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幾人都不吃,說家裡還有。
謙讓一番,隻丁香勉為其難吃了一牙。
朱夫人吃了笑道,“比高麗過來的紅蘋果還脆甜多汁。
”
丁釗笑道,“以後每年多摘些送過來。
”
朱夫人不能多吃,吃了四小牙後,剩下的就由朱潛和朱戰吃了。
兩家人相聚一起非常隨意,就連張氏都沒有那麽拘謹了。
幾人說笑一陣散去。
朱潛把大半截人參交給朱夫人,“我第一次看見這麽大的人參,至少幾千年。
切一小截給秦叔,剩下的夫人補身體。
”
朱夫人已經感覺到身體的變化,喜道,“感謝姑丈,這麽好的東西給了我們。
”
為了丈夫和兒子,她也想多活幾年。
朱潛又道,“祖宗保佑,讓我們找到姑丈一家。
有了香香,能護著我們成就那件大事。
還得了這支能讓夫人身體轉好的老參,姑丈弄出的精鐵也對我前程大有幫助。
等到大仇得報,董家平安,不管我留不留在大黎,都要好好孝敬姑丈,安排好香香。
”
朱夫人點點頭。
雖然她更喜歡大黎,但將來丈夫去哪裡,哪裡就是最好的去處。
朱潛又拿出一長一短兩截黑棍笑道,“夫人,你猜這是什麽?
”
朱夫人聞到了一股極淡的香氣,眼裡溢滿驚訝,笑問,“這就是蜜脂香?
”
她見識過各種香,就是沒看過蜜脂香原木。
朱潛道,“夫人聰明,這正是蜜脂香,也是姑丈送的。
你想不到,人參,蜜脂香,紅蘋果,都是一隻叫飛飛的豹鷹叼去丁家,而豹鷹又是被香香的香氣吸引過去的。
香香有大福,成就那件大事指日可待。
”
他眼裡盛滿喜悅,不僅因為得到了人參、蜜脂香、紅蘋果,更是欣喜這些東西的背後原因。
朱夫人難得看見丈夫毫不掩飾內心情緒,笑著附和道,“我也注意到了香香的耳垂,一看就是有大福的。
”
眼裡又有了一絲哀傷,“怪不得,芳兒在的時候家裡會來好些鳥,她不在了,鳥兒也沒有那麽多了。
現在想起來,芳兒的耳垂隻有兩層皮兒,當時還以為是瘦的。
”
朱潛把夫人摟進懷裡,溫言道,“芳兒跟我們隻有三年的緣份,這是上天注定的。
她來人世走一遭,或許就是讓我們最終尋到董家後人。
她達到目的就走了,去天上享福了。
“她陪伴了我們三年,我們因為她真的找到了香香,讓莫明的前路清晰起來……說不定,香香就是芳兒派來的。
她讓香香護著我們報仇雪恨,再通過香香的手把最好的人參送給你補身體。
“你身體好了,天上的芳兒也就安心了。
小敏,咱們放下吧,隻想相聚時的好,不想分開後的傷。
把對芳兒的好和愛用在香香身上,芳兒會通過香香感受到的。
”
朱夫人眼裡溢出淚水,呆呆地看著丈夫。
許久才說道,“香香興許真是芳兒派來的。
那麽小的孩子,知道我的所思所想,知道怎樣討我開心……芳兒去了天上,還想著我,真是好孩子。
”
朱潛是真的覺得芳兒是來幫著尋找董家後人,而香香是芳兒派來的話是為開解夫人故意說的。
聽夫人這麽講,他也覺得或許是真的。
笑道,“不是興許,是一定。
”
朱夫人用帕子擦乾眼淚,點點頭,似乎心裡都亮堂起來。
朱潛把半根的蜜脂香遞給她,“你再仔細聞聞,這根的味道是不是很像芳兒和香香的氣味?
老掌櫃本來舍不得把這根送人,見我實在喜歡,還是切了半根給我。
”
這半根的芯子是暗紅色,小半截枝乾連著前面的枝蔓。
而另一整根芯子是暗棕色。
還有一根丁壯說想拿去吳城賣。
朱潛道,“我家在膠州有個香料鋪子,主要做龍涎香和沉香,也做其它香,蜜脂香極少。
這根賣給我家鋪子。
”
丁壯紅著老臉不好意思收錢,朱潛硬給了他一萬兩。
“這根不是我用,加工出來賣錢。
”
丁壯又道,“你給多了。
”
朱潛笑道,“多的算我的孝敬。
這根加工出來,賣的可不止一萬兩。
”
朱夫人閉著眼睛聞了聞蜜脂香,又睜開眼睛喜道,“真的很像呢。
芳兒身上的香氣能跟最稀有的蜜脂香相似,她就是花神轉世,沒錯的。
”
朱潛道,“這半根紅的隻夠雕一串手串,三個小掛件。
手串給夫人,掛件我們和戰兒每人一個。
明天讓人拿去鋪子裡,除了雕飾品的香木,其它都製成香粉,夫人留著慢慢用。
”
朱夫人點點頭,這種味道時刻縈繞在身邊,就像芳兒依然陪伴著自己一樣。
朱潛又道,“過些日子,我會找差事出去一趟。
”
有些事必須他親自去辦。
朱夫人道,“老爺注意安全,早些回家。
”
次日早飯後,丁香和張氏去跟朱夫人辭行,請朱夫人後天去家裡玩,晚上請朱潛父子和秦家父子去家裡吃飯喝酒。
丁釗又讓人去請了鄒慶一家、錢雷一家及錢飛。
雖然孫參將人很好,但那麽大的官丁釗不好意思請。
朱夫人欣然接受邀請,還道,“若有為難事就跟湯管家說,他會辦。
”
回客房後,幾人拿著兩個包裹坐馬車去丁宅,自家騾車拉了半車朱家送的禮物。
這匹馬是朱府送的。
平時丁立春騎,也能拉車。
丁宅在易安街的青石巷。
這條巷子很幽靜,隻有五戶人家,其中一家是秦府。
前後左右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貴。
巷子外面的街市很繁華熱鬧,屬於鬧中取靜。
這麽好的地段和宅子,不可能是短時間買的。
八成是朱家之前的別院,這次送給丁家。
門房上面的門匾寫著“丁宅”二字。
門外站著六個下人迎接。
一家三口是朱潛送的。
白子華夫婦三十幾歲,兒子白現十四歲,連奴契都給了丁釗。
丁釗又買了一房下人,何叢及媳婦帶著一個閨女,閨女何會也是十四歲。
進了前院正廳,幾個下人來給主子磕頭,丁釗賞了他們各一個裝了銀錁子的荷包。
謝謝夢回莫乾山的打賞,謝謝親們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