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
張獻忠主力離開六安,開始向西移動。
其實張獻忠還想再六安休整幾天,此前從湖廣入江西,又從江西進入南直隸,連續奔波讓大軍十分疲憊。
再加上水土不服,導緻大西軍減員嚴重。
但是探馬突然偵得呂大器親率主力從淮南南下。
他可是擊敗了李自成的男人。
李自成實力比他強都敗了,張獻忠更不敢硬碰硬。
于是他隻能臨時改變計劃,避其鋒芒領兵西進。
“啟禀大西王,在往前走三十裡就是河南汝甯府固始縣了。
李自成兵敗鳳陽後固始縣被高傑收複,城内細作傳來消息,城中守軍不足千人。
”行進間,探馬來報。
張獻忠騎在馬上問道:“勸降的檄文張貼了嗎?
”
無論張獻忠還是李自成,在進攻城池前都會派兵在城内外張貼勸降檄文,盡可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
探馬抱拳拱手:“回大西王的話,先鋒營已在城内外張貼勸降檄文。
”
“好,”張獻忠揮手讓探馬離開,随後看向軍師汪兆麟,打算聽一聽他的意見。
張獻忠共有三個軍師,分别是潘獨鳌,徐以顯和旺兆麟。
第一位軍師潘獨鳌擅長練兵和沖鋒陷陣,每遇戰事必沖鋒在前。
崇祯十三年潘獨鳌被俘,崇祯十四年被救後再次被俘,後被官軍處死在黃泥港一帶。
第二位軍師徐以顯擅長兵法和制作武器,深受張獻忠信任。
其野心很大,常自诩為諸葛孔明,要幫助張獻忠得天下。
可惜他沒有孔明的命卻得了孔明的病,崇祯十六年八月攻打嶽州時,這位大西軍師,左丞相兼刑部尚書徐以顯不幸溺水身亡。
第三位軍師就是這位旺兆麟了。
他擅長谶語和阿谀奉承。
谶語是占蔔的意思。
張獻忠本來就迷信,所以十分信任旺兆麟這種神棍。
不止張獻忠迷信,李自成同樣迷信。
李自成手下的軍師宋獻策也擅長占蔔,當時占蔔圈盛行“燒餅歌”,尤其是那句“遇順則止”的“預言”讓李自成和張獻忠深信不疑。
(遇順則止的意思是明朝遇到順朝覆滅。
)
所以李自成選國号的時候,宋獻策建議将國号定為大順。
張獻忠實力弱,起家晚,等他稱帝時“大順”商标已經被李自成搶先注冊。
為此張獻忠隻好将國号定為大西,但是在汪兆麟的提議下将年号定為大順,發行的銅錢也叫大順通寶。
主打一個擦邊。
滿清可能也聽過“燒餅歌”,所以福臨的年号裡也帶了一個順字。
其實當權者未必信,但他們都抱有一個心态: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面對張獻忠投來的目光,汪兆麟畢恭畢敬地說道:“啟禀嶽父大人,我夜觀天象,此去固始縣必定兵不血刃。
”
張獻忠很高興,催馬來到旺兆麟身邊拍着他的肩膀說:“如果真如軍師所言,本王一定大賞于你。
”
“謝過嶽父大人!
”汪兆麟騎在馬上先是對張獻忠深施一禮,随後直起腰擺出一副高傲的姿态。
張獻忠的信任就是他高傲的底氣。
張獻忠目光從旺兆麟身上移開,最後落到傳教士安文思和利類思身上。
安文思是葡萄牙人,利類思是意大利人,他們二人都是耶稣會傳教士。
張獻忠對這兩個金發碧眼的西洋人十分感興趣,許諾平定天下後給他們修建一座全國最大的教堂,幫助他們傳教。
安文思和利類思為此決定給張獻忠效力,并在大西欽天監中任職。
“兩位怎麼看?
”張獻忠問道。
安文思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口音說道:“大西王神勇無比,此去固始縣必定是馬到功成。
”
“是馬到成功!
”利類思糾正道。
“兩位說的都對,不必糾結。
”汪兆麟嫌棄的看了二人一眼,嘲笑道。
“嗯。
”有了這三個神棍的保證,張獻忠心裡稍定。
他高高舉起馬鞭,揮舞的同時對身邊的傳令官喊道:“傳令下去加速行軍,天黑前必須趕到固始縣城外。
”
“駕!
”馬鞭打在馬身上,戰馬嘶鳴一聲,竄了出去。
下午未時末刻,探馬拿着一封降書來到張獻忠面前。
“報,固始縣令命人送來降書,願歸順大西。
”說罷他将降書高高舉過頭頂。
張獻忠懶得看,拿過降書後直接遞到了旺兆麟手中并說道:“軍師幫本王看看降書裡都寫了些什麼。
”
“是,嶽父大人。
”汪兆麟恭敬地接過降書,打開後用最快的速度掃了一遍。
不看還好,看完之後他臉色瞬間鐵青。
張獻忠察覺到了他的反常,急忙問道:“怎麼了軍師?
難道這不是降書?
”
“是降書,不過好像有些不對勁。
”
說着他将降書展開,悠悠念道:“臣吳昜(yang二聲)生自吳江,長于南直隸,在河南為官。
今聽聞大西軍兵鋒将至,臣誠惶誠懼,頓首頓足......”
“久聞大西李定國将軍骁勇善戰,南征北讨所向無敵,臣願拜入李定國将軍門下當一名書吏,望大西王和李定國将軍成全。
”
......
汪兆麟念完降書後,張獻忠直接愣在了原地。
這是什麼意思?
李定國名氣這麼大的嗎?
汪兆麟本就對張獻忠的四個義子很是不滿,見張獻忠發愣立刻說道:“嶽父,這...不對吧。
”
“怎麼不對?
”張獻忠明知故問。
“如此看來李定國的名氣已經超過了嶽父,不妙啊不妙。
”汪兆麟添油加醋道。
張獻忠開始沉默。
他忽然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為在此之前投降的人都是投降他張獻忠,從未有人主動投入李定國門下。
難道李定國的名聲真的比自己名氣大?
不,肯定不會。
李定國隻是大西的一個将領,而他是大西王。
更何況李定國是他的義子,名氣肯定比自己小。
等等!
張獻忠忽然想明白一件事。
固始縣令吳昜這麼做就為了離間他和李定國的關系。
這是明廷的反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