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他們已經不想回去了
陌錦初往兩個大坑裡面又裝滿了水,然後又去看了一眼那成片的棗林。
棗樹的長勢不錯。
即便已經掉光了葉子,但依舊能夠看出它們的勃勃生機。
看來邱将軍将這裡治理得不錯。
就是那溝渠,他都會帶人時不時清理一下裡面的泥沙,以保證水流能夠暢通無阻。
看來不出三五年,這裡也就能變成一片綠洲了。
至于礦藏那邊,進度也是有序而迅速的。
那些他國之人從最初的抵觸,現在做活兒也是很賣力了。
主要是人家龍淵國這邊從不惜疼糧食,讓他們可以吃飽穿暖。
這麼多人的棉衣棉褲,那也都是人手一套,從沒虧待過任何人。
就是住的地方也都有厚實的棉褥棉被,屋子裡也都有炭盆取暖,待遇可比在陵西國要好上很多呢。
而且,穆南琛還說了,若是表現好,還可以讓他們見見自己的親人。
若是再表現好一點,逢年過節也會放他們回去與家人團聚。
就像是這邊雇傭過來的雇工,到了臘月二十七就能回家過年了。
等到來年過了正月十五就可以來上工。
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好事啊。
他們也都是有父母家人的。
好多人至今還未曾成親,自是十分想念家人的。
若是攝政王這邊能夠放他們回去看看,那他們自是十分開心的。
穆南琛看着他們,然後從中挑出了五十幾人。
“你們的表現,我們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
實不相瞞,用不了多久,你們陵西國也會成為我們龍淵國的一個府郡。
這可不是本王說大話。
本王也是軍人出生,早就厭倦了這種你死我活的生活。
一旦戰火四起,首當其沖受罪的,就是當地的老百姓。
隻有統一整片大陸,才能真正一勞永逸,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祥和安甯的生活。
本王也不怕讓你們知道這個消息。
若是你們的陵西皇明智,選擇投誠,倒也能免除一場厮殺,保全住陵西國将士的性命。
但若是他一直執迷不悟,将來的下場那必定就隻有滅國這一條路。
本來本王還打算今年不會放任何人回去的。
但你們家裡都是有父母親人的。
所以,你們五十人臘月二十就可以回去,臘月初六就要回來做工就好。
有相識的将士可以寫書信交給他們帶回去,給家裡報個平安。
我龍淵國國君仁善,不會虧待了任何一個誠心臣服于龍淵國的人。
但若是誰敢覺得已經僥幸逃脫,就可以不回來了,那也行。
你們以後就做個平常的百姓就好。
你們不會死,但一旦生起想要與龍淵國為敵的念頭,那你們的下場,隻能和你們的八皇子一樣,會死無全屍,凄慘收場。
”
他要的是心悅誠服,而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穆南琛的話讓着五十幾人都激動地哭出了聲。
他們雖然不怕幹活兒,但對親人的想念卻是與日俱增。
他們的現狀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但家裡人不知道啊。
或許他們都以為他們已經不在了,都在家裡悲痛欲絕呢。
實則上是,他們在這裡吃得飽穿得暖。
哪怕每天幹活兒辛苦了點,但卻沒有性命之憂。
他們已經不想回去了。
回去了能怎麼樣?
被人知曉他們回去後,說不定還會被抓壯丁去服徭役,更糟糕的是,若是活着回去被官家之人知道,說不定還能招緻殺身之禍。
這樣就很好了。
不用忍饑挨餓,也不用怕成為無主之人成為别人刀闆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而且,還能時不時回去看看家人,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活着,這就已經很知足了。
“攝政王,在下等人謝過攝政王的不殺之恩。
請您放心,别說是回家了,隻要能讓家裡人知道我們還活着,并且衣食無憂,在下等就是死也能瞑目了。
”
“攝政王,别人在下不敢保證,但我張義對天發誓:以後絕不背叛攝政王!
等回去看過親人後,在下定按時回來,在這裡幫大家挖礦。
”
“在下等也發誓,絕不背叛攝政王!
”
有了張義幾人的帶頭,所有的俘虜都跪在地上發誓。
那震天的聲音,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紛紛咋舌,十分震驚。
這些可都是陵西國的人。
沒想到現在,他們居然會真心實意留在這裡做工。
穆南琛掃了這些人一眼,淡定道:“隻要你們好好做工,本王和朝廷自是不會虧待這裡的每一個人的。
我龍淵國的國君仁善,在聽聞甘城這邊通水後,就将雇工們的兩擔水報酬換成了五百文的工錢。
你們也有。
每個月五百文的工錢另一個月九十斤的糧食。
到現在為止,那些雇工在這裡勞作了三個多月。
而你們,一共是一個半月。
你們所得的工錢和糧食,也都會一樣不少發到各位的手中。
接下來的時間,每隔一段時間,本王會放一批人回去,将你們所掙的銀子和糧食都送回家裡去。
”
那些戰俘一聽,更是跪在地上泣不成聲了。
原先他們都以為,被龍淵國的人俘獲,即便不死也要脫層皮。
平日裡估計也會被他們欺淩,侮辱,過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可沒想到,攝政王不但沒有讓人苛待他們,居然還給他們給糧食,給工錢。
要知道,家裡的親人有時需要的不是銀子,而是可以活命的糧食!
自己在這裡一個月能掙到九十斤糧食,那家裡以後就不用餓肚子了。
他們越想越激動,越激動,臉上的淚水就如何都擦不幹淨了。
“攝政王.......請您放心.......我們以後都會留在這裡好好幹活的,不會辜負了攝政王對我們的厚待.......”
穆南琛看着他們,也是欣慰點頭。
有了這些人,以後這陵西國的安危就不用太操心了。
畢竟一國的安穩,最大的變數在百姓身上,而不是那些掌權者。
南蠻國國君呵陵西國不服龍淵國,想要挑起戰事,那就看他們沒了民心後,要拿什麼來與龍淵國抗衡。
忙完這裡的事情,穆南琛就回了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