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天過後,柳氏果然收斂很多,雖然在村裡其他人面前依舊是頤指氣使,目中無人,但隻要一遇到顧知夏,就立刻安分起來,聲都不怎麼敢吭。
這讓村裡的婦女們都很佩服,甚至私下裡纏着她問,究竟是怎麼收服那女人的。
顧知夏隻笑着說:“對付不要臉的人,隻需要比她更不要臉就行了。
”
轉眼間又是兩年過去。
楊志安一家人早已習慣鄉下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顧知夏常常感歎,這兩年好像又回到了十幾年前,他們剛成婚時的那段時光。
兩個孩子平時跟着楊志安念書學習,也成長得很快,在楊炎的陪伴以及大人的呵護下,翠翠的性子都活潑了很多。
就是楊張氏上了年紀,身體漸漸不好了,加之又心裡惦記楊瀾,長期心情不好,頭上添了不少白發。
“娘這段時間總問起瀾兒,問她怎麼還不回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說,唉,她要是知道那丫頭流落在外,下落不明,肯定會急得睡不着吃不下。
”顧知夏歎氣道。
楊志安拿了剛從帝都送來的書信,邊拆邊說:“這件事,能瞞多久就瞞多久吧,娘近來身體不好,受不得刺激。
”
“話是這麼說,可瀾兒的事她總有一天會知道的,咱們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能回來,總這麼瞞着,也不是個事啊,萬一娘從别的什麼地方知道了,還不受更大的刺激,”顧知夏思索着說,“我看,還是慢慢地一點一點地跟她透露吧,也讓她有個心理準備。
”
她話說完半天,卻沒聽見楊志安有半點回應,于是轉頭去看,隻見他正面色凝重地盯着書信,眼睛眨也不眨,好像出了什麼大事一般。
“怎麼了?
”
“你自己看吧。
”楊志安将書信遞給她。
這是李亮派人送來的,裡面并沒多少字,卻說了一件大事,岐國又在勻州邊境作亂,最近集結了大量兵力,看起來像是要大舉進攻西林關。
沉默良久,顧知夏愁眉緊鎖道:“看來,距你回帝都的時日不會太遠了。
”
“怕隻怕皇上拉不下這個臉來,為了面子不肯下令召我回去,派無法堪當大任的将前去,白白犧牲邊關士卒。
”
楊志安說出心中憂慮,不由歎了口氣,起身走向窗口,望着外面幾天前才開的山茶花發愣。
顧知夏也有同樣的擔憂,而且她敢肯定,小皇帝不到萬不得已,走投無路,是不可能來找楊志安的,那個人不僅心腸黑,脾氣也倔,這兩年過了這麼長時間獨斷專行的瘾,隻怕脾氣更加古怪了。
說穿了,那就還是個叛逆的青少年啊。
帝都皇宮,禦書房。
皇帝李珩正在與朝中幾位大臣商議抗敵要事。
說到岐國作亂,衆人的意見都很一緻,主張出兵跟岐軍正面對抗,将敵人打回岐國去,但當李珩問道誰能擔任主帥,領兵禦敵時,所有人都沉默了。
“怎麼,方才不是還個個慷慨激昂嗎?
這會兒要你們領兵,就不出聲了?
”
衆人你看我,我看你,都面紅耳赤的,不好出聲。
他們都是沒什麼作戰經驗的,且都上了年紀,真正能當大任的,不是像大将軍司徒禮般早已亡故,就是在戍守邊疆,如今大敵當前,他們哪敢自己去送死?
李珩掃視了幾個人一圈,很不耐煩,最後将目光鎖定在左将軍田炆身上。
“田将軍,你也算打過不少仗了,當年面對北疆敵軍八萬人圍攻,都能突圍而出,反敗為勝,想來這區區的岐國軍,應該不會放在眼裡吧?
”
田炆出列道:“啟禀皇上,老臣當年能突圍,乃是占了天時和地利,況且老臣在北邊幾十年,最善于領騎兵,長途奔襲作戰,合圍殲滅敵軍,西部的地形與北邊全然不同,我的那一套作戰方式在那邊派不上用場,倘若我去領兵,隻怕會大敗而回,白白損了我大榮将士的性命,另外,老臣已年近八十,實在折騰不起了。
”
他都本該是在家裡頤養天年的人了好嗎?
打了一輩子的仗,還不讓享受享受了?
叫不叫人活了?
李珩聽他推诿之詞一套一套的,也知道是勸不動他了,隻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側的田铮身上。
田铮是田炆的兒子,四十多歲,正值壯年,上戰場次數較少,如今正主要在北營練兵,不過,據說也是熟讀兵書,勇猛非凡。
“都說虎父無犬子,田将軍身為我大榮的上将軍,想必教出來的兒子也不會差吧?
既然田将軍你已經年老體邁,不如便讓少将軍替你領兵出征,你隻在後方指揮作戰?
”
聞言,田炆心裡咯噔一下,合着方才一番話都白說了,這位皇上也真是的,為何聽什麼總是左耳進右耳出?
他不是已說了自己不熟悉西部地形,沒有把握嗎?
至于他這兒子,也是一言難盡!
“皇上,犬子不曾單獨帶兵打過仗,一點經驗也無,若然領兵出征,跟把我大榮的将士送進閻王殿沒兩樣,還請皇上另擇人選。
”
這……哪有父親這樣說自己的兒子的?
這是親爹嗎?
李珩看了田铮一眼,果然見他臉上不悅。
“少将軍,你自己認為呢?
有無信心統兵禦敵?
”
田铮當即挺直脊背,道:“回皇上,末将雖帶兵少,但也曾跟着父親在北邊曆練過十幾年,并非沒有作戰經驗,而且,這些年我一直潛心鑽研兵法,已深有收獲,不論是平原作戰,還是叢林、高山、溝壑作戰都再熟悉不過,末将若是出征,必定能一舉将敵軍擊潰!
”
“好!
有氣魄,朕就欣賞你這種有自信的人!
”李珩拍手笑道。
田炆卻當即給了兒子一掌,怒道:“放什麼屁呢?
就你那點戰績,也好意思拿出來吹噓?
在北關那些年,哪次不是老子帶兵沖在前面,你跟着殿後?
要是沒有老子,你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還敢說什麼領兵出征,擊潰敵軍?
也不怕閃了舌頭?
”
“爹!
你……”
田铮好歹也是一幾十歲的人了,當老父親當着這麼多文武大臣的面打罵,面上自然挂不住,登時臉紅得像充了血一般,可偏偏這人又是自己親爹,罵不得,更打不得。
田炆卻沒顧兒子是不是丢了面子,立刻對李珩道:“皇上,老臣比誰都了解這兔崽子,他壓根不是帶兵打仗的料,還望皇上不要相信他方才的胡言。
”
“爹,士别三日,當刮目相看,咱們父子分别已近十年,您怎能還用舊眼光看我?
”
“是啊,咱們是分别将近十年,可這十年裡在外打仗的是我,不是你,”田炆簡直想再給他一掌,“你隻是在地方練兵,一次戰場也沒上過,你哪來的作戰經驗?
”
田铮大聲答道:“書上學來的。
”
“這不是紙上談兵麼?
”
“紙上談兵總比完全不谙軍事的要強吧?
當年前丞相楊志安在西林關與岐國對戰時,壓根沒有涉獵過軍事,但他依然将岐軍打得四分五裂,落花流水,我熟讀兵書,難道還會輸給他?
”
聽到這裡,田炆一個沒忍住,還真就又給了他一巴掌,氣道:“你跟他能比嗎?
人家天生就是這塊料,而你天生就不是這塊料,天差地别!
”
“你……”
“好了好了,”李珩見父子倆越吵越兇,隻好站出來調停,“你們也别吵了,主帥人選,朕再做其他考慮,今天就議到這裡吧,爾等都先回去,若有合适人選,可以上書舉薦。
”
大臣們離開後,李珩進了内殿,躺倒在軟榻上,揉了揉脹-疼的太陽穴,蓦地歎出一口氣來。
本以為隻要将軍政大權抓在手上,就可以随意對天下人發号施令了,卻從未想過,朝中會無人可用。
如果岐國真的打過來,他卻連一個統帥都挑不出來,國家豈不是要亡?
“皇上莫要太過焦急,大榮人才濟濟,名将比比皆是,要選出統帥并不難,方才那幾個不中用,再另選就是了。
”梁公公端了茶水過來,輕聲勸慰道。
李珩睜開眼,斜眼看他,問道:“方才那幾個可是朝中大臣裡邊有過作戰經驗的了,他們都不行,還有誰行?
”
“隻要皇上願意,老奴倒是可以給您引薦一人。
”
“哦?
什麼人?
”李珩兩眼一亮,連忙問:“快說說?
”
梁公公笑着答道:“就是右将軍李亮,李将軍。
”
“李亮?
”李珩微微蹙眉,其實他一早便想到了這個人,隻是念及此人乃楊志安的舊部,擔心他的心還在楊志安那裡,不會心甘情願為自己賣命,所以沒召他來議事,“他可是楊志安的人,朕把兵權給他,讓他去領兵,不太放心。
”
“前丞相都歸隐兩年多了,期間兩人不曾有過聯系,恐怕從前的那點交情早就淡了,人都是要為自己打算的,李将軍總不可能一直隻做個右将軍,碌碌無為吧?
他要想出人頭地,還得靠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