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候極重要
承國公頓了頓,将聲音壓得更低些:“夫人你要知道,讓谷哥兒娶長樂公主,看似為了讨好皇上,更是為了幫襯太子殿下,幫襯咱們家,不是嗎?
太子殿下是個重情的,咱們現在做的,太子殿下都會記在心裡。
這樣一來,他日,太子殿下登上大位,承國公府的富貴才能持續。
”
崔老夫人擡頭看向承國公,疑問道:“國公爺這話是什麼意思?
太子殿下不是儲君嗎?
大位不該由他來承接嗎?
”
承國公像看傻子一樣看着崔老夫人,好半天才說道:“夫人以為,太子殿下的位子穩如泰山呢?
夫人怕是忘了,皇上有五位皇子。
從古至今,為了争大位,血流成河的故事還少嗎?
”
“這……不是有律法,有禮制在嗎?
”崔老夫人振振有詞的說道。
承國公搖搖頭,“夫人怎麼這麼天真?
夫人知道什麼叫成王敗寇嗎?
律法與禮制,那是聽從于大位上的人。
明白嗎?
”
“可是,太子是皇長的嫡長子,太子與皇上一脈相承,不但文韬武略,還寬厚仁慈,皇上沒有道理不将皇位傳給太子,不是嗎?“
承國公看着崔老夫人,很是頭痛,她怎麼就聽不明白呢?
承國公煩躁的說道,“你怎麼就聽不明白呢?
黨争黨争!
沒有應不應該一說,成王敗寇,誰能坐上那個位置,靠的是本事。
太子登上大位前,一切皆是未知的,都有變數,明白嗎?
夫人要知道的是,太子殿下若登上大位,你我還有好日子過。
倘若太子殿下未能登上那個位置,咱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
崔老夫人聽了承國公的話,一陣心虛,不過依然嘴硬,“國公爺不用危言聳聽。
太子沉着穩重,文韬武略,又是嫡又是長,占盡天時地利,那個大位,誰能搶得走,誰又敢搶走?
”
承國公覺得與崔老夫人說話,有種秀才遇到兵的感覺。
擺手道。
“與你說不清,道不明。
一句話,太子殿下未登上大位前,一切都有變數。
在這之前,咱們不能給太子拖後腿。
谷哥兒與長樂的親事,看娘娘與太子的意思,若是娘娘與太子有意,咱們就得點頭,明白嗎?
”
崔老夫人心裡雖然不樂意,但見承國公沉着臉,不敢再造次。
垂頭道:“知道了,明兒,妾身會探探娘娘的口風。
隻是,藝姐兒與樂哥兒的親事,國公爺要放在心上。
侯夫人翅膀硬了,早不待見妾身了。
這些日子,侯夫人也不回府來,妾身是沒法說她了。
國公爺是她的阿爹,這事兒,還得國公爺與侯夫人說。
”
崔老夫人陰陽怪氣的說一通,承國公點點頭,“這事,我知曉了。
回頭,我會尋容兒說說這事。
夫人也不要急,樂哥兒如今在軍營,老夫從太子那裡得知,樂哥兒的親事,要武舉後再論。
武舉是開年後的事,現在為時尚早。
崔老夫人邊起身邊說道:“不早了,妾身回去了。
”
承國公點點頭,“嗯,去吧。
今晚我還有事要處理,就不去後院了。
”
崔老夫人看眼承國公,沒有再說話,轉身往外走。
在門口的長廊上看到侍立在一旁的丫鬟,崔老夫人狠狠的瞪了丫鬟一眼,冷哼一聲,然後拂袖而去。
吓得丫鬟繃緊身子,垂下頭降低自己存在感。
直至崔老夫人一行走遠,丫鬟才擡起頭來。
劉相府,劉相的書房,劉相坐在上首,對坐在對面的劉津芮說道:“這次伏擊,咱們的目的并非要甯宇的命,隻是想試探石景揚的反應。
令老夫沒想到的是,承國公府的人與咱們的目标一緻。
這到是意外的收獲。
”
劉津芮點點頭,說道:“孫兒也未想到,石景揚竟對甯蔚動了心。
”
劉相接過話來,“知道石景揚有軟肋,于咱們來說,是件大好事。
這回軍演,你一定要把握好,拿上特等功,讓皇上看見你。
其餘的事,老夫來安排。
”
劉津芮欠身應下,“是,孫兒明白。
”
劉相擡頭望過去,問道:”娘娘上回提的事,你考慮得怎樣?
”
劉津芮沉默片刻,點頭道:“婚姻之事,本就由長輩作主。
孫兒的親事,但憑長輩安排,孫兒沒有意見。
”
看着懂事的劉津芮,劉相笑得兩眼眯成一條縫。
歡喜地說道:“不愧是老夫的孫兒,知道輕重,懂得取舍,是個做大事的。
你告了幾日的假?
能在府裡歇幾日?
”
劉津芮欠身道:“孫兒告了兩日的假,後日一早回去。
”
劉相點點頭,說道:“長樂公主應該是明兒下午從報恩寺回來,你去偶遇偶遇她。
”
劉津芮心裡有些抗拒,眉心微皺,剛想開口,劉相先他一步說道:“你也知道,長樂公主在皇上心裡的份量極重。
這樁親事,能得長樂點頭,才會事半功倍。
”
劉津芮沉默不語。
劉相見了,接着勸道:“像長樂這樣金枝玉葉的公主,就算要天上的星星,皇上也能為她搭座摘星樓。
這樣的女人,得花心思,你得将她的芳心俘獲。
女人嗎?
多是感性,一旦将心給了你,你說啥就是啥,明白嗎?
”
劉津芮茫然的看着劉相,“可是,如何俘獲女人的芳心?
”
劉相看看劉津芮,有些為難的說道:“老夫該如何教你呢?
讓她知道你心悅她,視她為珍寶,就是這個意思。
至于如何做,需要你自己琢磨,這東西,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
劉津芮聽後,想了想,說道:“我明白了,就是要讓她明白,我心悅她,她對我很重要。
但又不能上去直白的表白,否則,她會認為我是登徒子,要含蓄、委婉的讓她明白我的意思,被我感動,是這個意思吧。
”
劉相笑着點頭,“不愧是我孫兒,一點就透,就是這個意思,這個火候如何把握極重要。
如生火燒菜,多一分,燒焦了。
少一分,又是生的。
要恰到好處,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祖父告訴你,你能把這事辦好了,在俘獲人心上,于你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