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軍出動,掃清江南
八月二十二,諸事皆宜。
朱棣留大皇子朱高熾、道衍、淇國公丘福鎮守南京。
任命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成國公朱能為大軍指揮,率領成陽侯張武、同安侯火裡火真,及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思恩侯房寬等部,戰兵共計步騎五萬七千人,輔兵民夫因補給線極短,隻征召了共三萬兩千人。
大軍浩浩蕩蕩自南京城內城北側神策門、金川門,東側太平門、朝陽門而出,另有部分兵馬乘船順江東下。
因為朱棣是渡江入金川門稱帝,江南地區望風而降,所以自從朱棣登基以來,他天下無敵的燕軍鐵騎,其實並沒有踏足蘇松嘉湖等江南的核心區域。
神策門鏑樓上,內閣的幾位綠袍官員正聚在一起目送大軍出城。
槍矛如林、旌旗蔽天,冰冷的紮甲在烈日下閃耀著寒光;鎧甲上斑駁著洗不掉的血跡,在陽光下反射出讓人心悸的光芒
這樣雄壯又充滿肅殺之氣的大軍,讓站在城頭觀望的文臣們不由得感到膽戰心驚,就連那些自詡見慣了世面的,心裡也都暗暗打起鼓來。
內閣一共七人,解縉、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
除了金幼孜隨駕,剩下的六個人都在這了。
其實以立場而論,除去不站隊的胡廣和鐵了心做孤臣的金幼孜,剩下的五個人立場都是傾向大皇子朱高熾的,隻不過是程度大小的問題。
但這是對外的,一旦當這撥大明最聰明的青年才俊聚在一起的時候,互相之間的立場就更值得玩味了。
當然,既然皇帝的決斷已經定了下來,那也沒人敢在有競爭關系的同僚面前,說攤役入畝這件事不好,隻能不留話柄地側面討論一番。
作為內閣地位最高者,解縉率先開口,他遠眺著地平線吟了一首唐詩道:“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鹹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
吟罷,挑起了話頭的解縉,眼睛看向了老成持重到稍顯憨直的胡儼,胡儼是他推薦的,此人標準的大儒風範,一言一行無不規矩。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這所以為大也。
”胡儼礙於解縉的面子不得不說兩句,卻也不肯深說,隻是借用《中庸》裡的一句話,似是而非地表達了他的態度。
牆頭草胡廣在任何事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都不會倒向哪一方,所以他站在最後,縮了縮脖子試圖把自己藏起來降低存在感。
“不是這個道理,德行推動不了政令。
”黃淮與解縉資歷相仿,既然輪到了他說話,此時自然開口來辯胡儼,“攤役入畝是國家大事,非得用兵甲這種強力手腕推動不可。
”
話題一開,更後面資歷稍遜半籌於解縉、黃淮的楊士奇,自然也沒了太多顧忌。
“從領軍的這些侯伯,就不難看出陛下的意思了。
”
“哦?
”胡儼反而好奇楊士奇的意思。
內閣一共就兩個知兵的,一個金幼孜,典型微操無敵的戰術參謀,跟蜀漢法正那般定位的角色。
另一個便是楊榮,不擅長臨陣參謀,更擅長屯田、邊防、糧餉等籌劃和後勤的事情,有點類似低配版的諸葛武侯。
楊士奇看向楊榮說道:“勉仁兄給解釋解釋?
”
跟楊士奇報團取暖的楊榮,原本聽解縉講話時闆著的臉緩和了下來,登時接過話來:“成國公朱能自不必多說,未來必定是扛鼎的勳臣。
”
眾人紛紛點頭,朱能如今不過三十二歲,卻跟著朱棣從征漠北到靖難打滿全場,且有帥才,朱棣帶著偏師繞後的時候,都是朱能和張玉指揮燕軍。
靖難之戰中,朱能連敗耿炳文、李景隆,又在靈璧決戰時俘虜平安等南軍名將,是靖難勳臣裡僅次於老將丘福的二號人物。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的朱能,必定會成為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楊榮複又說道:“至於兩位侯爵,成陽侯張武原本是燕山右護衛百戶、同安侯火裡火真是韃官,原本是燕山中護衛千戶,皆是陛下麾下猛將,以勇猛豁達著稱。
”
“靖安侯王忠每戰常帥精騎為奇兵,安平侯李遠用兵擅長偽裝設伏,這兩人乃是在蔚州之戰時舉城降的,思恩侯房寬則是大寧系碩果僅存的代表人物,用兵老成的緊”
說到這裡,楊榮止住了話頭,內閣的幾位聰明人也懂了他的意思。
朱棣選將,很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作為主帥的成國公朱能無論是能力還是地位都可以壓得住場子,兩個嫡系侯爵敢打敢衝,三個同樣久經考驗的降將伯爵,也有了各自互補、施展所長的空間。
“那陛下在幹嘛呢?
”解縉忽然問道。
“您這是要親眼看看江南?
”
金幼孜與朱棣一道騎著騾子,身後跟著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忠義衛指揮使童信和幾個燕王時期就跟在朱棣身邊的老親衛。
幾人做行人打扮,這次是金幼孜扮作主人,而朱棣等人扮作護衛,也並未遠離大軍的行進路線。
事實上,準確地來說,是處於大軍的圍繞之中。
從南京出城後,五萬多兵馬水陸並進,順著長江向東而行,過了鎮江府、常州府,不過四五天的時間,就進入了環太湖圈的蘇州府、松江府、嘉興府、湖州府,也就是俗稱的蘇松嘉湖江南重賦區。
而大軍也就此以五位侯伯為將,分兵成了六路,而這六路如同滔滔大江般的兵馬行列裡,還會隨著由東轉南的推進,在每個縣、鎮、鄉中,分成更小的一股股支流。
如果從天空中看去,便真的好似一條由人組成的流動江河一般,深入到蘇松嘉湖諸府這個龐然大物的每一處毛細血管裡。
在朱棣的周圍方圓五十裡內,就距離不等地散布著數以千計的忠義衛騎兵,隻需要一支鳴鏑,瞬息便至。
與統治基礎牢固的北方地區不同,這裡對於朱棣來說,顯得異常陌生.他在北方待得太久了,以至於都不太記得,自己兒時曾經來過這些地方。
同樣的秋天,不同於塞北的黃沙漫天、北平的楓林盡染,江南的秋意綿延而又柔美,空氣中夾雜著淡雅的桂花香,仿佛置身於山水畫之間。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
松江府的土路上,看著路邊水田裡哞哞叫的水牛,赤著腳在做最後努力的農人,以及蹦來跳去的孩童,和操著吳儂軟語的女人們。
朱棣牽著騾子的韁繩歎了口氣道:“江南風暖,熏得久了確實消磨銳氣。
”
“閣下可是江北來的?
”
朱棣的聲音沒有刻意壓低,被道左同向而來的幾名士子聽了個正著。
幾名士子的打扮都是書院學子的裝束,雖然都稍顯穿戴樸素,但舉止神態之中卻透著一股讀書人才有的傲氣。
朱棣示意護衛們不要緊張,索性停下騾子來。
當先騎著驢走在前頭的那名年輕士子也止住了驢,拱手後,語氣頗帶質疑地問道:“既然閣下到江南,想必已經領略過江南的風土人情了吧,江南風物便是如此‘暖風熏得遊人醉,隻把杭州作汴州’,化用詞句來意有所指,可不是什麽知禮人該有的舉止。
”
另外幾個學子亦是嘰嘰喳喳如同小喜鵲般說了起來,倒也沒有什麽諸如鄉下人之類難聽的話,他們有些偏軟的口音也聽不出憤怒的意思,隻是引經據典地陰陽怪氣罷了。
大約是自己討論到沒什麽可說的了,終於有個士子開口問道。
“可否請教閣下高姓大名?
”
旁邊另外一名青年士子則接話道:“閣下若是知曉江南風物人情,定不會像現在這般感慨!
我等讀書人讀聖賢書本來就是要誠心正意,怎能隨意偏頗指摘?
”
朱棣眉頭微微一皺。
扮作主人的金幼孜趕緊站到前面,笑呵呵地說道:“我等初次來到江南,對貴地不甚熟悉,冒犯之處,還望見諒。
”
金幼孜倒不怕這幾個江南士子,而是他很擔心這幾個年輕讀書人惹怒了皇帝陛下,引發不測禍端——畢竟皇帝陛下最近脾氣有點暴躁。
金幼孜說著話,伸出右手向側一展,做了一個“請”的姿勢,示意這幾位年輕士子繼續前進,路上相逢便當偶遇了,一筆帶過就好。
聽到金幼孜的江西口音,那幾名士子臉色稍霽,江西也是文華之地,想來是從江西來江南遊覽的讀書人,便點了點頭,欲繼續往前行去。
兩撥人錯驢騾而過。
而其中一個士子不經意間地一瞥,卻忽然嚇得噤若寒蟬了起來。
“你怎麽了?
”同伴見他待在原地,好奇問道。
“蒙蒙古人!
”他手指顫抖地指向了帶著帽子的童信。
“蒙古人?
!
”
其餘三個人也都嚇了一跳,順著他所指看了過去。
隻見藏在金幼孜隊伍裡,有個身材健壯、雙臂如猿猴般修長矯捷,眼睛炯炯有神的漢子,正朝他們這裡看了過來。
而這漢子,騾子鞍韉上還斜放著一個用布包裹起來的、鼓鼓囊囊的東西。
“真真的是蒙古人!
”四人齊聲驚呼道。
他們都是江南諸府本地的童生、秀才,雖然沒有如同老一輩般見識過草原胡人的彪悍和野蠻,但是蒙古人流傳在江南的惡名卻自小隨著奶奶的故事深入骨髓,一時間均是膽戰心驚,股下不禁打顫。
尤其是,這個蒙古的漢子,長得忒怪異!
若是薑星火在此,怕是脫口而出一句。
——好一個杜蘭特!
當然了,童信作為當世第一神射手,臂長有力、目如鷹眼是必須的條件,也正是這種怪異的外形條件,讓他在人群中第一個暴露了。
金幼孜見狀不妙,急忙喝斥道:“爾等休慌!
”
四人聽聞此言,方才回過神來,立刻轉移視線,將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金幼孜。
這時候,他們也顧不得什麽有辱斯文了,紛紛如受驚兔子般往後撤去,一副如臨大敵、如臨虎穴的模樣。
“這是我在泉州雇傭的蒙人後裔,早已與漢人無異,非是賊人,不要害怕。
”
聞言,四名士子愣了愣,見對方確實沒有歹意,方才松了口氣。
金幼孜暗松了一口氣。
這些江南士子雖然是讀書人,腦袋瓜子卻還算清醒,或者說還算好忽悠,沒讓自己失望。
他們若是真的四散而逃,會不會被童信一箭一個,那就不好說了。
畢竟,一旦他們逃跑,童信和紀綱,是不能保證這些人是不是因為認出皇帝,卻假裝害怕蒙古人,借此去民間的反對力量處通風報信。
任何萬一,他們都擔待不起。
“我確實是蒙古人,讓各位受驚了。
”沉默的童信開口,一嘴流利的鳳陽官話。
而對面的士子,稍微鎮定後,為首的衝童信努努嘴,輕聲說道:“諸位放寬心,泉州自前朝市舶司起,多有蒙古人。
這次來咱們來松江府,不也見了許多蒙古後裔?
諸位莫非忘了,最近乃是雅集的日子,如今兵荒馬亂的,有錢人家雇傭點剽悍蒙古護衛不算稀奇事。
”
為首之人這話說的,不知道他自己信不信,反正三個同伴是信了。
眾人恍然,頓時釋然。
是啊,眼前之人是一名護衛,隻是負責保護主人而已,自然不用害怕了。
他們紛紛松懈下來,又變成了平時的模樣。
“既然是護衛,便沒事了。
”
“咱們該幹嘛幹嘛去!
”
“走吧走吧!
”
幾名讀書人議論完,各自向前去了,隻不過駕著驢的速度多少有些狂飆的意味。
紀綱等人見狀也松了一口氣,心裡暗罵,果然是一幫讀書讀傻了的,這麽快就被糊弄住了。
他們收拾好心思,繼續前進。
待學子們消失在視線鏡頭,童信則是仰頭吹了個口哨,天上的一隻海東青聞聲展翅而去。
“陛下,臣怕這幫人是偽裝的,要不要”紀綱做了個割喉的手勢。
“不用。
”
朱棣慢悠悠地騎著騾子,在他們前後左右,忠義衛的三千騎以百戶為一組,散落在周圍,並不會有什麽危險。
朱棣似乎一點都不著急的樣子,沿途一直觀察著江南的風土人情。
“這些農人耕地,為何不用水牛?
”
朱棣又一次停下了騾子,看著不遠處梯田上勞作的農人,發出了疑問。
隻見身上裹著一層泥,看起來膘肥體壯的青色水牛,正懶散地臥在田壟邊曬太陽。
而農人們卻全家老少齊上陣,都高高地彎起腰,躬起脊背,在烈日下揮汗如雨,於齊膝深的水田裡勞作著。
那青牛悠閑地“牟”了一聲,就仿佛它才是大爺一般。
金幼孜卻一時語塞。
“你也不知道?
”朱棣有些奇怪,“還是說他們家的牛病了?
”
“回陛下的話,江西多山地,因此多梯田,跟江南蘇松嘉湖這種大片的平整水田還不太一樣.”
金幼孜勉力解釋,隨後在朱棣的目視下,揣了點銅錢,步行前往水田裡問話。
朱棣看著金幼孜撩起長袍下擺,順著壟頭,靴子一腳深一腳淺地避開農作物,沿著田埂走了進去。
金幼孜跟農人交談了片刻,便複又沿著田埂原路走了回來。
顧不得腳上的泥濘,金幼孜對皇帝解釋道:“不是他們不想用水牛,也不是水牛病了,而是這裡面的莊稼委實長得深淺不一,靠牛弄得粗疏,就得人一個個地去弄。
”
朱棣點了點頭。
金幼孜打算騎上騾子繼續前行,朱棣卻忽然問道。
“他們這裡的賦稅,實際繳納的是多少?
”
金幼孜說道:“如今沿用的還是洪武二十一年太祖高皇帝的詔令,大明的平均水平是每畝地半鬥米,松江府大約是三鬥米。
”
洪武二十六年統計,江南八府(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應天、嘉興、湖州、杭州,即今天的蘇南和浙北)征收米麥合計686萬石,佔全國總稅糧的23.3%。
各府中又以蘇州為最,蘇州一府交納的稅糧將近全國的十分之一。
對江南產糧區的高稅制,既有皇權的因素,也有現實的財政需求。
但無論如何,這個理論數值,都還是地主和農民能負擔的。
“他們跟你說的,也是三鬥米?
”
金幼孜點了點頭,朱棣輕舒了一口氣,繼續前行。
而這次,大約也就走了兩裡地,朱棣又停了下來。
“那是什麽?
”
遠處為水田引水灌溉的水渠上,漂浮著一個木盆,木盆裡似乎還有什麽東西。
“莫不是誰家浣紗女的盆不甚飄走了?
”金幼孜揣測道。
“不是。
”
童信眯著眼睛盯了一下,肯定地說道:“裡面裹著一個嬰兒。
”
“去撈上來。
”朱棣乾脆說道。
童信點點頭,用鞭子抽打胯下的黑騾,待到水渠邊都不待停穩便漂亮地飛身下馬,繼而三步並作兩步跳上水渠邊緣,長臂輕輕一撈,便把那順著水渠緩緩飄下的木盆拽了過來。
待童信捧著木盆回來時,朱棣等人方才看見,是個頂可愛的小女娃。
新書祭天,助我成仙!
獻祭《學長尚在,學姐請自重》一本,沒準獻祭完明天就兩萬均訂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