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兄嫂(一)
宗人府風雲變幻,後宮也是波濤暗湧。
俞太後“病愈”,蕭語晗立刻恭敬地交回宮權:“……母後病中這段時日,兒媳暫掌宮務。
每日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唯恐行步差池。
母後鳳體大安, 兒媳心頭一塊石頭也落了地。
今日便將宮務交回。
”
俞太後在病中,幾乎每日都召芙姐兒作伴。
有孝道兩字壓著,蕭語晗不敢有半點不滿,甚至得感激涕零感恩戴德。
打理起宮務來盡心盡力,全部以俞太後的意志為先。
蕭語晗這般知情識趣,俞太後頗為滿意,口中卻道:“哀家老了, 打理瑣事耗神耗力。
以後, 這些事總得交由你和謝氏。
”
蕭語晗忙笑著應道:“母後此言,兒媳萬萬擔不得。
弟妹聰慧能乾,性情果決,日後執掌宮務,定能將諸事打理得妥妥當當。
若有需要兒媳幫襯之處,兒媳義不容辭。
”
堅定不移地站在謝明曦身後。
謝明曦適時張口笑道:“那我可得先謝過皇嫂了。
”
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枉她處處擡舉,蕭語晗卻縮著頭做人,半點出風頭和謝明曦爭權的意思都沒有。
俞太後似笑非笑地掃了蕭語晗一眼:“你們妯娌兩個,互相敬重,互相謙讓,和睦友愛,堪稱萬民表率。
”
蕭語晗抿唇一笑:“多謝母後誇讚。
”
謝明曦微微一笑,意在言外:“皇嫂品性高潔,確實值得人敬重。
”
該退則退,該讓則讓。
不貪戀權勢, 所以面目柔和。
而時常自稱“哀家老了”的俞太後,佔著身份優勢,緊緊攥著不屬於自己的權利,絲毫無放手之意。
甚至連至交好友也不肯放過, 陰險卑劣,無恥之尤。
俞太後焉能聽不出話中之意,目中閃過一絲冷意。
顧山長“失蹤”之事,是插在謝明曦心頭的利箭,何嘗不是刺在她心頭的利刺?
其實,她原本屬意的人選是阿蘿。
隻是蜀王府戒備森嚴,內宅更被肅之一清。
她派去蜀地的人手根本靠近不了阿蘿的身邊。
以謝明曦的冷情冷性,真正放在心上的人少之又少。
其餘人都沒這等分量。
除了阿蘿,便隻有顧山長了……
算一算時日,顧山長“失蹤”已有月餘。
這一個多月裡,朝堂後宮風波不斷。
帝後和太後之間的爭日趨激烈,令人心驚。
無人知曉,起因是遠在蜀地的顧山長。
俞太後話鋒一轉,忽地提起了謝家:“……謝氏,你兄嫂皆已歸京。
你嫁入天家也有四年多了,一直未曾見過自己的兄長,和嫂子也是素不相識,不免有些遺憾。
哀家明日便召他們進宮,你正好也見一見自己的兄嫂。
”
女子嫁為人婦後,若無婆婆應允,不得輕易歸家。
蕭語晗做中宮皇後的那幾年,也隻在新年元日或生辰之日才有機會見自己的娘家人。
俞太後主動令謝元亭夫婦進宮覲見,儼然一個“溫和慈愛”“體恤兒媳”的好婆婆!
謝明曦含笑謝恩:“如此,就多謝母後了。
”
……
有徐氏闕氏丁姨娘進宮的先例在前,俞太後此次召謝元亭夫婦進宮,並未大動乾戈。
親王妃郡王妃們沒來,隻召了兩位藩王妃和幾位太妃。
這一回,梅太妃的心裡也踏實多了。
天子下旨,平息流言。
俞太後礙於顏面,也在宮中下了封口令。
原本傳得沸沸揚揚的流言,果然很快平靜下來。
至少,表面上無人敢嚼舌了。
跛了一條腿的謝元亭,一瘸一拐地邁步進了椒房殿。
隨在謝元亭身側的年輕婦人,正是謝元亭的妻子孫氏。
孫氏是小戶出身,這輩子從未出過臨安。
此次隨自己的丈夫被召入京城,又被召進宮中,對她而言,簡直如夢境一般不可置信。
往日膽大潑辣略有幾分粗野的孫氏,此時滿心惶惶,滿面忐忑,走路時雙腿直打晃發顫。
邁入高高的門檻時,不慎被絆了一下。
相較之下,謝元亭就比孫氏穩多了。
人品優劣暫且不提,謝元亭在郡主府長大,往日也曾是京城貴公子,世面陣仗也見識過不少。
此時雖然緊張忐忑,到底未曾失儀。
謝元亭對孫氏既懼又恨。
隻是夫妻一體,孫氏出醜,他也跟著丟人難堪。
不假思索地扶了孫氏一把。
孫氏滿面赤紅地穩住身形,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謝明曦冷眼將這一幕看在眼底,對謝元亭的憎惡之意倒是去了一些。
肯伸手扶一把出醜的妻子,總算有了一些人樣。
……
“草民謝元亭(民婦孫氏),見過太後娘娘,見過皇後娘娘,見過太妃娘娘,見過王妃娘娘。
”
謝元亭夫妻戰戰兢兢地跪下行了大禮。
俞太後目光淡淡一掃:“平身。
”
謝元亭無官無職,隻是一白身。
全憑著是謝明曦兄長的身份,才有資格進宮覲見。
俞太後並未賜座,冷然道:“謝大公子,京城有些不中聽的流言,事涉你和皇後。
哀家下口諭,令你們夫婦歸京進宮。
今日當著皇後的面,哀家親口問你。
你如實道來,不得有半字隱瞞。
”
俞太後淩厲無雙的氣勢,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謝元亭低著頭應是。
孫氏驚魂未定,根本不敢張口,也不敢動彈。
自己的丈夫是什麽德性脾氣,沒人比孫氏更清楚。
涼薄,自私,冷血,無情。
當年剛成親的時候,她可遭了不少罪。
後來她憤而動手,將謝元亭揍得鼻青臉腫慘叫連連。
遠在京城的謝鈞特意打發人送了厚禮至老宅。
至此,她便如手持尚方寶劍一般,靠著兇悍潑辣和一身蠻力,將謝元亭治得老實服帖。
兩日前,夫妻兩人到了京城。
這兩日,謝元亭一直待在蘭香院。
也不知徐氏和丁姨娘到底說了什麽,她怎麽問,謝元亭也不肯說。
也因此,孫氏心裡如十五個吊桶提水,七上八下。
唯恐謝元亭張口亂說,為謝皇後招惹禍端。
俞太後的聲音淡淡響起:“謝大公子,你當年為何會被送去臨安老宅?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