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番外16
掏出袖中的帕子,小心翼翼的為其擦汗,就像對待一塊珍寶一般。
既珍惜又寵溺的道,“怎麼跑的這麼快,磕到碰到怎麼辦?
”
“下次可不許這樣了。
”
“知道了,哥哥。
”
馮圓圓笑着依進了馮啟俊的懷裡。
褪去了幾分羞澀膽怯,多了孩童該有的活潑。
“乖!
”馮啟俊誇了一句。
擡起頭,看向站在不遠處的宋青蓮,輕聲喚了句,“娘!
”
“嗯!
”宋青蓮點頭,算是回應。
随即又把目光放在了馮圓圓的身上。
“圓圓,你是跟你爹進去,還是跟娘回涼亭那邊?
”
“我跟哥哥一起。
”
馮圓圓拉住了馮啟俊的手,撒嬌似的晃了晃。
“娘!
”馮啟俊擡頭。
“放心吧,我會照顧好妹妹的,絕對不會讓她受一點傷。
”
馮啟俊面色嚴肅,鄭重的保證着。
這是他給宋青蓮的承諾,也是他對自己許下的誓言。
終其一生,都要護着馮圓圓,護她健康成長,護她一世安樂。
“那行!
”
宋青蓮想了想,便點下了頭,“圓圓就交給你了。
”
說完,又對着馮圓圓叮囑道,“聽哥哥的話。
”
“好!
”馮圓圓應下。
馮家幾人說話的功夫,涼亭這邊的幾位女子,也在議論着這件事。
“蓮兒姐怎麼還讓馮啟俊回來?
”
宋青茉很不理解。
這是在她去京城的那段時間發生的事。
等她回來的時候,就聽說了馮啟俊重歸馮家的事情。
“圓圓願意,馮家也……”錢婉茹搖了搖頭。
顯然在這些人裡面,她對宋青蓮的事情,算是知道的比較清楚的。
“蓮兒生了圓圓後,身子就一直不大好。
”
“這些年下來,也在未添個一兒半女。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馮孝廉大大小小也是個縣令,正而八經的朝廷命官。
”
“要是沒有子嗣繼承家業,豈不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
“就是說出去也不好聽。
”
“再加上馮啟俊這些年,在魏家過得也不算好。
”
“後來,馮老夫人和馮孝廉便把馮啟俊接回馮家。
”
“接回馮家?
”宋青茉鼻子哼了哼。
“難道他們忘記了,馮啟俊做過什麼事?
”
“就像這種養不熟的白眼狼……給我我也不要!
”
話雖這麼說,可宋青茉心裡也明白。
馮啟俊不管怎麼說,都是馮家的長孫。
尤其是在宋青蓮沒有子嗣的情況下,認回他已成必然。
可知道歸知道,事到臨頭她還是為宋青蓮不平,情緒直接表露在臉上。
錢婉茹見了勸道,“我看着啟俊這孩子,這些年也改變不小。
”
“再說,當年那件事也不願他。
”
“是那魏家人花言巧語,欺騙他小孩心性。
”
“吃一塹,長一智。
”
“他經曆了父子分離,經曆了人情冷暖。
”
“肯定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單純,那麼好騙,受魏家人擺布了。
”
“我看他現在對圓圓挺好的,照顧的妥妥當當,生怕圓圓受一點兒委屈。
”
“圓圓也特别依賴他。
”
“你們别看圓圓那孩子身子弱,不愛說話,可她心裡明鏡的。
”
“誰對她好,誰對她不好,一品就能品出來。
”
“馮啟俊要不是真心,圓圓也不可能跟他走的那麼近。
”
“冤家易解不易結。
”宋青苑認同的點頭。
“何況他們還是一家人。
”
“當年蓮兒姐不就說過嗎,原不原諒馮啟俊,由圓圓做主。
”
“現在圓圓大度,選擇了原諒。
”
“而對馮家來說,自然是皆大歡喜。
”
“這樣也是好事,蓮兒姐和大姐夫現在就圓圓一個女兒。
”
“等将來他們老了,圓圓又出嫁了,家裡沒幾個能幹的兄弟給撐腰,豈不是讓她在夫家受委屈。
”
“蓮兒也是這麼想的。
”錢婉茹點頭。
“有兄弟照應,和沒兄弟照應,對女子來說還真是兩個樣。
”
“尤其是碰上那不省心的人家,有個得力的娘家,女方腰杆子也能硬。
”
“蓮兒就是考慮到這一層,才松了口,同意馮啟俊歸家。
”
“這樣也好。
”宋青蓉跟着點。
“如此一來,馮家就不能以無子為由,要蓮兒姐為大姐夫納妾。
”
“是!
”錢婉茹笑了笑。
“當時接回馮啟俊的時候,馮家就承諾了,隻要有子嗣繼承家業,大姐夫此生絕不納妾。
”
“少了宅鬥,蓮兒姐的日子就安穩多了。
”
“那倒是!
”衆人點頭。
…………
半個月後。
宋老爺子做大壽,榆林縣内的大大小小官員,以及富戶,地主,鄉紳,紛紛前來道賀。
不光如此,就是其他鄰縣,包括淮安府在内的所有有品級官員,以及各地的大戶人家。
要麼親自來參加,要麼派家裡的主事人過來。
人數之多,超出想象。
前來拜壽送禮的馬車,直接從宋家村排到了官道上,眼看着就要延伸到榆林縣。
過往的百姓無不驚歎,“宋家果然是家大業大!
”
“看這來道賀的馬車,一輛比一輛華麗。
”
“可不太!
”
“你也不想想,這宋老爺子如今是什麼身份。
”
“自己有爵位在身不說,孫女是縣主,孫女婿是侯爺。
”
“還有他那幾個孫兒,一個比一個有出息。
”
“大孫兒,三孫兒都是正規的科舉出身,前途不可限量。
”
“二孫兒把生意做到大江南北,富的流油。
”
“就連當初那個小胖子,宋家四郎宋懷安,也早早被送去了禁衛軍營鍛煉。
”
“現在是皇上身邊的當值侍衛,天子近臣。
”
“這兩文,一武,一商,足以保宋家興盛百年。
”
“何止是百年,隻要這宋家家風清正,少些纨绔子弟,定會越過越好。
”
“再過幾世,繁華仍在。
”
“哎!
人比人真是比不得呀!
”
“當初這宋家,也僅僅是宋家村内的一小戶。
”
“誰能想到,幾年過後,人家竟能過上這日子。
”
“羨慕!
羨慕啊!
”
唏噓聲,感慨聲,贊歎聲,種種聲音在老百姓中流轉。
宋家院内。
高朋滿座。
宋老爺子作為今日的壽星,穿的格外喜慶。
一身棗紅色綢緞長衫,配着黑藍花紋的緞帶,整個人精神抖擻。
興高采烈的端着酒杯,與前來敬酒的衆人對飲。