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餅,好吃的緊呢。
”呂氏把嘴裡的咽了下去,把手裡的又塞到了口中,全部都吃完之後,還砸了咂嘴:“說起來,我還是頭一回吃到這麼好吃的餅呢!
”
沈香苗也掰了一塊細細的嚼,擰着眉慢慢的品。
“味道倒是不錯,就是不夠酥脆,比着一位老師傅的還是差了些,想必還是做得少了。
”沈香苗長長的吐了一口氣。
說起來,這餅算是好吃的,味道是不差的,跟現代那個做鍋盔的老師傅相比,倒是有了八九分的模樣,隻是這口感上相比,還是抵不上那位老師傅做出來的酥脆。
面點對技術和經驗要求頗高,沈香苗這種并不經常做面點的,在一下午嘗試之後能做到這個程度,她自己都認為十分難得了。
“你也就剛做,哪裡就能和老師傅比了,依我看,做成這樣已經很難得了,往後再多做一些,興許還能超過那位老師傅呢!
”呂氏瞧着自己閨女心生氣餒,急忙鼓起氣來。
“也隻能如此了。
”沈香苗放下了手中的餅。
現在她也隻能如此,至于能不能再把這鍋盔的制作方法做到登峰造極,也就看有些人的造化了。
“還剩下些面和肉餡兒,不如這會兒都做了,晚上也就吃這鍋盔,拌個素雜拌,配上鹵肉,就着綠豆大米湯喝,清涼好做,也去暑氣。
”沈香苗提議道。
閨女提議,自然是好的,呂氏笑眯眯的點了頭,燒起了地火,開始熬大米綠豆湯。
而沈香苗拿了豆芽、長豆角用開水汆燙熟了,配上鹵好的豆皮,再加上從菜地裡采摘下來的新鮮的荊芥、黃瓜、拌了一大份的涼菜,又切了一盤鹵豬頭肉,調了醬汁來,一起配着吃。
飯好了之後,喊了在裡頭練字的鐵蛋出來吃飯。
鹵豬頭肉的味道自不必說,一如往常的美味,那涼菜,顔色鮮亮,綠綠白白紅紅的,瞧着是分外好看,清香十足,清爽不油膩,吃上一口就停不下來了。
再來就是重頭戲,軍屯鍋盔了,香酥無比,外酥内軟,肉香慢慢的溢出來,好吃的不得了。
鐵蛋一口氣吃了半個鍋盔,這才慢慢開始慢慢的細嚼慢咽,一邊吃還一邊誇贊:“這餅味道真是好吃。
”
“這是什麼……哦,聽你姐姐說叫軍屯鍋盔的,你姐姐可是費了半天的勁兒,做了好多次才做好的呢,好吃着呢。
”呂氏笑盈盈的說道。
“姐姐的手藝,斷斷是不會差的。
”鐵蛋仰了臉笑了笑:“不過姐姐平日裡都不做餅啊,面啊什麼的,今日倒是費了這麼大的勁兒做這個來了,莫不是咱們家以後也要開始賣這個鍋盔了?
這鍋盔味道好,若是出去賣,倒是能掙錢。
”
“也是突然想吃了,就試着做做看,暫時還沒想着去賣。
”沈香苗笑盈盈的回應。
到底是年紀小,鐵蛋沒有多想,“哦”了一聲繼續低頭吃飯。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呂氏眼神飄忽了一下,垂了垂眼皮,把心裡頭的想法給壓了下去。
待吃完飯洗碗的時候,呂氏尋了個由頭和沈香苗一起在竈房裡頭。
“香苗,娘多嘴問一句,你費這麼大勁兒弄這個軍屯鍋盔,是不是為了那孟家小子?
”呂氏沒有拐彎抹角,直截了當的問了。
“算是吧。
”沈香苗點點頭,将心裡頭的打算一并和呂氏說了一說。
“是這麼回事。
”呂氏點頭:“孟家小子是個敦厚老實又孝順的,你這多天在鎮上賣鹵串兒也算是有他照應的,遇了事兒又為了你出頭的,咱們的确也該幫襯幫襯他。
”
“嗯,這方子我雖是沒要錢,卻也要了半成的抽成,盤算着這樣倒不至于慣出來壞毛病,若是孟大哥這鍋盔能做得好,往後倒是也能合作做些糕餅一類的,這樣咱們也能都掙錢。
”沈香苗說道。
呂氏再次笑着點了頭:“是這麼回事,都說升米恩,鬥米仇的,若是給的太多怕是不好,這回有了例子,下次若是再一起做買賣也好明算賬,也能走的長遠,香苗你這事兒做的很是妥當。
”
得了誇獎,沈香苗抿嘴笑了笑,繼續忙着洗碗。
二房和三房第二天也開始收麥子,分工倒是也明确,沈香苗早起依舊去賣鹵串兒,呂氏、張氏、沈福田是主勞力,沈文韬、沈文武兩兄弟幫忙田間地頭送水送吃的,一邊照看五歲的沈巧慧,若是力所能及,便幫上兩把。
沈香苗賣了鹵串後便搭了牛車早早的趕回來,在沈福田家裡頭給大家做晌午飯。
等下午的時候,把鹵串的東西都準備齊全了,半黑天天涼快的時候一起幫着往回背麥子,在院子裡攤開曬着,晚上一起在院子裡趁着明晃晃的月亮,把麥穗在搓闆上揉脫了殼,變成幹幹淨淨的麥子。
家裡有錢有牛的,也是可以把麥穗都鋪在地上,讓牛拉了石碾子在上頭碾,碾上一段時間等麥子都脫了殼,在把上頭的麥稭稈拿大叉子挑了去,就剩下光溜溜的麥子籽了。
可這種方法雖是方便省勁兒,可總有麥穗碾的不幹淨,浪費了糧食。
所以對于大多數的農家來說,總是習慣用搓闆來脫粒,一是不浪費糧食,二是幾個人圍着坐在一起,有說有笑的,也是十分熱鬧。
尤其對于家裡沒有牛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二房和三房就是屬于這類的人,晚上大家搬了小闆凳坐在一起忙活兒,聊聊天說說話,似乎把白日裡的勞累都忘卻了似得。
尤其是幾個孩子再在一旁嬉笑玩鬧,更是多了幾分的趣味。
農忙、做生意,一個也不耽擱,沈香苗也是忙的不可開交。
而且,還要忙着教孟維生做軍屯鍋盔。
而學做鍋盔的地方,因為既不方便去孟維生家,更不方便帶了孟維生來沈家,沈香苗思來想去的,決定厚了臉皮找方懷仁說道了一下,借了後面小院子來用一用,支了小案闆,算作是教學現場。
首先,是從和面開始教。
孟維生長年做燒餅,和面倒是十分娴熟,對水、面的比例掌握的十分好,活的面團更是軟硬适中,十分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