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謠言
送走妯娌,蘇夫人面沉似水。
外人隻以為夫君背靠家族,順風順水,卻從未深思過,同是鄔氏子弟,如今還能坐在正三品位子上的,也不過夫君一人而已。
這些年來,夫君付出了多少,外人不知,她這個做妻子的太清楚了。
夫君的確享受過家族提供的優越條件和強大人脈,可是夫君為家族所付出的,也早就與之相抵了。
何況,鄔家有前途似錦的鄔家先,也同樣有拖後腿的子弟,而且後者人數遠遠大過前者,就如方才來的那位妯娌,她那夫君就是個拖後腿的。
原本好好的知縣當著,裕王大軍來的時候,他既沒有以身殉城拚個忠義,又沒有開城迎接搏個愛民如子的美名,他竟然棄了一縣百姓,自己帶著家眷逃跑了!
皇帝厚葬了以身殉城的知縣們,親手題了“忠義”二字,立祠供奉;同樣對那些開城迎接的知縣予以重用。
那位妯娌的夫君,即使沒有被治罪,也會永不錄用。
蘇夫人歎了口氣,夫君頂著壓力,厚著臉皮找太子求情,最終是降職留用了。
蘇夫人不用猜也知道,在太子心中,怕是已經對夫君有成見了。
夫君勤勤懇懇,兩袖清風,到頭來卻要被族人拖累,蘇夫人不甘心啊。
想想方才妯娌說的那番話,蘇夫人握緊了拳頭,不行,這種事不能有,隻要冒出一點苗頭,就要掐斷。
她有三個兒子,兩個已經出仕,最小的也已是秀才了,早晚也是要出仕的。
即使夫君退下來,她的兒子們也要在朝堂上立足。
鄔大人回到鴻臚寺便開始寫折子,幾乎是一氣呵成,折子寫好,他便派人送進東宮,呈給太子。
不到一個時辰,太子身邊的內侍便來了,宣他進宮晉見。
進了宮,內侍直接引著他去了禦書房,鄔大人這才知道,太子竟然已經把他的折子呈給了皇帝。
鄔大人有點激動,雖然他身為鴻臚寺卿,可是這兩三年鴻臚寺並沒有做出成績,鴻臚寺的地位眼瞅著快和太仆寺劃等號了,在朝會上,他就是木頭樁子,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這一次,鄔大人受寵若驚了。
因此,他給皇帝和太子見過禮之後,這才發現,禦書房裡的臣子,除了他,竟然還有戶部尚書和禮部尚書。
皇帝顯然對那名傳教士提出的條件很感興趣,傳教士帶來的種子,有糧食,有蔬菜,還有藥材,傳教士承諾會傳授種植方法,並且協助農人種植,這對現在急於解決民生問題的皇帝而言,無疑是有吸引力的。
至於傳教士想要開辦教堂,傳授教義的事,皇帝顯然沒當回事,洋和尚念念經而已,哪裡有民生更重要。
皇帝讓戶部和禮部,與鴻臚寺一起議事,當然不是隻看眼前的這一點利益,皇帝想得更長遠。
鄔大人回到府裡的時候,嘴角還掛著笑容,一擡眼卻見蘇夫人雙眉微蹙,鄔大人不解,明明他上午走的時候,夫人還很高興啊。
鄔大人能穩坐如今的位子,蘇夫人功不可沒,除了給他打理內宅,讓他沒有後顧之憂,蘇夫人在京城的命婦圈了裡,更是長袖善舞,和很多夫人都是閨蜜手帕交,無形中幫鄔大人穩固了人脈。
看到夫人神情鬱鬱,鄔大人忙問是怎麽回事,蘇夫人也不隱瞞,便把從妯娌口中聽到的事說了一遍。
鄔大人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陶瓷茶盞發出碰撞的響聲。
“無稽之談!
先不說那楊氏所言不過是道聽途說,就說她一個從宮裡出來的女官,難道連這基本的規矩也不懂嗎?
枉議宗親勳貴,她當她是什麽,更當我鄔家是什麽?
”
蘇夫人好不容易平熄下去的火氣,此時又被勾了起來,她道:“小五房那是什麽人,咱們鄔家,就屬她的嘴巴最快,上午聽到的話,下午就能讓她傳遍整條鄔家巷,若是聽她瞎說的是個穩重的還好,若是那不懂事的年輕媳婦,怕是又要傳到各自的娘家,再從娘家傳到外面,到了最後,宮裡要查是哪裡傳出來的,一查就能查到鄔家。
”
而鄔家現在還在任上的,鄔大人的品級最高,首當其衝的就是他。
據楊氏所說,國公夫人李氏,尚在未與前夫和離之前,就與定國公認識了,因此貞節有損,前夫才與她和離。
有這樣的母親,可想而知,女兒又能是什麽好東西,何況,當初和離的時候,前夫根本不要這個女兒。
當然,楊素雲不笨,她應是說得非常隱晦,但是由別人再傳出來,那便就是上面的意思了。
鄔大人強壓怒氣,對蘇夫人說道:“我雖然沒有去過平城,但是鴻臚寺的陳大人,就是從平城回來的,當年李夫人和離,在平城是上過公堂的,更是傳遍了半座城。
李夫人的前夫寵妾滅妻,侵吞妻子嫁妝,其母更是指使妯娌想要謀財害命,李夫人險些被殺,這才帶著女兒逃出來。
那是一位極有主見的女子,她先與前夫和離,和離之後便將前夫一家告上公堂,此案是平城府審理,案件卷宗一查便知,豈是幾句謠言就能更改的?
如今在京城的官員,至少三成都是從平城回來的,即使他們不理會這些市井傳聞,他們的家仆也能不理會嗎?
你看這麽久了,京城可有這種謠言?
還不就是因為那些人都知道是怎麽回事,他們頂多就是說李夫人拋頭露面,開酒樓做生意而已,再要不就是說她是再嫁之婦,可也沒人敢如楊氏那般胡說八道的。
家先的這位未過門的妻子,不是良配啊。
”
蘇夫人靜靜聽著丈夫說話,最後一句,正中下懷。
“說起來吧,這位楊大姑娘的繼母死得有些蹊蹺,其實,在王氏去世之前,楊家曾經傳出過閑話,說那楊老爺想要休妻,還說王氏偷了楊大姑娘的聘禮,因此犯了七出。
隻是這事還沒有下文,王氏便去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