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留在關中安家的,每人十兩安家費。
另外根據上中下不同屬性的田,撥給士兵少則二十畝多則一百畝,以供耕種。
”
“安家第一年發全額饷銀,第二年發半額饷銀,從第三年開始隻發糧饷不發軍饷。
”
在衆人的争吵聲中,崇祯拍闆做了決定。
對于軍屯,他早有規劃。
軍屯前期的目的是穩定邊關局勢,增加當地人口。
中期主要是減少朝廷開支。
後期人口足夠多時,除了少數邊關繼續搞屯田外,剩下的全都變成民田進入市場流通,刺激經濟發展。
“陛下,”方嶽貢站出來詢問:“屯田沒有問題,就是不知道田從何來。
”
“關中各地此前有不少軍田,收複關中後這些軍田也被收歸朝廷,就讓士兵們種這些田吧。
陝西那邊的軍戶制度,也可以考慮廢除了。
”崇祯猶豫片刻後說道。
他此前雖然宣布廢除戶籍制度,但并不是在全國各地同時廢除,而是逐地逐行業廢除。
除了北直隸外,其他各地尚未正式廢除軍戶。
原因很簡單,牽扯的利益太廣了
軍戶的軍官大多世襲,普通士兵基本沒有上升空間。
再加上軍戶待遇低,被軍官壓榨,所以每年都有大量士兵逃籍。
神操作來了!
軍官面對逃籍情況不但不會上報,反而會繼續壓榨其他士兵,迫使他們逃籍。
因為士兵逃籍後,軍官能得到他們的土地。
久而久之,這些軍官就成了當地的地主,沒有逃籍的士兵成為佃農。
閻應元為什麼能順利地在宣府廢除軍戶?
因為那裡是失地,朝廷收複後可以一切從零開始。
現在陝西也面臨着同樣的情況。
其實廢除軍戶制度在北方各省執行起來問題都不大,建奴入關劫掠了北直隸和山東,流賊席卷襲擾了河南,陝西和山西。
這些地方軍戶十不存一,軍官不是死亡就是有罪之人。
難就難在江南!
當政策的大棒落到軍官出身的地主身上時,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他們手中有兵(各地守軍基本都是軍戶)!
輕則大亂,重則兵變!
一旦起刀兵,大明的經濟又将遭受沉重一擊。
關中的情況相對簡單許多,崇祯決定先從關中開始下手。
他沉吟片刻後故意問道:“秦良玉撤兵後關中無人治理,諸位可有合适人選?
”
“臣舉薦呂大器擔任陝甘總督!
”範景文第一時間開口,“原因有二!
”
“一,呂大器帶兵收複關中有功,本應升官。
再加上他本人目前就在關中,任命送達的當天就能上任。
”
“二,呂大器擔任過甘肅巡撫,對關中各地的情況比較了解。
”
不等其他人表态,崇祯立刻點頭:“那就依範尚書所言,讓呂大器擔任陝甘總督。
”
李邦華南下期間,範景文幹着内閣首輔的活。
想幹好首輔的工作并非易事。
不但要讓皇帝滿意,還要得到下面官員的支持。
京官善于見風使舵,早早地向範景文站隊。
治理大明朝隻靠京官可不行,他們隻負責制定政策,并不負責具體執行。
真正執行政策的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總督,巡撫。
古人講究知恩圖報,要想辦法報答舉薦之人。
報答方法有兩種:公事上認真執行落實政策,私下裡請客送禮。
範景文此舉是在擴大自己的勢力。
這是黨争嗎?
不重要,隻要能幹實事就行。
東林黨為什麼誤國?
因為他們當中有很多不幹實事的“口嗨家”,隻提出問題,不解決問題。
确定完陝甘總督後,範景文向前半步輕聲道:“陛下,秦王府的莊田已被朝廷追回,請問該如何處置?
”
李自成離開西安前将秦王全家全部殺死,秦王一脈絕了。
“哎,”崇祯歎了口氣,故意流露出一副悲傷的表情:“秦王全家被李闖賊殺害,好多藩王來信想要他的莊田。
”
“朕知道,秦王近些年在陝西殘暴無度,做了不少壞事,也害了不少百姓。
”
“朕是一國之君,當為此負責。
”
“陛下恕罪,是臣等失職!
”在範景文的帶領下,一衆朝臣跪地請罪。
“秦王的莊田都劃到土地司下面,連續五年免費租給當時替秦王種地的百姓,就當朕替秦王向他們謝罪了。
”崇祯有些悲傷的說道。
他本想把土地送給那些百姓,可是考慮到财政壓力後不得不放棄了那個想法。
“陛下隆恩浩蕩,臣等替關中百姓謝過陛下。
”滿朝文武再次跪地謝恩。
衆人平身後開始商議本次朝會的重點:論功行賞!
“陛下,”兵部侍郎王家彥再次站了出來:“秦良玉之功不可勝數,她自萬曆年間就幫助朝廷平叛,截止到我朝十九年十月末,功勞如下。
”
“萬曆二十八年,秦良玉與其夫馬千乘于播州之役中大破楊應龍,秦良玉為南川路戰功第一。
”
“天啟元年,建奴犯遼東,秦良玉派兵支援。
石柱土司兵在渾河一戰殺敵數千,其兄秦邦屏戰死。
”
“天啟元年九月,奢崇明叛亂,秦良玉派兵征讨并最終平定此亂。
”
“我朝二年建奴入關劫掠,秦良玉進京勤王。
”
“我朝四年,時任薊遼總督孫督師修建大淩河城”
“我朝七年流賊犯河南”
“我朝十三年張獻忠羅汝才複叛”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王家彥把秦良玉本人,她的族人,她丈夫的族人所有的功勞全都念了一遍。
期間因為說話太多口渴,被崇祯賞了一杯茶水。
“我朝十九年五月,秦良玉率十萬川軍精銳鑿潼關,收西安,殺李賊,平關中!
”
“自此,丢失三年的關中終于重新回到朝廷手裡!
”
說到這,王家彥擡頭看了一眼滿朝文武,又偷偷看了一眼崇祯。
見對方沒有反對的表情後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秦良玉戰功赫赫,為大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
“兵部以為,秦良玉可封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