皇子劉诏的功勞,如何?

  朝臣們俱都沉默,這得看陛下的态度。

  陛下沒有意見的話,将大皇子殿下拉出來宣傳一波,未嘗不可。

  好歹壓一壓西北軍的威風。

  如今總算有支能打的軍隊,朝臣們也終于擺脫多年來被西北軍支配的恐懼。

  不過看陛下的态度,似乎,好像陛下不太高興啊!

  打了勝仗都不高興,陛下可真難伺候。

  朝臣們暗自腹诽,卻沒有人站出來為劉诏說一句公道話。

  隻是,打了勝仗,就必須論功行賞。

  不賞,怕是會寒了人心。

  朝臣們仿佛文德帝肚子裡的蛔蟲,知道文德帝舍不得賞賜爵位,就主動提議。

  “不如效仿去年,賞賜金銀。”

  戶部有點不太樂意,卻也沒提出反對意見。

  比起爵位,金銀好歹是一錘子買賣。

  然而出人意料,文德帝竟然沒有應聲。

  衆臣驚訝。

  莫非吝啬的文德帝,不僅不願意賞賜爵位,連金銀也不肯給嗎?

  “還請陛下定奪,究竟該如何賞賜有功之臣。”

  文德帝不發一言,直接拂袖離去。

  常恩一聲唱喝:“退朝!”

  然後也跟着跑了。

  朝臣面面相觑。

  諸位皇子内心偷偷發笑。這

  劉诏立了大功又如何,還不是得不到父皇的信任和寵愛。

  還不如他們這些留在京城的兄弟,既不用去前線過苦哈哈的日子,還能時常在父皇面前刷臉。

  文德帝是在為賞賜有功之臣生氣嗎?

  不完全是。

  文德帝回到興慶宮,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來,他并沒有動怒。

  “密折到了嗎?”

  常恩躬身點頭,拿出一個上了鑰匙的木匣子。取出鑰匙,當着文德帝的面打開。

  文德帝取出木匣子裡面的密折。

  最終,文德帝還是派太監前往邊關監軍。

  他手中的密折,就是遠在前線的監軍寫回來。

  翻開密折,文德帝細細看起來。

  戰争情況,不再是戰報上面的簡短幾句。

  密折裡面,詳細講述了所見所聞,雙方的矛盾,如何達成合作等等内容。

  事無巨細。

  文德帝一邊看一邊思考。

  “成立西北大都督府,還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遏制住西北軍的擴張。”

  “陛下英明。”

  “劉诏不管政務,隻管練兵打仗,實在是不應該。”

  常恩低頭,嘴角抽抽,内心偷偷腹诽:大皇子殿下真敢插手地方政務,陛下又該急了。

  “魯侯着實跋扈,然而能力毋庸置疑。這回作戰計劃,就是魯侯制定。很有大局觀,也算是居功至偉。奈何,朕賞無可賞。”

  “陛下可否效仿上次的辦法,賞賜金銀。”

  “如此大捷,單單賞賜金銀,已不足以酬勞功臣。”

  “陛下言之有理。”

  常恩不敢多嘴多舌。

  文德帝背着雙手,在大殿内走來走去,獨自思索這個問題。

  功臣要賞,但是該怎麼賞,是個很大的學問。

  魯侯的爵位,至少在文德帝這裡已經到頂,不可能給他升到國公。

  不過裴蒙,身先士卒,理應厚賞。

  還有劉诏,立下如此大功,将來壓制西北軍還要靠他,也不能不賞。

  文德帝心頭已經有了主意。

  “召陸愛卿,朕有要事同他商量。”

  陸大人前往興慶宮面聖。

  君臣二人關起門來,談了足足兩個時辰。

  無人知道具體談了什麼内容。

  次日,文德帝又召見了各位皇子皇孫,考教學問。

  禦哥兒很低調,盡量表現得平庸一點。

  文德帝對此不置可否,也沒拆穿他。

  反而闆着臉呵斥他,“年紀不大,想法倒是挺多。為何不想進宮讀書?”

  禦哥兒偷偷腹诽:明明他已經上本陳述過理由,怎麼又突然問起。

  面上禦哥兒還是老實回答,“啟禀皇祖父,山河書院有大儒。孫兒想要印證夫子們的觀點。”

  真能胡扯。

  文德帝胡子抖了抖。

  隻是随口一問,“你打算找誰印證?”

  “回禀皇祖父,孫兒打算找三元公,還有孫先生印證。”

  “想法不錯,就是太任性天真。你這是不合群,懂嗎?”

  “孫兒謹記皇祖父教誨。”

  文德帝擺擺手,沒有深究。而是繼續考教皇子皇孫的功課。

  朝臣們都弄不清楚,文德帝這是唱的哪一出。

  不急着決定封賞功臣,反而有心思考察皇子皇孫們的功課,朝臣們大搖其頭。

  “陛下莫非是在逃避?”

  或許有可能。

  “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如此大捷,不賞會寒了人心。”

  “禦前請命,何人願往?”

  “同去,同去。”

  朝臣們最愛幹的一件事,就是逼宮。

  若能逼得皇帝妥協,那成就感,那滿足感,簡直無與倫比。

  當然,逼宮也是有代價的。

  遇到一個暴躁的皇帝,說不定咔嚓一下,人頭落地。

  所以,逼宮一定要講究時機和策略。

  現在時機剛剛好,相信那些勳貴武将都會站出來幫忙。

  問文官為何如此積極替一幫武将争取賞賜,有那麼無私大方?

  當然不是!

  文臣的根本目的,是想試探文德帝的底線。

  事關魯侯,事關大皇子殿下,兩個人都是皇帝心頭的繞不過去的坎。

  大好機會,不借機試探一番,這麼多年的官場豈不是白混了。

  文官們雞賊得很,上本逼宮。

  文德帝一律留中不發。

  文官們就越興奮,大有要将文德帝逼到絕路的架勢。

  正當他們摩拳擦掌的時候,兩道旨意,猶如兩道晴天霹靂砸下來,将朝臣們給砸暈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