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有事相求
“我知道。”張管事點頭。
待府醫再三把脈确認他身上的病已經治好後,張管事進了府。
安同巷最未的宅子中,一輛馬車緩緩駛進。
“妹妹,便是此處了。”趕馬車的人先下了馬車,看着被收拾得還算整潔的宅子,眼中閃過一抹滿意。
趕馬車的人一路上極少說話,開口時,才能聽出,說話之人,聲音很年輕。
“舅舅,這裡便是我們最近住的地方嗎?”馬車裡先探出一個小腦袋。
一個分明是隻有豆丁大的小男娃,卻一臉的老成。
出了馬車,這才轉身從馬車裡牽出一個年畫般的小女孩。
“娘親。”小女娃朝馬車裡喚了聲。
一位面容清冷如月,風姿卓越,挽着婦頭發髻的貌美女子從馬車裡走出。
隻觀外貌,不過是個二八年華的貌美娘子,讓人完全想不到,她已經是兩個娃娃的娘。
若是有京城來人在此,便會認出這張臉,曾是掀起京中風雲的鐘女醫。
“此處離大蠻不遠,想來妹妹也知道,父親最熟悉的地方,除了安城,便是此處了。”
鐘晚意點了點頭,“那便聽哥哥的便是。”
“哥哥對鹽城疫病這事,怎麼看?”鐘晚意随口問了一句。
“不好說。”傅淵搖頭。
“說起來,我也已經有許多年未到鹽城,對于現在的城主并不了解。但是,鹽城确實是一個很好做點小動作的地方,它…離京城足夠遠。”傅淵笑了笑。
“作為鹽城城知的張家便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傅淵一手牽起一個小家夥。
“都趕了一路的車,妹妹你不累,兩個小家夥也定是累了,今兒還是早些歇下吧!”傅淵輕哼一聲。
他好不容易才從幾位兄長的手中搶到這次随妹妹外出的差事,可不想把時間都用在這查真相上。
但是意兒明顯對這件很感興趣。
傅淵自知自己攔不住,那便隻好多享受這清靜的日子罷。
“娘親,舅舅說得對,聽說,鹽城有許多好吃的。”曦兒一雙圓圓的眼睛眨了眨,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
路上舅舅說了許多關于鹽城的事情,她記住的便隻有這一句。
“可不是,鹽城啊!最大的特色,便是鹽焗了。這鹽在别處是個珍貴之物,可在鹽城裡,不過是家家戶戶都多得是的東西……”
“今兒,就讓廚子做一桌鹽城的吃食可好?”
“娘親,咱們快些……”
傅淵帶着兩個小家夥在前邊,鐘晚意笑着搖頭,跟在後方。
面上都是柔色。
已經認親有五年了,這兩個小家夥,今年已經四歲。
這五年,她身上那些用作保護的尖刺,在這五年裡,已經漸漸學會收起。
雖然,偶爾會想起那人。
但是,她很珍惜如今平靜的日子。
陰差陽錯下認了親,她從未想過,自己居然不是鐘家的女兒。
而是北昭失蹤多年的戰神,傅銘大将軍的丢失的女兒。
張城知從老管事的口中得知那救他的人是位神醫,并且他身上的病确實是已經治好了之後,一大早便帶了重禮上門拜訪。
鐘晚意此時,已經是相貌平平的傅夫人打扮。
這是她在外行醫時的化名,一位相貌平平的婦人家。
“聽聞神醫救我家管事一命,今兒特意上面感謝,小小心意,不成敬意。”張大人恭敬地道。
“張大人客氣了。”鐘晚意淡淡地睨了一眼。
“張大人的心意我收到了,大人公事繁忙,便不留張大人了。”鐘晚意深谙,絕不自降身價往前湊。
有事求上門的,才好辦事,越是高冷,越是能唬人。
果然,張大人看她救人隻是小事一樁的态度,面上的恭敬便多了兩分。
認為,她定是個有本事的高人,救張管事路過此處,不過是順手的事情。
“不瞞神醫,此次上門除了感謝神醫求我家管事性命之外,還有一事相求。”
“何事?”
鐘晚意面上還是一副不在乎的模樣,卻暗暗上了心。
來了,關于鹽城疫病的暗裡情況。
張大人苦笑了下,無奈地道:“想必傅神醫也聽張管事說過,鹽城出現了疫病。”
“其實内裡的情況,比張管事知道的更嚴重。”張大人長歎一聲。
“上頭已經派了第三次太醫到鹽城,疫病卻沒有好轉,城主大人說,三天内疫病若是再無好轉,便要,把那幾個傳出疫病的村子,一把火燒了,幾千條人命,本官是鹽城的父母官,但凡有一些希望,本官都不想放棄城裡的子民。”
“本官懇求傅神醫,救一救鹽城城民的性命。”張大人說着就要給鐘晚意下跪。
“張大人使不得。”鐘晚意連忙給下人們使個眼色。
下人眼疾手快地在張大人下跪前,把人攔下。
“張大人,我想知道,京城裡來的那些太醫,對這【疫病】是何說法?”鐘晚意依舊淡定地問。
眼角的餘光看到傅淵與兩位小家夥從門外走進,看到她與人有事相商後,便懂事地繞開了此處。
“這……”張大人遲疑了一下。
對于太醫那邊的情況,他其實了解的不全,因為對接的人,一直是城主的人,他能聽到的,是事後才由他人傳到自己的耳中。
但是鐘晚意問起了此事,他也沒有隐瞞的打算。
“太醫那邊,起初是用冶疫病的法子來治疫病。但是沒有起到效果,後來,甚至出了人命,朝中第一次派了三個太醫到鹽城,出了人命後,那三位太醫被暴怒的城民打死了,城主,他呈上去的折子上,寫的是,那三位太醫死在于疫病。”
“京裡認為是鹽城疫病嚴重,便派來了第二次太醫,共七人,是一個半月前。”
張大人心裡在打鼓,很是忐忑,不知道自己如實告知神醫鹽城的情況是不是正确的選擇。
眼角的餘光,看了眼身後的少年,得到他微點頭的肯定後,這才咬了咬往下說。
或者衍兒說的是對的,隻有真誠才能動神醫出的相救。
“第二次的神醫,在十天前,也全部死在了那些村民的怒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