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圈外掛帝》第1022章 這錢花的真值
在本國,如果說有哪個城市可以把“不時不食”演繹到極緻,那一定非北安莫屬。
三四月開江宴,吃的是新鮮江貨,而到了夏初,河湖中悄悄肥起來的蝦,尤其是到了黃梅季,雌蝦的成熟期,身體裡就會孕育出飽滿的蝦籽,頭部也長出了晶瑩剔透的蝦腦。
每到這個時候,千裡馬就會推出一道非常經典的面食,三蝦面。
將新鮮的河蝦,拆掉蝦仁,蝦籽和蝦腦,炒一碗澆頭,做一碗鮮嫩無比的面條。
這道面真正做起來,其實不難,麻煩就在於剝蝦留料特別耗時。
而且最關鍵一點,現在還沒到黃梅季呢,這河蝦尚未帶籽,蝦腦也沒長成。
三蝦面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指的就是蝦身上的三寶,蝦籽,蝦腦和蝦仁。
這三寶都沒全,面怎麽做?
而且,千裡馬每年賣面的時候,都是由後廚的小工們親手一隻隻將河蝦需要的部份分離出來。
面條也不是無限量的供應,每天66碗面,賣完截止。
一碗面要價88元,就這樣還供不應求呢。
其實以前北安這邊正經有幾家專門做三蝦面的老字號館子,不過後來因為衛生方面的問題,其中一家被曝光了,導緻另外幾家受到了牽連。
三天兩頭被查來查去,慢慢的,這館子就陸續不幹了。
現在細數下來,北安當地,也就千裡馬還保留著黃梅季賣三蝦面的傳統。
付宇點點頭,對劉先生說:“三蝦面我可以做,但現在的河蝦還沒有籽呢,而且蝦腦也不肥,做出來的味道肯定不會那麽地道。
”
劉先生馬上說道:“沒關系的,隻要能是那碗面就行,我媽想念的就是那一碗面,味道差點也沒關系。
”
付宇又說道:“這三蝦面不像其他的面食,備料時特別麻煩,河蝦本身就小,又要拆蝦腦和蝦仁,一碗面的用料,至少也要二斤的河蝦,要不然熬不出蝦油的那個味道。
”
河蝦可不像大蝦,個頭小,蝦仁和蝦腦也不大,拆起來特別麻煩。
劉先生一想也就明白了,忙問道:“那這面需要做多長時間?
”
付宇估量了一下:“店裡那邊以前都是直接派三個小工同時備料,我們這邊,現在隻有兩個人,還有幾道菜沒有烹飪,隻靠一個人拆蝦,沒有兩個小時,肯定做不完。
”
張金玉腦子一根筋,當時嘴快,多說了一句話,現在後知後覺反應過來了。
頓時急道:“對啊!
這光備料,兩個小時都不一定能完成,再烹飪的話,肯定得折騰到半夜了。
”
劉先生一聽,想都沒想的脫口而出道:“拆蝦這活,我們也能乾!
”
付宇聞言,不由看向劉先生。
劉先生忙說道:“人多力量大,我去把家裡人都叫過來,咱們一起幫著拆蝦,這樣也能節省點時間。
我媽歲數大了,平時很少向我們這些當兒女的提要求,今天是她的生日,就想吃一口面條,這個心願我們特別希望能為她完成。
”
付宇已經答應了幫著做面條,既然劉先生一家願意幫著拆蝦,那肯定再好不過。
而且付宇原本就是個非常有孝心的人,也特別能理解劉先生此時的心情。
劉先生現在一門心思都是想要盡孝,決定了要做這碗三蝦面,就馬上出去,將事情跟家裡人說了。
其他家人都是毫不猶豫的立馬答應了幫忙拆蝦,反而是老太太聞訊後再三阻攔。
這上桌的熱菜還沒吃上兩口呢,現在為了要吃麵,還得一家人去拆蝦。
等活乾完,這菜都涼了,到時候還怎麽吃?
劉先生看了眼桌子上的菜,笑呵呵說道:“那咱們先吃兩口,其他的菜告訴廚師晚點做吧。
”
其他家人馬上附和,一共也才上桌三道菜,全家人一起吃,幾分鍾就吃完了。
廚房地方小,劉先生張羅著直接將河蝦搬到餐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按照付宇的吩咐,其他人摘蝦頭,擅長烹飪的大兒媳和張金玉專門負責剝蝦。
因為時節不對,河蝦沒有籽,倒是省了挖蝦籽烤乾的操作。
蝦頭摘起來還是很快的,大人小孩齊上手,沒一會兒就處理完了。
付宇放下手裡剝蝦的活,轉頭叮囑其他人去一起剝蝦仁,自己則開始烹飪蝦頭。
燒一鍋清水煮沸,將蝦頭下進鍋中,等蝦頭煮熟後,才能挖蝦腦,而且處理的時候,還要去除白色雜質,留下紅色半透明的部分才行。
付宇親手做了示範,這個操作比較考驗耐心,姑嫂倆跟著付宇一起負責挖蝦腦。
所有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始還有些拘謹,到了後來,邊乾活,邊閑聊,氣氛反而慢慢融洽起來。
劉先生說:“沒想到這三蝦面原來做起來這麽麻煩,我爸還活著的時候,我們家每年都會去千裡馬吃飯,當時也點過這個面,吃著特別鮮。
不過點餐的時候,多少還會覺得這價格有點貴了,現在看來,可真是物有所值啊!
”
一碗三蝦面,就要用料二斤河蝦。
河蝦味道確實鮮美,但個頭也確實很小,二斤蝦將近一小盆的量,一隻隻連摘蝦腦,再剝蝦仁,幾個人同時處理,好半天,這鮮紅的蝦腦才攢下薄薄的一層盤底。
付宇笑著說道:“這還是省了挖蝦籽的操作呢,蝦籽處理起來更麻煩,不過吃著也是真鮮!
這三蝦面,最好吃的時候,還得是趕在6月初那會兒,不過供應的時間並不長,也就一個來月吧。
除了河蝦那會兒最肥嫩,母蝦都帶籽之外,也是因為製作工序繁複,後廚這邊賣一天的碗面,小工們從早到晚一整天都直不起來腰。
”
賣三蝦面的時候,後廚這邊負責處理河蝦的小工都可以領雙倍工資。
這個規定也是當年姚石為小工們力爭的福利。
主要也是工作太辛苦了。
老太太看著一家人都為了自己的壽面忙碌,嘴上不說,心裡其實挺感動的,看到自家的小孫女笨手笨腳的跟著乾活,忍不住也伸手一起幫忙。
張金玉做這些備菜的活完全就是駕輕就熟,特別仔細的手把手教其他人河蝦如何處理。
蝦頭已經摘掉了,剝蝦時,隻需在蝦尾輕輕一摁,蝦仁就直接跳出來了。
開始時,劉家人乾活的速度非常慢,但時間長了,手法越來越嫻熟,處理的動作也越來越快。
兩斤河蝦,他們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處理好了大半。
付宇看了眼進度,將剩下的活交給其他人,自己則開始烹飪剩下的菜肴。
糖醋魚、經典鍋包魚柳、韭香海蛋黃蟹,這些都是千裡馬的特色菜,付宇迅速烹飪完成。
其他人在忙著,他也沒急著上菜,而是轉手放到旁邊的廚台上,繼續烹飪炒海雜拌。
要不說劉家人會點菜,這道炒海雜拌其實並不是千裡馬的傳統菜肴,而是趙猛當年跟著師傅學來的秘製菜。
炒海雜拌是趙猛師傅家鄉的一道老菜,在當地算是比較常見的菜色。
而趙猛的師傅當年卻在這一道老菜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
現在的烹飪方法,不算是現代創新菜,更不是參考了外來菜的烹飪方法,而是經過了一次次的嘗試,用燒菜技術將一道普通的“炒海雜”,改進投料,提高檔次,變成了現在的炒海雜拌。
其實最開始時,趙猛的師傅曾給這道菜命名為海味全家福。
因為這道菜在“海雜拌”的基礎上,又添加上雞脯肉和熟豬肘肉,這樣一來,這道菜肴立馬晉升為“大件兒”主菜了。
原本海雜拌裡就已經有了海參、蝦仁、魚肉等配料,當地人又習慣加入了如海螺、烏魚闆、赤貝、魚皮,品種數量不定,可多可少。
而趙猛的師傅在做海味全家福時,則將這道菜在烹飪備菜時,直接定出了規格。
主料八種,加上玉蘭片和冬菇共十種。
投料則是,蝦仁、魚片、鮑魚、瑤柱、魚肚、魚唇、魚骨和海參。
付宇看了眼張金玉那邊備菜的情況,蝦仁已經都處理好了,就剩下蝦腦還有一些,幾個人一起上手,估計再有幾分鍾也就差不多了。
在心裡估量了一下時間,付宇烹飪時的速度又加快了一些。
海參順刀片成片,鮮幹貝和蝦肉頂刀切成片。
魚肚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兒,蟶子一切兩半。
鮮烏魚肉要上麥穗花刀,再切成條塊。
所有的海鮮食材,各有各的切法。
付宇完全是信手拈來,一樣接著一樣處理的又快又精巧。
他這邊做的行雲流水,大兒媳端著處理好的蝦肉送過來,原本想要隨手放到廚台上,結果看到付宇這一手刀工,頓時看呆了!
好家夥!
明明是家裡慣常用的菜刀,平時切肉切菜倒也算鋒利,但怎麽也使不出這麽利落的手法。
切食材,講究的是刀工,也是值得一道的一部工序。
刀工的精藝,隻能靠練習。
而每個人刀法中流露出的情感,甚至是性格,尤可分辨。
大兒媳會做菜,但並不算精通,也不懂烹飪中這些技能的講究。
她看著付宇切菜,隻覺得下刀速度飛快,也沒看清楚手怎麽挪的,刀怎麽落的,隨手一抹就是一堆切好的食材。
這種場景,看著真是一種享受,她愣愣望著付宇身姿不動,隻手腕微轉,很快處理好所有的食材。
看到最後,心裡隻有剩下一個念頭,這錢花的真值!
之前嘗著那幾道菜,就覺得特別鮮美好吃。
現在看來,廚師手藝是真厲害!
付宇迅速烹飪完炒海雜拌,河蝦也全部處理好了。
付宇檢查了一下食材的準備情況,將沒清理乾淨的蝦腦和蝦仁再仔細處理好,這才開始烹飪。
盆內放入蝦仁,加雞蛋清、精鹽、乾澱粉拌勻上漿。
炒鍋內加熟豬油。
這一步也是做澆頭非常重要的秘訣。
熟豬油炒菜特別香。
而做三蝦面用熟豬油,則是油香加蝦肉的鮮香,那滋味直接提升到極點!
豬油燒熱至七成熱時,放入蝦仁,用鐵杓劃散出鍋。
付宇轉頭看了眼站在旁邊的張金玉,不用開口吩咐,張金玉麻利拿著漏杓上前做瀝油。
等張金玉將蝦仁全部盛出去,付宇這才借著鍋內的底油,放入蔥末、蝦腦翻炒。
蝦腦入鍋的瞬間,那種獨特的鮮香味道立馬滿溢出來。
整個廚房都彌漫著一股濃鬱的鮮美香味!
鍋裡淋入料酒和少許薑汁,加水及精鹽、白糖、味精燒沸。
再用濕澱粉勾芡,倒入蝦仁,淋上芝麻油,直接出鍋。
張金玉站在旁邊看得眼睛都直了。
這都快晚上七點半了,打從午飯吃過之後,到現在還滴水未盡呢,聞著這股子沁人的濃香,也是真餓啊!
付宇將燒沸的半鍋水裡放入面條。
這面用的是龍須面,越細煮出來才越有滋味。
等面煮好,直接取碗加入豬油、蝦籽醬油和鮮湯,再盛入面條,蓋上蝦仁和蝦腦澆頭。
之前剝蝦時,老太太就說了,吃一小碗就足夠。
於是付宇這一份三蝦面,直接勻出來六小碗。
面上了桌,其他的菜也陸續端了上去。
劉先生一家人起哄,讓老太太先嘗面。
老太太拿起筷子沒急著吃,而是細細打量著眼前這碗面。
三蝦面色澤鮮豔,面條盤的整齊。
這樣子和她記憶中的幾乎一模一樣。
夾起一筷子品嘗,面條柔韌滑爽,湯濃味鮮,蝦仁特別嫩,蝦腦非常香!
雖然少了蝦籽的醬油香,但吃起來卻還是那麽的鮮美。
老太太吃著面,看著小輩們一臉期盼望著自己的目光,臉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都說兒女承歡膝下,是老人們最期盼也是幸福感最強的事情。
老太太其實心裡很清楚。
但都說老小孩,小小孩,家裡平時相依為伴的老頭子離開了,隻剩下她自己,這偶爾的,心裡還是非常懷念。
想的狠了,不知不覺鑽了牛角尖,覺得自己拖累了孩子們。
過個生日,還得讓家裡人跟著操心勞力。
這人啊,上了歲數,真是隻會給人添麻煩。
這越想,越歪的厲害。
情緒上來了,有時候壓都壓不住。
現在看到兒女們為了討自己的歡心,做到這種程度,老太太心情徹底好轉過來。
眼瞧著老太太心情好了,劉先生一家頓時如釋重負。
心裡輕松了,胃口都跟著好了。
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著美味的飯菜,氣氛一時間又和睦又溫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