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安成隽是絕對不能死的,因為他也會是将來将來揭發宇泓烨的證人。
因此,萬關曉動手時,寒冰在旁邊稍稍動了手腳,讓萬關曉的刀偏了偏,力道也稍微減輕,沒有正中心口,留下了安成隽一條命。
随即安成隽人被扔到亂葬崗後,會有夫婦經過剛好救了他也不是巧合,那對夫婦原本就是宇泓墨安排的。
否則,安成隽那樣重的傷勢,怎麼可能再活下來?
之後由這對夫婦照顧安成隽,控制藥量,讓安成隽一直處于昏迷狀态,知道恰當的機會再讓他蘇醒。
而萬關曉派出追殺安成淵的殺手,也在宇泓墨的安排下屢屢未能得逞。
接下來,就隻等這件事被揭發出來。
而老天爺又一次幫了宇泓墨,他怎麼都沒有想到,安成淵竟然會撞到他的手裡,想要借他揭發科舉舞弊之事,這樣一來,事情就變得更加簡單順利,他便指使安成淵去撕皇榜,對着在場的舉子揭發科舉舞弊之事,将事情鬧大,傳得沸沸揚揚。
這件事必須要鬧大,不能安安靜靜地舉報,否則的話,皇帝即使派人拿到六名主考官的話,他們是最主要的當事人,當然知道宇泓烨沒有牽扯進科舉舞弊,給他們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攀附宇泓烨。
所以,必須要把事情鬧大,鬧得人盡皆知,這樣“幕後主使”聽說消息後,立刻派人暗殺六名主考官滅口,才能變得順理成章。
六名主考官就這麼被人殺害,很容易會讓人聯想到殺人滅口,人們會理所當然地懷疑這件事有幕後主謀;而六名主考官死無對證了,科舉舞弊案的焦點才能夠集中在萬關曉的身上,借助安成隽被害一案才追查幕後真兇,才能夠逐步将嫌疑引到宇泓烨的身上。
因為隻有萬關曉,才能牽連到宇泓烨。
萬關曉是個狡猾的人,當然不會輕易認罪,供出宇泓烨,所以宇泓墨才安排安成隽恰到好處地醒來,聽到外面的吵嚷,得知弟弟揭發了科舉舞弊,自然會心切趕來。
而有安成隽在,萬關曉絕對無法狡辯,而寒冰故意在安成隽昏迷前誘導萬關曉說出的話,便順理成章地将事情牽連道宇泓烨身上。
接下來,萬關曉和宇泓烨狗咬狗,但有庚酉侍衛所的人作證,宇泓烨的嫌疑會越來越大。
至于秦祿的死,雖然是個意外,卻是對宇泓墨更有利。
秦祿若是活着,當然會供出是袁初袖派他去看萬關曉,而袁初袖是宇泓烨的“愛妾”,宇泓烨一樣難逃嫌疑;但秦祿死了更好,因為是宇泓烨派人去帶秦祿,秦祿身死,别人當然會懷疑宇泓烨殺人滅口,而這般手段又會讓衆人聯想到那六名主考官的死,越發坐實了宇泓烨的嫌疑。
等到宇泓烨沾染嫌疑後,再派人将萬關曉殺死,留字,隻是為了讓衆人再度相信,萬關曉之死,是宇泓烨在殺人滅口。
而萬關曉死前的證詞便成為了鐵證,再也不會更改。
這樣一來,宇泓烨百口難辯。
不過,想要憑借這點就讓宇泓烨死,那未免太過理想化。
畢竟,宇泓烨是當朝七殿下,又有柳貴妃和柳氏撐腰,最重要的是,他的确沒做這件事,想要徹底栽贓他,就必須要更确實的證據。
但是,栽贓聰明人,證據越是詳細,便越容易出現漏洞,容易被對方抓住,關鍵時刻反敗為勝,所以當初冷翠宮的血案,柳貴妃并沒有安排出确實的證據栽贓宇泓墨,而隻是一種嫌疑的導向性,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宇泓墨也不再費心去做哪些細緻的栽贓證據,隻是憑着一件事有一件事的導向性,讓宇泓烨難逃嫌疑,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事情突然,宇泓烨和柳貴妃以及他們的人還蒙着,但早晚會反應過來。
與其等到到時候讓他們的人說出什麼話,得到皇帝的認可,還不如讓宇泓瀚出面,先為宇泓烨說情,然後再将治宮不嚴的罪名扣在宇泓烨頭上,這卻是确确實實的罪名,誰也無法反駁,而眼下的情形,宇泓烨科舉舞弊的嫌疑這麼重,原本尋常的治宮不嚴,很容易會被借題發揮,加重罪罰,真正的打擊到宇泓烨。
而宇泓瀚也可以借助眼下的情形上位。
如今,宇泓烨被奪職,禁足,宇泓瀚完美上位,讓衆人刮目相看,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
六名主考官科舉舞弊,罪不容誅,殺他們轉移視線焦點,宇泓墨不會有絲毫地愧疚,萬關曉更不必說,唯獨那對兄弟安成隽和安成淵,算得上是無辜受累。
然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這件事從頭到尾不合适宇泓墨參與,最好是讓局外人揭發檢舉。
不過,經過這次的事端,安成隽和安成淵在皇帝和百官面前大大地露臉,引起了重視,将來的仕途應該會更順利點,算是小小的補償。
不過就算沒有這個補償也無所謂,他原本就不在意别人要如何看待他。
就算這對兄弟将來要尋仇,他也隻接着便是了。
真正讓他有些在意的,倒是皇帝的态度。
這次的事情,皇帝不可能沒有絲毫的察覺和疑心,不過從頭到尾他似乎都沒有多話,反而順着宇泓瀚的意思處置了宇泓烨。
奪職,禁足……這個處置不可謂不重,皇帝的心思倒是很值得他揣摩揣摩,好決定接下來要怎麼對付宇泓烨和柳貴妃。
想着,已經回到了德昭宮,仰頭看着宮門前隽秀清逸的三個字,宇泓墨臉上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意。
元歌嫁進來後,他便讓她寫了這三個字,重新做匾,挂在了春陽宮的門口。
因此,每次看到元歌親手寫的這三個字,他都會有一種溫馨的感覺,似乎終于回到了家中,回到了有元歌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