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掌事說完,做了個“請”的手勢,往前頭帶路。
進了後門,簾子一放下,頓時便把書鋪裡的細細碎碎的人聲遮擋住了,他引着又走了一段路,過了兩個廂房就到了中堂,裡頭坐着兩個耄耋之年的老者,正一人執黑,一人執白地在手談。
謝掌事上前幾步,恭恭敬敬地向兩人行了個禮,這才對着季清菱二人招了招手。
見他帶着兩個小孩過來了,執白棋的将手中棋子放回棋盒中,饒有趣味地擡頭道:“這是哪裡來的娃娃?
”
謝掌事道:“錢先生,這是方才來鋪子裡典書的兩位客人,我想着您對深甯居士的著作頗有研究,便自作主張帶了過來讓您品鑒品鑒他們的書典,還請先生不要怪罪。
”
被稱作錢先生的老者呵呵一笑,摸了摸花白的胡須,轉頭對着另一名老者道:“品鑒?
老謝,你這個掌事的可不老實,這是把我當苦力用啊……”他說完這話,似是覺得有點不妥,便住了嘴,過了一會才問,“書作在何處?
”
謝掌事這才對季清菱二人道:“這是良山書院的錢邁錢老先生,他乃是多年宿儒,在此處很有名望。
”又介紹另一人道,“這是鄙人的東家,也姓謝。
”
季清菱略有些吃驚,問道:“可是厚齋先生?
”
當初她與顧延章在薊縣四處打聽,得知此處有兩處書院最為知名,一曰清鳴,一号良山,其中教授許多都是當代大儒,而最為出名的便有一位是錢邁,他的學生都叫他厚齋先生。
季清菱心中一動。
錢厚齋!
這可是知名的大儒!
過幾年新帝繼位,會把這一位不起眼的老頭宣召入進京授官,他不參與任何朝堂中的争權奪利,一心做學問,在士林間的聲望很高。
更重要的是,他是曆史上“顧延章”的伯樂。
正是他發現了顧延章的天賦,特意提醒之下,這才讓顧延章的主家重視起他來。
她正想着該如何應對,卻聽謝掌事撫掌道:“正是。
請将書作放出來罷。
”
季清菱索性把這事抛在一邊,拉着顧延章的袖子,一同上前給兩位老人行了個禮,這才将包袱放在了一旁的八仙桌上。
她前世見慣了權臣宿儒,母親更是禮學大家出身,無論在何處都毫不怯場,一番禮儀做得流暢極了,看得兩位老者忍不住暗暗點頭。
錢老先生笑着對一旁的謝老道:“這棋就這樣擺着,不要弄亂了,明日我們再下。
”說着邁步到了八仙桌前,細細看起那四冊《困學紀聞》。
他本來表情輕松,可越是細看,神情越是凝重,他看書的方式非常奇怪,不看封面,不看扉頁,卻直接翻到了背面,又在書脊處打量了許久。
謝掌事早端了一個托盤出來,上頭放了手套、一小壇酒,竹簽,刀子等物。
錢老先生把手套帶上了,取了竹簽,挑起那書脊上用來固定的棉繩,湊上前去細細嗅了嗅,動作舉止頗為奇怪。
他在這邊看着,謝老卻沒有上前湊熱鬧,而是吩咐人上茶,又讓季清菱、顧延章坐下。
“不知二位小友是哪裡人氏,聽口音不像是咱們薊縣人啊。
”謝老笑道。
無論是他,還是錢老先生,身上都有非常濃厚的書卷味,也十分平易近人,讓人一見之下,很容易生出親近之感。
季清菱脆生生地答道:“我也不瞞老先生,我與哥哥是延州人,特來此處求學的。
”
謝老問完剛剛那句話,本來看向的是顧延章,誰成想答話的居然是年紀小的這個,倒也難得的有了自己看走眼的感覺。
他年紀大了,對着季清菱這樣年紀的小孩,少不得多了幾分包容之心,聽到延州這名字,即刻了然了。
因知道延州才遭了屠城,兩個小孩落難來此,倒不好拿着這個來細問,隻怕觸了對方什麼傷心之事,于是道:“小孩兒倒是有志氣,薊縣的學可是不好求,你拿了這古書來此,想來家中也有些底蘊,你可知這書的來曆?
”
季清菱早等着他這話,心說一聲“來了”,忙把早早想好了的話術給搬了出來,口中道:“這是我娘當年的嫁妝,我娘祖上在荊州做官,受人所托,保存此物,誰知後來此書主人早早去世了,托付在外的各類書籍也就都沒了去處。
”
謝老“哦”了一聲,像是聊天一般又問:“問一句僭越的,不知母家尊姓?
”
季清菱大大方方地答道:“我外公姓洪。
”
兩人來來回回地聊了許久,初時謝老不過問些粗淺的入門學問,到了後來,見季清菱對答如流,說話十分有章法,便往深裡了問,可談得越多,謝老越是驚訝,他面上不顯,心中卻早已翻起了驚濤駭浪。
這是哪裡冒出來的一個奇才,小小年紀,四書五經都背得滾瓜爛熟,諸子百家都心中有數,先不論這小孩自述的來曆是否屬實,單看他這滿腹的詩書,配合他的年齡,簡直是曠世之才。
想到這裡,謝老連忙又把注意力放在顧延章身上,旁敲側擊地問了幾個問題。
顧延章得了季清菱的囑咐,能一個字回答的,決不說兩個字,他相貌出衆,氣質純質,這個答法反而顯得句句都發自真誠,更突出他家教得當。
謝老暗暗打量了兩人的着裝、舉止,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無論他們拿過來的書有多少價值,也盡量給高價給買了,隻當是為這等資質的學生出一份力,讓他們能潛心向學。
将來隻要其中一個能飛黃騰達,自己這筆買賣就算是賺大發了。
三人茶都換了四五回,那邊錢老先生卻依舊沒有什麼反應,謝老叫了他幾聲,見他毫無回複,便吩咐謝掌事道:“去看看錢老那邊如何了。
”
錢老先生倒是沒讓他們久等,他很快走了過來,皺着眉頭對謝老道:“這書有古怪……”又轉頭對着季清菱、顧延章道,“能否先将這四冊書卷寄存在我處,待我好生參詳參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