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今日當大笑
“陛下駕到!
”
“臣等恭迎陛下,陛下萬年,大唐萬年!
”
李世民龍行虎步走到宴會中間,雙手虛扶,笑道:“臣愛卿平身!
”
“謝陛下!
”
待眾人坐定,李世民也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朗聲道:“今夜乃是上元佳節,在此,朕立下規矩。
”
“今日隻有宴飲,無分尊卑,諸位愛卿盡可痛飲!
”
說完之後,就朝身邊的陳壽道:“開始吧!
”
陳壽躬身行禮,來到前面,大聲道:“陛下有旨,開宴!
”
陳壽說完,自有其他宦官將其話語傳遞下去,不多時,碩大的宴會都動了起來!
不同以往,今日的宮廷樂曲顯得輕快了許多,和上元佳節,與民同樂的氣氛相映。
在傳出開宴之後,在曲江池畔的百姓也得躬身行禮,祝皇帝陛下身體康健,大唐萬年。
此時,曲江池畔的人數何止上萬?
一眼望去,在華燈之下,全都是人影湧動,怕是不下十萬人之多。
為了應付今晚可能發生的意外,在曲江池邊足有三萬將士維持秩序,就這還是讓負責此事的尉遲恭焦頭爛額。
姬松坐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雖然他的爵位在大唐排在前列,但他真要是不知好歹,坐到那些老家夥身邊,今晚怕是得躺著出去。
雖然不能拿他怎麽樣,但一群人借著喝酒的名義,姬松敢不喝嗎?
要是如此,明日就能傳出他姬松目中無人的傳聞。
於是,拒絕的宦官安排的位置,直接跑到李泰和李恪他們那邊去了。
就在他們吹牛打屁,爭論那個歌姬的腰更軟的時候,李承乾卻突然端著酒杯跑了過來。
“你們倒是自在,虧的我將你們當兄弟,那些個混蛋就知道欺負我這個太子,這還怎麽地呢,就被他們灌了幾斤酒,你們也不知道幫幫我。
”
面對李承乾的抱怨,幾人沒一個同情的。
人家說不定整樂在其中呢,能代替陛下和眾位大臣共飲,這是多好的機會?
他們不信李承乾不知道這個道理。
“切,別再我們面前裝。
要是今晚陛下讓他們兩個去,伱怕是連覺都睡不著吧?
”
姬松可不會慣他的臭毛病,自個嘚瑟也就罷了,還跑來他們跟前嘚瑟?
要不是看在你是太子的身份,早就開揍了,還能等到現在?
看到兩個兄弟和姬松鄙視的目光,李承乾尷尬一笑,連忙喝酒以示賠罪!
“我說你不去陪那些老臣喝酒,跑我們這邊做什麽?
”姬松問道。
“嗨,別提了!
”
李承乾滿臉黑線,沒好氣道:“那些家夥你們又不是不知道?
那喝起酒來和瘋子沒什麽區別,我要是再不走,非得被他們灌死不可!
”
李泰,李恪兩兄弟地看眼自己可憐的大哥,拍了拍他的肩膀,用力地點點頭,算是鼓勵了。
“哎,我說,你們能不能有點同情心?
這事什麽意思?
”
李恪歎了口氣,安慰道:“誰讓你是太子呢?
他們不敢找父皇拚酒,不找你找誰?
”
“就是,不過你這酒量得練練了,整日裡在芙蓉苑那邊呆著也不是個事啊,多鍛煉鍛煉還是沒錯的。
”
李泰也是深以為然,但唯一沒有的就是同情!
現在他們在書院那叫一個愜意,不用去為了那個位置勾心鬥角,也不用為討父皇歡心絞盡腦汁,每日訓斥訓斥學生,教導二三佳兒。
閑來約上二三好友,於青山綠水之間架起火堆,獵上幾隻獵物,再加上醉仙樓的珍良,談天說地之餘,這小日子過得就是給個皇帝也不換。
姬松說的不錯,父皇得位不正,要是自己在和大哥爭來爭去,到時候怕又是一個玄武門之變。
李恪是老三,他是老四,隻要他們兩人不爭,剩下的弟弟誰敢炸刺?
還有一點就是,大哥將來做皇帝,作為長子,要是敢迫害兄弟,天下輿論就夠他承受的了。
要是其他兄弟上位,上面的哥哥,下面的弟弟能有好日子過?
所以,他們也想開了,自己等人也就是教教書,連封底都不願去管。
要是這樣將來大哥還是不放心,他們大不了出海去,海外建國,當個開國太祖也沒什麽不好的。
“現在書修的怎麽樣了?
聽說你們已經開始三次定稿?
還有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
修書的事是姬松提議的,這件事不管是李承乾,還是皇帝都比較滿意。
李承乾因為修書,得到了大量讀書人的尊崇,更有一大批宗師學者為其站台,收下了太多的榮譽。
皇帝則松了口氣,太子有事乾就不會想那些有的沒的。
李承乾今年一過就快三十了,正是人一生中最年富力強的時候。
現在被修書的事情牽扯住心神,這才多年來不曾發生過皇帝和儲君之間的爭奪。
等書修完了,皇帝也年紀大了,不管心裡怎麽想,有多麽的心不甘,情不願。
但為了大局和朝野的聲音,他都不得不慢慢給太子一切權利,算是皇位交接前的一種過渡。
所以,這些年,太子和皇帝之間沒什麽大的矛盾,父子關系也融洽的很。
這也是大唐朝局一直穩定的原因。
在和平年代,隻要皇位交接順利,就絕難發生朝野動蕩。
不管是當朝宰相,還是各級官員,都不希望在這個時候發生什麽動蕩。
現在誰要是敢破壞這種局面,不用皇帝說話,底下人就能將他們撕碎。
多年穩定的太子之位,其他中最有競爭力的魏王李泰,吳王李恪退出競爭。
嫡子中李治年紀幼小,並不在他們考慮範圍之內。
這樣的境況下,朝臣們早已在儲君上達成共識,一起穩定朝政,度過皇位交接之前的動蕩。
當然,野心家什麽時候都不會少。
那些想走捷徑的人什麽時候都有,但就看有沒有機會了。
李世民就算再不願,在太子不犯錯的情況下,他也不會對李承乾怎麽樣。
所以,現在朝局穩定來之不易,所有人都希望完成這次皇位順利交接,這將對後世皇位交接打下堅實的基礎。
“快了!
”
李承乾歎口氣,無奈道:“還不是你出的好主意?
這都多少年了?
本以為十年之內就差不多了,但現在就是最後定稿,估計還得差不多三年。
”
姬松一愣,吃驚道:“什麽?
現在還沒完?
不可能啊?
按照我的計算,前幾年就應該完成的,怎麽到了現在還沒完?
”
也不怪他吃驚,當年永樂朝修永樂大典也就前後用了五年時間。
但考慮到現在讀書人沒有那時候多,很多典籍都在世家手裡,就是索要這些典籍都要花費不少時間。
不像後世,皇權至高無上,那時候的世家雖然存在,但早已不複現在的威勢。
一道聖旨,那些人敢不從命?
但現在不行,世家大族還真敢抗旨,皇帝也不會將他們怎麽樣。
就說修書的人,永樂皇帝前後用的人,至少是現在好幾倍,李承乾就算收羅大唐絕大多數學問好的讀書人,也不過一千餘人,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但好處就是,這些人可不是後世那些依附皇權的讀書人。
現在的讀書人可是清高至極,就算是皇帝也很難改變他的想法。
因此,修撰的《貞觀大典》的可信程度也不是後世的《永樂大典》能比擬的。
隻要完成這部《貞觀大典》,其必將成為華夏文明史上最為璀璨的瑰寶。
其中包含華夏從古到今,所有能找到的典籍。
不管是經史典籍,還是五書四經、樂工、建築、佔蔔、醫藥、百工、諸子百家。
毫不客氣的說,這將是華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大百科全書。
並且,現在華夏傳承到現在一直保存完整。
從未真正為外族統一過。
各種典籍浩如煙海,各家說學說雖然不顯,但卻真是存在。
當初那些隱世的百家傳人,當聽到大唐要修撰一部貫通古今,包含宇內的大典之後。
毫不猶豫地就將自家典籍抄錄一份上交,還是那種不收不行的那種。
這其中就包含早已消失的墨家,農家,陰陽家,就連雜家都有人前來。
當時長安城匯聚了不知多少隱世學派的傳人。
當時儒家更是如臨大敵,嚴防死守,就是擔心這些人重新出世,對現有的儒家發起衝擊。
最後也不知是何原因,各方妥協之後,百家傳人並沒有得到皇帝的任命,而是去了書院,這或許對他們來說再好不過了。
“現在三次定稿後總共有多少字?
”
姬松咽了下口水,有些呆滯道。
永樂大典足足三億七千萬字左右,這還是經過多次修改刪除之後的結果。
但現在大唐修撰的《貞觀大典》足足是《永樂大典》修撰時間的三倍,就算人數較少,但字數絕不可能少於這個數字。
聽到姬松的話,李承乾自豪道:“其實也沒多少啦,也就不到五萬萬字,要是再給孤王些時間,說不定還會更多.”
李承乾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甚至到最後都有點擔心了。
因為在他眼前,不管是姬松,還是兩個弟弟,此事都是呆滯地看著他,雙眼無神,就好似傻了一樣。
就在他想著要不要叫太醫的時候,突然,姬松抓住他的肩膀,死死地盯著他,低聲道:“你再說一遍,剛才我沒聽清楚!
”
“是多少字來著?
”
“五五萬萬字不到!
”
“到底是多少字?
”
姬松簡直快瘋了,這件事的意義太過重大了。
超越永樂大典的典籍,這將是何等功績?
毫不客氣地說,就這部大典,將回事華夏至今以來,文明史上最為重大的事件。
沒有之一!
一部大典,集華夏文明之大成,想想都覺得瘋狂。
以他之前的想法,這次修撰大典的字數,能達到永樂時期的一半就不錯了,但李承乾卻告訴他,此事還未修撰完成的時候就已經超越的後者,已經達到了五萬萬字?
這可是整整五億啊!
李承乾此事也看到了姬松的異常,想了下,道:“要是我記得不錯的話,應該是四億八千六百三十三萬五千餘字。
”
“這是二次定稿之後的數字,但在第三次定稿時,加入了你從域外得來的典籍,這部分絕不少餘三千萬字,所以.”
“所以,這次完成之後,就超過了五萬萬字?
”
看到李承乾點頭,姬松傻了,他在想這件事帶來的影響。
毫不客氣地說,隻要有一整部《貞觀大典》存放於書院,這將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壯舉。
書院現在每年都有上萬學子在書院求學。
這些人中有各種各樣的人才,光是儒家的典籍,根本就不可能開發這些學子的潛力。
但要是有一部《貞觀大典》,以上面記載的浩如煙海的百家學說,等這些學生吃透上面的內容,大唐的文華盛世將徹底到來。
這不是幾句詩詞的盛世,而是華夏文明從古至今最為盛大的時代降臨。
“好好好!
”
姬松放省大笑起來,其笑聲毫不遮掩,渾厚的聲音瞬間掩蓋整個宴會吵雜聲,嚇得不少人都一屁股坐在地上。
“誰他娘的笑的這麽滲人?
還讓不讓老子喝酒了?
”
“是誰?
有本事給老子站出來,看來老子不.”
但當看見笑聲的來源之後,那個喝酒喝的有點醉意的大漢瞬間閉嘴,噗通一聲倒在地上,震天的呼嚕聲頓時響起,落針可聞的宴會上,所有人都投去佩服的目光!
“哈哈哈,好啊!
哈哈哈!
”
姬松的笑聲還在繼續,李承乾已經嚇傻了,想要拉住姬松,讓他清醒清醒。
但他哪是姬松的對手?
還沒等靠近,就被推到一邊去了。
李泰和李恪兩兄弟就聰明多了,甩開太子和姬松,兩人立馬跑的沒影了。
完了還和其他人站在一起對姬松和太子指指點點,一副我沒參與的表情。
要是平時,姬松非得給他們一個教訓不可,但此時,他心中除了喜悅,已經沒了其他情緒。
李承乾看勸阻姬松無果,也隻能聽之任之,對李泰、李恪兩兄弟瞪了一眼,就朝皇帝走去。
李世民現在面沉如水,顯然也是對姬松打擾今日宴會感到不滿。
今日要是沒有個合理的解釋,姬松怕是別想好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