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微微一笑:“陰謀也好,陽謀也罷。
黃得功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拉兵部,戶部和工部下水。
他不怕别人分功勞,怕朝廷治他棄城之罪。
”
在明代,武将棄城逃跑是死罪。
但是實際執行起來有很多操作空間,皇帝會根據武将的表現,忠誠度等進行綜合評估。
一般情況下,隻要拼命抵抗了,大概率不會被治罪。
還有一個前提是朝堂上有人幫他說話。
“李閣老,明日早朝咱們該是幫黃得功邀功,還是彈劾他?
”邱瑜謹慎的問。
内閣這些人數他年紀最小,能當上吏部尚書完全是一個巧合。
能不能坐穩這個位置他說了不算,内閣首輔和皇帝說了才算。
皇帝高坐廟堂,他沒法巴結也巴結不到,能做的隻有向内閣首輔靠攏。
不止他這麼想,朝堂上大部分官員都這麼想。
李邦華略加思索:“各司其職,該邀功的邀功,該彈劾的彈劾,朝堂上不能隻出現一種聲音。
”
“如果隻有一種聲音,那麼肯定是謊言。
你我明白此間的道理,陛下也明白。
”
“多謝李閣老教誨!
”邱瑜向李邦華靠攏的想法愈發堅定。
“李閣老,塘報還說黃得功活捉了劉芳亮,請示朝廷該如何處置!
”
“陛下應該看過塘報的内容了,宮裡沒傳出消息嗎?
”
“沒有,宮裡隻傳出了陛下讓趙王和周王全家進京避難的消息。
”
李邦華眉頭皺了皺。
趙王周王年紀尚幼,讓他們同時進京表面上看是關心藩王。
實際上,這位大明皇帝極有可能要對隻吃飯不幹活的藩王下手了。
皇帝怎麼做,做什麼,與他們這些大臣無關。
因為這是皇帝的私事。
李邦華擡頭往門外看了一眼,說道:“藩王的事咱們管不着,至于劉芳亮...天色已晚,此事明日早朝再議。
”
次日清晨,皇極殿内群臣分别站立。
李邦華輕咳一聲站了出來:“陛下,大名府塘報。
”
緊接着,他把塘報的内容一字不差的念了一遍,随後看向衆人。
朝堂上的官員們都有些吃驚。
兵部,戶部和工部官員私底下小聲議論起來。
“黃得功這份塘報到底幾個意思?
”
“是啊,虧着是不勝不敗的結果,要是敗了,咱們大概因此獲罪。
”
“此人太過歹毒了,諸位莫慌,一會我帶頭彈劾他。
”
“且慢且慢,黃得功的塘報雖然有平攤罪責的嫌疑,但是也把功勞讓出來了。
”
“有道理,但不多。
功勞都是虛的,銀子才是實的。
黃得功可以憑人頭拿賞銀,咱們能獲得什麼?
一句褒獎?
”
“不一定啊,六月份的績效銀不是還沒發嗎,有了這份功勞,咱們三個衙門的績效銀肯定少不了。
”
“還績效銀呢,丢城是大罪,等着陛下降罪吧!
!
”
“肅靜!
”
眼看兵部,戶部和工部官員發出的聲音越來越大,王承恩出聲制止。
“黃得功丢城失地,罪責不輕,請陛下治他的罪!
”都察院左都禦史施邦耀第一時間站出來彈劾。
平心而論,他并不想彈劾黃得功。
黃得功剿張獻忠,打多爾衮,對峙多铎,攻李自成。
縱觀大明朝所有武将,又有幾人能做到他這樣?
可是。
施邦耀是都察院左都禦史,職責就是彈劾官員。
黃得功丢了大名府是事實,如果此時不彈劾,那麼就有結黨營私的嫌疑。
屆時,都察院左都禦史也該換人了。
“臣附議!
”都察院幾個禦史站出來附和。
“臣等也附議!
”
兵部,戶部,工部同時站出來七八個官員,表明了态度。
工部左侍郎陳必謙說道:“陛下,黃得功為了逃脫丢城失地的罪責,在塘報中将兵部,戶部和工部牽扯進去,試圖讓我們幫他在朝堂上說好話。
”
“其心可誅!
”
“其心可誅!
”三四個戶部兵部官員同時發聲。
“諸位!
”
兵部侍郎王家彥當着所有人的面,站了出來。
他嘴角帶着笑意掃視一圈,提醒道:“此戰是勝是敗尚未有結論,諸位急着與黃得功劃清界限,就不怕把功勞也擋在門外嗎?
”
“這...”有幾個官員心裡開始犯嘀咕。
“我等盡心盡力給朝廷辦差即可,勝敗是武将的事,與我們有什麼關系?
”有人反駁。
王家彥搖頭:“怎麼無關?
兵部募兵練兵,配發武器甲胄,戶部負責錢糧,工部制作武器甲胄。
但凡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前方帶兵的将領都會遇到麻煩。
”..
“輕則戰事不利,重則兵敗身亡,平遠伯孫傳庭不就是血淋淋的現實嗎?
”
提到孫傳庭,朝堂上沉默下來。
孫傳庭為什麼會敗?
其實這個問題有些多餘,應該問孫傳庭怎麼才能不敗!
他一沒錢糧,二沒士兵,三沒武器甲胄!
所有的東西都得靠自己想辦法!
一個人幹三個衙門的事,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赢不了!
王家彥見沒人回答他,冷笑着補充一句:“諸位,六部是一個整體,不但要對陛下負責,還要對下面的官員負責!
”
崇祯坐在龍椅上,一臉的平靜。
這就是大明朝堂的現狀。
每個人都幹着看似正确的事,對皇帝極其負責。
但細究起來,有些人的工作完全是為了應付皇帝。
他們用各種聲音,行為試圖告訴皇帝:陛下請看,臣幹的全是本職工作,沒有偷懶也沒有結黨營私。
崇祯站起身向前走了兩步,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說道:“靖南伯黃得功深得朕心,不但救出了趙周二王,還殺敵萬餘,生擒了劉芳亮。
”
“陛下,黃得功丢城失地乃是重罪,請陛下降旨處罰!
就算不降罪,也不能獎賞;否則,其他武将會效仿。
”
就在崇祯打算給這場仗定性的時候,都察院左佥都禦史宋權站了出來。
緊接着,戶部督饷侍郎王弘祚拱手施禮:“臣附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