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六百三十五章 蓋新私塾
天越來越冷,宋家的孩子都穿上了新織的毛衣,毛褲。
外面的衣裳也換上了單層夾襖。
宋青苑也不例外。
把自己包裹的暖暖的。
這一天。
二郎再次跑商的日子到了。
李氏看着唉聲歎氣,“這大冷的天,要不咱别去了……”
“生病了可咋整!
”
二郎拍了拍皮大衣,“我穿的這麼厚!
肯定沒事!
”
“别擔心!
”
“二哥!
”宋青苑走了過來,叮囑道,“别省錢!
”
“帶着商隊,盡量在客棧住,别在外面露宿。
”
“吃食上也别委屈!
多吃熱乎的東西。
”
“一旦覺得發涼發冷,立刻燒姜水喝。
”
“實在不行,就去找郎中,抓兩幅藥”
“可千萬别拖着。
”宋青苑一一叮囑着。
“行了!
”二郎不耐的揮揮手,“我又不是四郎,不用叮囑的這麼仔細。
”
“我說的圈地那事,你在好好想想,我先走了!
”
二郎說着,坐上了馬車。
很快,商隊消失在衆人眼前。
宋家上房。
宋老爺子,周氏盤坐在炕上。
“有個事,我想跟大家夥商量下!
”宋老爺子開口道。
“爹,啥事你說!
”宋誠義嘿嘿一笑,正襟危坐。
宋老爺子瞥了一眼,“事情是這樣的……”
“這段日子以來,村裡很多人跟我說,明年開春想把孩子送進咱家的私塾,可是私塾不夠大……”
“你們看看咱們的私塾是不是擴建一下?
”
宋老爺子的目光,掃過大郎三郎宋青苑等人。
在宋家能跟他商量這件事的,也就這幾人。
“你們認為咋樣?
”宋老爺子問道。
“爹,這事我看成。
”
宋誠忠正了正身子,細細思索一番,而後道,“咱們家私塾的束脩便宜,不光是咱們村,就連附近的村子,乃至鎮上,都有不少的蒙童想要來這兒進學。
”
“若是全收,增加三五十人不成問題。
”
“可問題是,咱家沒這麼大地方……”宋誠忠為難的攤攤手。
想擴充容易,可往那兒擴卻成了問題。
如今,宋家的私塾是老宅上房,書房等幾間屋子打通而成。
最多能加上個廚房,至于曾經的大房,是針線作坊不能動。
二房一側是豆芽房,另一側被李家住着。
三房的話……
宋誠忠擡頭,“爹,要不把老宅的三房改成私塾怎麼樣?
”
宋老爺子想了想,剛要點頭。
宋青苑的聲音響起,“爺,咱們不如圈塊地,重新蓋私塾吧!
”
“作坊這邊我已經承諾,在咱家幹滿兩年,家裡的孩子,就可以免費入讀。
”
“将來私塾的人,肯定不止這點,增長是一定的。
”
“就是把三房改了也不見得夠用。
”
“而且和針線作坊在一起,也不方便。
”
針線作坊這邊全是女工。
需要做活。
那邊蒙童學習,難免互相影響。
“這倒是個事……”宋老爺子陷入沉思。
當初建作坊,就是為了給村裡的孩子,一個讀書的地。
并不正規,地方也很簡陋。
若是想辦大辦好,來這啟蒙的人多起來,肯定不能這麼混着來。
可圈地,宋老爺子也有自己的顧慮,“圈地建蓋需要的銀子太多……”
“沒有幾十兩下不來!
”
聞言,宋青苑抿嘴笑了。
她現在不缺幾十兩。
她想建的私塾,也不是幾十兩能蓋下來的。
“爺,蓋私塾的銀子,我來出!
”
“蓋完交給大伯管理!
”宋青苑看向宋誠忠。
“私塾算是整個宋家的,凡是在宋家幹活的雇工,均有資格送孩子,來讀書。
”
“免束脩!
”
“宋家村的孩童,來啟蒙,免束脩。
”
“宋家的姻親,送孩子來,束脩也是免得……”
“還有……”
“停!
停!
停!
”宋誠忠急忙打斷。
“都免束脩的話,那去哪掙銀子……”
沒銀子,他還開啥私塾。
“大伯,别急!
”宋青苑伸出手,安撫性的壓了壓。
“咱們這個私塾,可以建在客運站邊上。
”
“這樣一來,靠近鎮上。
”
“鎮上的蒙童,其他村子的蒙童,都可以來這啟蒙。
”
“咱們還可以蓋像縣學一樣的宿舍。
”
“這樣孩子不用來回跑,不用來回接送。
”
“方便!
省事!
”
對于這個私塾,宋青苑有自己的計劃。
其實說是私塾,不如說是一座學校。
一座帶技能班的學校。
“大伯!
”宋青苑自信一笑,“招生的問題,你不用擔心。
”
“我相信,隻要私塾開起來,定有很多人送孩子過來。
”
“哦?
”宋誠忠來了興緻。
宋老爺子,也被宋青苑的話吸引住。
他和宋誠忠的目的不一樣。
宋誠忠是為了銀子。
他是真的想為宋家村的村民,做點實事。
所以,宋青苑的提議,甚得他心。
“苑兒,盡管說,爺支持你!
”宋老爺子,欣慰的看着宋青苑。
整個宋家,他這個孫女,比兩個秀才孫子還要懂事。
也更得他的心。
宋青苑朝着宋老爺子點點頭,揚聲道,“咱們的私塾不光教大家讀書,算數。
”
“還可以教木工活,鐵匠活,建築活……”
“教人怎麼做跑堂小二,怎麼做賬房,做掌櫃。
”
“甚至還可以教醫術。
”
“教醫術?
”
一屋子的人全部震驚了。
其他的,他們都能理解,可醫術?
“苑兒,咱家沒人懂這個,誰來教。
”周氏忍不住開口,參與進來。
宋青苑微微一笑,“李郎中!
”
“李郎中不願意的話,咱們可以花錢,去請别的郎中。
”
“隻要價碼合理,總有人會願意的。
”
有錢能使鬼推磨,她相信,這個道理,在古代同樣适用。
“爺,若是咱們的私塾,真的能培養出,一批批郎中,那也算造福百姓。
”宋青苑輕聲說着,眼裡是柔和的光。
隻要醫術普及,老百姓的健康得以保障。
這個時代的人口,也會随之增加。
她隻是一個小人物,改變不了曆史,也改變不了這個時代。
可是,她來了!
她願意用自己最微薄的力量,為這個世界,為這裡的百姓,做點什麼。
“苑兒……”宋老爺子的目光,變得悠長。
深深的感慨道,“咱們這個家,誰也不如你!
”
“我也不如你!
”
有孫女如此,他宋祖德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