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交換情報
他現在已經明白,萬物之間皆有關聯,簡稱萬物互聯。
尤其衛國這一盤亂棋,堪稱牽一發而動全身。
現在對外部訊息掌握得越多,於他完成木鈴鐺的任務或許幫助越大。
“第三個?
”賀小鳶挑眉。
“嗯,是個大消息。
”燕三郎篤定,如果韓昭都還未接到,賀小鳶更不能了。
“行吧。
”賀小鳶隻考慮了幾息就同意了。
燕三郎來路不明,但與她共同歷險多次,從某種意義上說,倒比她同陣營的某些人還要可靠得多,“兩個大消息。
其一,衛國在東南前線戰事不利,被我攸國反製。
十天前,接替韓昭東征的兩個將軍,有一個中了埋伏身受重傷,手下軍隊也減員三萬餘人。
”
燕三郎手上一頓,正色對她道:“恭喜!
這果然是個大好消息。
”
“誰說不是呢?
”賀小鳶難得眉飛色舞,“衛國吃了這一次大敗仗,東進的勢頭戛然而止,原地踏步大半個月後,反被我攸國往西壓回四十餘裡!
”
攸人終於揚眉吐氣了。
燕三郎想了想:“豈非又把戰線推回娑羅城附近?
”
“正是。
”賀小鳶笑道,“你說怪不怪,恰好就是韓昭接手前線的地方;沒料到衛王將他支走以後,戰線又被推回這裡。
”
說到這裡,她嗤了一聲,“都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衛王不放心韓昭,非要把他調來中部不可,這正是天助我等。
”韓昭被尊為軍神,帶兵打仗太厲害了,攸人面對他底氣不足。
還好衛王犯渾,把韓昭調回中部,痛打自家平民。
攸國前線的壓力,一下子就變小了。
不必賀小鳶明言,燕三郎用膝蓋都能想明白,前線大捷必能提振攸國士氣、激勵民心。
原本攸國已被侵佔了十之六、七的領土,頹勢明顯,否則衛王怎麽舍不得放手?
現在看來,衛國想要生吞攸國的算盤越發難打了。
“第二個好消息呢?
”
“衛國中部戰事紛亂,所以東南前線的消息滯後了,直至昨晚才傳到我這裡來,衛王卻是更早就接到了。
”賀小鳶忍不住輕拍桌面,“我有可靠消息,他心念動搖,開始盤算從攸國撤軍!
”
這回燕三郎終於動容:“衛國有撤軍的打算?
”
“正是。
”賀小鳶滿眼鄙夷,“他終於吃不消了。
”
衛國連年征戰,老國君去世以後,新王繼位也不消停,接著就發兵討攸,國內又有褐軍揭竿而起。
這叫漏屋偏逢連夜雨,各路麻煩一起來。
攸國固然被打得苦不堪言,可打腫臉充胖子的衛國自己也不好受。
如今東南前線戰事再度失利,眼看吞攸大計遙遙無期,衛王終於動搖了。
燕三郎想了想:“既是如此,你接下去有何打算?
”
衛國如果不攻攸國,賀小鳶還會留在敵後麽?
“這就要看我國的態度了。
”賀小鳶眼中有寒光閃動,“衛王想打就打,想撤就撤,哪有這麽便宜的事?
”
戰爭進行到這個地步,兩國之間仇深似海。
衛王想停手,還要問過攸人答不答應呢。
戰爭就是一頭猙獰怪獸,一旦被放出籠子,無論攸國還是衛國,想再把它關回籠子裡可就是千難萬難了。
“好了,輪到你了。
”賀小鳶聳了聳肩,“讓我聽聽第三個好消息罷。
”
燕三郎遂將盛邑兵變之事說與她聽。
這情報新鮮熱乎,賀小鳶瞪圓了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說,廖家謀反?
!
”她聲音都擡高了八度。
“千真萬確。
”
“你這消息打哪兒來的?
”賀小鳶立有疑慮。
這小家夥既不是衛人,從前也沒去過盛邑,連通行特許令都是找她偽造的。
如此機密連她都沒聽說,他能從哪裡獲得?
燕三郎預知她的反應,也不生氣,隻說了一個名字:
“泰公公。
”
這大太監是衛王心腹,倒真有可能。
賀小鳶捏著自己一綹秀發,心裡砰砰直跳。
“事件不過發生在三個白天前,這情報是今天淩晨才傳遞過來,鎮北侯都還未接到。
”
賀小鳶忍不住了,喃喃道:“這樣的大好機會,這樣的大好機會!
”
她甚至站起來踱了幾圈,才猛地擡頭問燕三郎:“你特地將消息遞與我知,意欲何為?”
“你對衛國局勢遠比我更了解,我想聽一聽你對鎮北侯的預測。
”燕三郎倒不瞞她,“以及,我也希望鎮北侯盡快返回盛邑。
”
賀小鳶奇道:“為什麽?
”
“我還想進一次天耀宮。
”貓兒已經洗好,燕三郎從儲物戒中取出軟巾,輕輕替它擦拭。
這動作不急不徐,邊上賀小鳶看他的眼神卻越發古怪了:
“你還要進天耀宮?
!
”
上一次他們潛入衛王宮是什麽後果,她仍歷歷在目。
經那一鬧,天耀宮從此怕是要嚴防死守。
結果這小子說,他還要再潛進天耀宮?
那裡到底有什麽寶貝,吸引他一次又一次以身試險?
燕三郎對她的驚訝表示完全理解,畢竟這其中的因果關系能把多數人都繞暈過去。
“是。
但偷偷潛進去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
”
上回,他們就親自堵死了這一可能。
賀小鳶想了想,明白了:“所以,這回你想正大光明進去?
唔,你想藉著韓昭起兵返京、盛邑大亂的機會,再入天耀宮?
”
“對!
”燕三郎撒起謊來,眼都不眨一下。
她能這麽想,也不錯。
“依你看來,韓昭有多大可能返京援救廖家?
”
“援救廖家啊?
”賀小鳶手撫下巴,忽然噗嗤一笑,“廖丞相還真倒黴,被我們連累了。
這樣看來,造反失敗也不能全怪他家無能。
廖家必定還未做好準備,卻不得不提前舉事。
”
廖家替賀小鳶背了好大一口黑鍋,可他自家也不是那麽乾淨。
既然有心謀反,免不了大量人員、金錢的暗中流動,衛王下令去查,一定可以查出問題來。
時勢所迫,廖家隻好造反。
對他們來說,推翻衛王統治的理由簡直不要太充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