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603章 太後:我愚蠢的兒子啊
“姑母一心為了侄兒,為了大唐江山社稷,侄兒都明白!
”
許是處于内心的愧疚,永平帝對大長公主的态度出奇的好。
就連自稱,也從朕,直接變成了晚輩自稱。
隻可惜,永平帝全然不知道大長公主内心的圖謀,若是知道大長公主處心積慮做這些事情,隻是為了架空他,為了讓他在朝臣面前越來越沒有威望,他怕是生吞了大長公主的心都有。
“這都是姑母該做的!
”
“大唐好了,姑母才能好!
”
大長公主簡單的兩句話,卻是真正說到了永平帝的心坎上。
“姑母,您說的太對了!
”
聞聽大長公主的話,永平帝真的有種遇到了知己的感覺。
他重用勳貴,重用皇族之人,都是想着,他們都是與國同休的人,應該明白隻有大唐好了,他們才會好。
可結果卻是,這些人就是爛泥不上牆。
“聖上其實不需要太過着急,凡事都要慢慢來,欲速則不達!
”
“朝堂之上,您對大臣們的要求,适當放寬松些。
逼得太急了,難免适得其反!
”
“姑母說的在理,朕會注意的。
”
……
跟大長公主說過了話,心情焦躁的永平帝竟是慢慢平靜了下來。
如大長公主所言,他的确是有些着急了。
“穩住,欲速則不達!
”
“有姑母助我,這天下亂不了!
”
永平帝的心态放平和了,看問題自然也就不再那麼急躁。
隻是,他這邊才想開了點,太後就派了人來,請他過去。
“母後!
”
永平帝這段時間跟太後的關系并沒有處得多好,因為他心裡對太後還是有些埋怨的。
若不是太後的緣故,他覺得自己不至于跟燕王走到今天。
“大長公主結交朝臣的事情,你看到沒有?
”
太後收到這消息後,便第一是将讓人傳給了永平帝。
在她想來,永平帝看到這消息,應該會時第一時間來見她,跟她商量對策。
可太後非但沒有等來永平帝,反倒是等來了大長公主進宮面見永平帝的消息。
她雖然掌握着夜莺,但卻從來沒想過在永平帝身邊安插人,畢竟永平帝是她唯一的兒子。
但此刻,太後有些後悔,她應該早早布局的。
若是她早早在永平帝的身邊安排了人,那麼,她肯定已經知道大長公主跟永平帝說了什麼,也不至于現在兩眼抓瞎,什麼都不知道。
“回母後,兒臣看到了!
”
“适才,姑母來見朕,已經跟朕和盤托出。
朕,信任姑母!
”
永平帝絲毫沒有表露出對大長公主的忌憚,反倒是幫大長公主說話。
他又不是沒腦子的人,如何不知道太後喊他來是為了說大長公主的壞話?
但是,永平帝覺得大長公主對他的忠心,不需要任何的懷疑。
“你,糊塗啊!
”
太後聽了永平帝的話,真的是氣急敗壞。
虧她一直覺得這個兒子很聰明,雖然做皇帝算不得什麼蓋世明君,但至少是一個能分辨忠奸善惡的。
可此刻呢,太後覺得這個兒子如此之愚蠢!
“母後何出此言?
”
永平帝皺眉,有些不悅地望向太後,“姑母對兒臣素來不差,之前兒臣遇刺,是姑母舍命相護的。
”
“母後,若是姑母對朕包藏禍心,那麼,朕可能早就已經被賊人害了性命,您也已經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做了那太皇太後!
”
“兒臣知道母後對姑母有些不喜歡,但是,在朝堂大事上,兒臣還是希望母後能守好本分!
”
“太祖皇帝很早就立下了規矩,後宮不得幹政!
”
“母後,縱然您是朕的母後,這規矩,還是要守着的。
”
永平帝一番言語,真正是拿刀在戳太後的心窩子。
她原本是穩穩坐着的,但在聽到永平帝的這一番言語後,太後的身子陡然一陣搖晃,眼前發黑,差點兒就一頭栽倒在地上。
“娘娘!
”
還是太後身邊的嬷嬷及時上前,扶住了太後,才讓她沒有跌倒在地。
“母後!
”
永平帝看到太後這個樣子,也是吓了一跳。
随然他是真的反感太後的指手畫腳,反感太後對大長公主的偏見,但是,太後到底是他的親娘,他再怎麼不喜歡,對太後的孝心還是有的。
眼見太後差點兒暈倒,永平帝連忙認錯,求太後保重身體,切莫生氣,一切都是他這個做兒子的不是。
太後看着緊張她身體安康與否的永平帝,幽幽一歎,道:“皇帝,哀家非是讓你針對大長公主,隻是讓你多個心眼兒!
”
“誠然,我大唐沒有女子為帝的先例,前朝諸代,也沒有這樣的先例。
但是,任何事情,都得多想一想!
”
“大長公主是怎樣的性子?
”
“她可不是普通的公主,這一點,你該比哀家更清楚。
”
“既然你不喜歡哀家多言,那麼,哀家便不再說了!
”
太後着實是有些傷心了。
她為了這個兒子,可以說是嘔心瀝血。
可她萬萬沒想到,在這個兒子的心理,她這個當娘的,居然還不如大長公主重要。
“罷了,罷了,這樣的兒子,随他去吧!
”
太後傷心了,自然不想在費精神和唇舌去說啥。
她怕自己再說下去,早晚得被永平帝這個不小的東西給氣死!
“母後保重身體,兒臣告退!
”
在發現太後不想說話後,永平帝也是幹脆的很,直接告退走人。
如今的大唐,事情繁多。
作為皇帝,永平帝也是真的忙。
地方官府的奏折一道道地送到京城,擺在永平帝的面前,彈劾、狀告那些地方世家望族的不遵王法,跟永平帝詢問處置之法。
對于這些折子,永平帝真的是頭大如鬥。
在他看來,地方上的這些官吏,一個二個都是老奸巨猾。
古人說,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臣子本該是為君王分憂的,可到了他這裡,都特麼的反了過來。
若是依着永平帝的本心,他想立刻把這些官員給撤職拿辦。
地方世家望族不遵王法,自然要依法處置,這有什麼需要請示的嗎?
一個二個的,都怕得罪人,這樣的官員,他要了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